傅雷談翻譯

1931年回國,在傷害美專教美術史和法文。 解放後,外國文學的翻譯事業有了較大發展,但翻譯理論和翻譯批評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開展。 打倒四人幫之後,隨著文藝事業日趨繁榮,文學翻譯也必須會有新的發展。

內容介紹

傅雷,(1908-1966)翻譯家。字怒安。上海南匯人。1927年赴法國巴黎大學,巴黎盧佛美術史學校學習藝術批評。1931年回國,在傷害美專教美術史和法文。1933年後歷任時事匯報總編輯、中央古物保管委員會編審科長。抗戰爆發後轉事譯著。一生共譯外國文學名著三十二部。尤以翻譯與研究巴爾扎克著作成績卓著。 傅雷以其嚴謹的作風,廣博的學識,窮畢生之精力,為文藝界讀書界提供了十幾部世界名著,為繁榮我國的社會主義文藝作出了自己的貢獻。傅譯以傳神為特色,成就較高,傳布較廣,自成一種譯派。在文藝創作上,不同的藝術風格可以自由發展;在文學翻譯中,不同的翻譯風格也可以各放異彩;在文學翻譯上,不同的翻譯風格也可以各放異彩。解放後,外國文學的翻譯事業有了較大發展,但翻譯理論和翻譯批評卻沒有得到相應的開展。打倒四人幫之後,隨著文藝事業日趨繁榮,文學翻譯也必須會有新的發展。在翻譯作品源源出版之際,開展翻譯批評,探討翻譯理論,鼓勵各種譯派發揮藝術特長,必將有利於提高翻譯質量,促進文學翻譯之花迎風怒放,傅譯只是翻譯界的一派,百花中的一花,只有各種譯派呈妍爭艷,才能開創翻譯園地百花競放的盛況。凡是有定評有影響的作品,包括傅雷譯過的那些,都可以出幾種譯本,使讀者有愛好的自由,選擇的餘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