偽山西省公署

偽山西省公署

偽“山西省公署”是日本帝國主義在山西推行侵略政令行政機關,辦公地址設在原太原綏靖公署院內。該署直接隸屬於日偽“華北政務委員會”,轄92縣,置雁門(治太原)、冀寧(治臨汾)、河東(治運城)、上黨(治長治)四道。通過操縱偽政權對山西人民進行殖民統治。

基本簡介

偽山西省公署縣政會議合影 偽山西省公署縣政會議合影

1938年6月26日,在日本太原陸軍特務機關長谷獲那華雄的策劃下,日偽“山西省公署”在太原成立,第一任“省長”為原綏遠省財政廳長、漢奸蘇體仁,第二任為馮司值,第三任為王驤。

就職當天,漢奸們在太原街頭張燈結彩,蘇體仁發表了“省長就職詞”,聲稱:“抱殘守缺,為民請命”,為其漢奸行為開脫。偽“山西省公署”一共有五個廳,即民政廳、財政廳、教育廳、建設廳和警務廳,還有一個秘書處,以後陸續增設情報處(後改為宣傳處)、警備處(後擴編為保全隊司令部),另外還有顧問、參事、參議、諮議等高級幕僚和諮議人員。成立之初,各廳處的人都湊不夠,蘇體仁發動漢奸把他們的社會關係全部動用,一時間社會渣滓堂堂皇皇立於廟堂之上,親朋好友公然安排於各機構中。

偽山西省公署委任狀 偽山西省公署委任狀

日軍雖在山西建立了偽政權,但軍政大權都操控在“顧問室”手裡。“顧問室”是日本在山西的陸軍特務機關派出的直接負責操縱偽山西省公署的殖民統治機構,全稱是“山西省公署顧問室”,實際它不僅不受省公署領導,反而統治省公署。日軍山西派遣軍的一切旨意都是通過山西陸軍特務機關轉達顧問室,再由顧問室轉達省公署並監督省公署實施的。它的任務是鞏固日軍占領區的殖民統治,利用偽政權貫徹執行日本帝國主義的各項侵略政策,使之得以實現。顧問室的頭頭一般由太原陸軍特務機關長兼任,第一任是谷荻。1942年後改由山西省陸軍特務機關的文職擔任,但職能不變。特務機關的政治、經濟、文教等有關班長也兼任省政府顧問輔助官,分管一兩個廳局。地方上,每個道(日偽仿照清朝的一種行政區劃,介於縣省之間)、市、縣也派一名顧問。這些人名為顧問,實際上是傀儡政權的太上皇。

日偽在淪陷區推行奴化教育:①廢除七七事變前印發的各類教科書,不論刪改與否,一律禁用。改用由日軍授意、偽華北政務委員會編寫的新民書館獨家印行的漢奸賣國教科書。訓化學生樹立苟且偷生、安貧樂命的奴才思想。②從國小一年級開始,各級學校把日語定為一門主課,日語不及格者,不予升級。偽“省公署”教育顧問鈴木傳三郎還執意主張徹底廢除中學英語課,都改授日語。③在中國小“修身”和國語兩課中重點講授“禮義廉恥”等封建思想,並加以歪曲,給予奴化注釋。④日軍在各類學校都派有日本人擔任教官及其它職務。⑤強迫學生進行種種奴化活動。⑥選送學生留日與組織赴日參觀團。⑦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的兵力不斷往南方抽調,山西派遣軍為彌補兵力不足,準備驅使山西淪陷區學生充當炮灰。

日軍在山西常駐兵力始終保持在10萬人左右,加上3萬僑民,近13萬人的糧食供應主要賴於掠奪一途。為了滿足軍需民用,日軍竭盡其能掠奪山西糧食。1938年初,日軍通過偽山西省公署採取恢復淪陷區農業生產的措施,1938年春秋兩季,偽省公署受命向部分地區農民發放種籽,鼓勵農民耕種土地。到秋收季節,日偽指定打糧場所,由軍隊負責監督,所有糧食押運公庫保管,農民不得食用。偽“山西省公署”對糧食經營和運輸完全統制,禁止私營販運,使得城鎮糧食來源陷於困境,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日軍還成立了“山西產業株式公社”、“華北棉產改進會山西分會”等機構,對山西工礦企業採取掠奪性的生產經營方式,生產任務完全服從其侵略戰爭的需要。他們不僅對工礦企業的產品進行瘋狂掠奪,而且還將大批設備拆卸掠奪到他們早已侵占的東北及其日本。

日軍瘋狂掠奪山西省的資源財富。日本侵略者不僅用大量偽聯幣和偽蒙疆幣搶奪淪陷區人民財產,而且還通過各種渠道向中共的晉冀魯豫、晉察冀和晉綏三大抗日根據地推行偽幣,搶購抗日根據地物資。為配合日軍的經濟侵略,偽“山西省公署”於1941年設定了經濟封鎖督察專員,對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

背景介紹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後,偽“山西省公署”解散。8月30日晚閻錫山進入太原。當晚,閻錫山召集高級軍政人員與山西偽省長王驤等人開“聯歡會”。次日上午,閻出席太原各界“慶祝抗戰勝利歡迎閻長官勝利歸來大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