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步行

健步行

世界衛生組織認為,步行是最安全、最佳的運動和減肥方式。衛生部健康教育首席專家胡大一教授說,快步行走是最簡便、最經濟的有氧代謝運動。

基本信息

專家點評

著名健康教育專家洪昭光教授指出,最好的運動是步行。新的研究發現,經常走路確實可以防止智力衰退和老年痴呆症,對保持大腦的敏銳也有好處。每天至少走路兩小時可以推遲老年痴呆症的發生達6~8年時間,對保持心臟健康也有好處。有助心腦健康美國研究人員對225位退休男性進行了長達八年的跟蹤,發現那些每天走路少於1/4英里的老人與每天走路超過兩英里的老人相比,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增加了80%。每天走路超過1/4英里,但少於兩英里的老人與走路最多的老人相比,患老年痴呆症的風險略高一點。另外一項對16466位婦女進行的研究發現,那些每周走路2~11小時的婦女與很少活動的婦女相比,前者在進行學習與記憶等大腦功能的測試中成績更好;那些每周至少走路90分鐘的婦女與每周走路少於40分鐘的婦女比較,前者在大腦功能測試中分數更高。在動物實驗中也發現,鍛鍊可以降低大腦中澱粉樣蛋白的水平,這種黏性蛋白質阻塞在大腦中就會患老年痴呆症。

步行好處

同時研究還發現,鍛鍊能夠提高促進神經細胞產生的荷爾蒙的水平和增加大腦的血流量。增強心肺功能 長期堅持步行,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環,預防動脈硬化等心血管疾病,以及感冒等呼吸道疾病。步行還可減少荷爾蒙分泌,進而降低血壓。堅持步行還能改善現代人運動不足的問題,進而控制血糖,預防糖尿病。保持良好體形 步行可促進消化液分泌,餐後步行可加快消化和吸收,幫助代謝系統維持正常工作,從而保持良好的體形。 能夠解憂排壓 多用雙腳,能改善體內自律神經的操控狀態,讓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的切換更靈活,有助於緩解壓力和解除憂慮,使大腦思維活動變得更加清晰、活躍,提高工作效率。防治頸椎疾病 步行時如果伴以昂首遠望、抬頭挺胸、雙肩大幅擺動,有助於調整長期伏案的姿勢,防治頸椎疾病。因為頭部重量約占體重的十分之一,由頸椎與覆蓋頸部到背脊的肌肉所支撐,如果駝背或姿勢不良,肩胛肌的負擔過重,肩膀和頸椎就容易僵硬酸痛。提高睡眠質量 每天堅持走路,可提高夜間睡眠質量;睡前走路有助於促進睡眠。 預防骨質疏鬆 經常步行可增加鈣源的沉積,減少鈣的流失,從而使骨骼變得強健,降低患骨質疏鬆的可能性。

健身作用

它有如下幾方面的健身作用。

健骨 腳是人的根基,支持人體重量的“頂樑柱”,人之有腳猶樹之有根,樹枯根先竭,人老腳先衰。經常經持健步行就能鍛鍊“腳勁”,強健盤骨,增加體力。俗話說:“健康體魄,始於腳下”。

強心 健步行給腳部以良性刺激,放鬆血管平滑肌,能起到活血舒絡、改善血液循環、增強心臟功能的作用。俗話說:“走步是強心健體的法寶”。

代謝 健步行能調整全身功能,促進胃液分泌,幫助消化,促進新陳代謝正常運轉,對於防治糖尿病,控制肥胖具有積極的作用。民間說:“百練不如一走”。

提神 健步行可使大腦皮層細胞得到放鬆,對於整天在室內伏案的腦力勞動者來說,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有利於腦力勞動效率的提高。中醫認為“腳為精氣之根”。

療疾 健步行通過腳反射到全身,使各個器官經受鍛鍊,改善呼吸和神經系統的功能,提高人體免疫力,起到治病防疾抗衰老的作用。民間說:“晨走三百步,不要進藥鋪”。

老年人建議

老年人健步行要堅持選、緩、輕、姿、恆五個字。

選 即選擇空氣新鮮的綠色環境或河邊,不宜在人多擁擠或污染嚴重的地方。散步時間不拘,但最好是早上。清晨走步,空氣新鮮;飯後走步,健脾消食;睡前走步,睡得舒服。

緩 要因人而異,量力而行。不要走得過急,不要“來也匆匆、去也匆匆”;也不要過分疲勞,過勞則損。

輕 輕鬆自然地行走。衣服不宜穿得過多,負擔不宜過重,要視天氣變化和個人身體狀況而定,雨天、霧天、下雪天不宜外出散步。

姿 走的姿勢要端正。抬頭挺胸,兩眼平視前力、有節奏地呼吸,年齡高、身體差的最好與人同走,以防意外。

恆 即持之以恆。不要走走停停,常年堅持下去,必有收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