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圈媒體訓練營

自媒體時代到來,“人人都是記者”,專業記者如何安身立命?醫療健康行業的報導有其專業性,醫療健康行業記者既需要對高深的醫學科學理解到位,也需要對醫療作為一項公共政策的特殊規律有所把握。為提高健康媒體人的專業性,為其打造一個良好的交流平台,健康界特聯合相關部門和學術機構,發起“健康圈媒體訓練營”活動。

活動宗旨

專業化報導,傳播醫界正能量
最佳化政府、醫院與媒體的溝通方式;
打造一個專業的醫療健康傳播研究基地

活動特點

1.跨學科
通過跨學科、多視角的專業授課與實踐案例解讀,提高醫療健康記者專業能力;

2.課堂互動
吸收MBA授課方經驗,加強講師和學員互動,注重小組討論環節,讓學員和講師在互動中共同學習。
3.構建平台
通過健康圈媒體訓練營活動來增進新老記者的交流溝通,共享知識和經驗,共同學習和共同進步,在這一過程中挖掘、發現、培養出一批優秀的行業記者,提升醫療健康行業記者隊伍的整體水平。

活動時間

全年6次,每季度一次。首次活動時間為2014年5月16日。

往期回顧

公立醫院那點事兒(5月)

把筆頭和相機瞄向醫療圈的你我,儘管平時各自耕耘,但本質上卻是同處一個圈子的“我們”——培育同一片土地、追逐相同的目標、打拚相同的理想……既然我們殊途同歸,就有必要拆除藩籬,一起抱團取暖、取知、取智。
互取確有必要。“人人都是記者”的自媒體時代洶湧而來,我們作為專業記者如何安身立命並乘風破浪?你在思考,我在琢磨,既然如此,不如我們一起面對面碰撞。擇日不如撞日,就在本周五(5月16日),健康界傳媒發起健康圈媒體訓練營,既探討專業媒體如何披荊斬棘,也邀請專家講授醫改醫管新動。
誠邀“我們”中的你參與其中!我們一起進步!
地點:北京明德醫院報告廳
參與嘉賓:
北京明德醫院院長陳沛
健康界傳媒創始人趙紅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巨觀經濟研究部助理研究員江宇
北京朝陽醫院門診辦主任吳家鋒
參與媒體50餘家:
新華社、新華社瞭望周刊、健康報、中國醫藥報、醫藥經濟報、醫學論壇報、新京報、健康時報、財新網、科技日報、工人日報健康版、參考訊息、生命時報、39健康網、醫師報、中國中醫藥報、彭博商業周刊、健康時報、北京晨報、中國日報、MSN健康、法制晚報、法制晚報、北京晚報、每日經濟新聞、創業家、南方都市報、好大夫、中國證劵時報、新世界周刊、醫藥經理人、經濟日報、北京青年報、中國網健康頻道、光明網健康頻道、北京晨報、醫藥經理人、環球時報、光明網健康頻道、新華網、搜狐健康、新浪網、新聞晨報健康版主編、北京廣播電視報、21世紀經濟報導

新媒體的生存法則(7月)

我們的明天到底在哪裡?這是媒體人最近幾年的群體性熱問。
答案也不是沒有,但總覺得不夠成熟。正因為如此,原本應該屬於過程的“轉型”,似乎已成為我們每天張羅和奔赴的結果。日復一日,還是那幾個糾纏不清的老問題擺在面前:傳統媒體轉身如何真正做到“華麗”?究竟怎樣理解和演繹新媒體的“新”?與傳播永遠同等重要的商業模式又在哪裡?
我們可以邊走邊求解,但資本很難恩賜太長的摸索周期。因此,以“抱團”為主題的第一期健康圈媒體訓練營尚未退去餘溫,健康界傳媒決意乘勢跟進,組織圈內躊躇滿志的媒體人再次聚首,一起探討“新媒體的生存法則”。
歡迎你出席,共同商明天!
參與嘉賓:
北京朝陽醫院執行院長陳勇
中國政法大學傳媒與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宋建武
北京朝陽醫院生殖醫學中心主任李媛
急診女超人於鶯
壹讀林楚方

參與媒體:50餘家
新華社、新華社瞭望周刊、健康報、中國醫藥報、醫藥經濟報、醫學論壇報、新京報、健康時報、財新網、科技日報、工人日報健康版、參考訊息、生命時報、39健康網、醫師報、中國中醫藥報、彭博商業周刊、健康時報、北京晨報、中國日報、MSN健康、法制晚報、法制晚報、北京晚報、每日經濟新聞、創業家、南方都市報、好大夫、中國證劵時報、新世界周刊、醫藥經理人、經濟日報、北京青年報、中國網健康頻道、光明網健康頻道、北京晨報、醫藥經理人、環球時報、光明網健康頻道、新華網、搜狐健康、新浪網、新聞晨報健康版主編、北京廣播電視報、21世紀經濟報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