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前鎮

停前鎮

停前鎮位於黃梅北部山區,系古角山脈與平原地區的過渡地帶,內與柳林、五祖、杉木、獨山等鄉鎮接壤,外與安徽宿松縣毗鄰,是省級重點插花鄉鎮和鄂皖交界的邊貿“口子”鎮之一。版圖面積8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25503.5畝,全鎮山林面積67280畝。下轄21個行政村,242個村民小組,8210戶36324人,其中農村勞動力13078人,人均耕地面積0.716畝,人均林面積1.8畝。

基本信息

地理概況

停前鎮停前鎮

停前鎮行政區域面積11972公頃,2002年末耕地面積1275公頃,農作物播種面積2925公頃,地理環境為山區,共5499戶22402人,從業人員11375人;農村經濟總收入為7251萬元,國內生產總值304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475元;糧食產量6411噸,肉類產量937噸,蔬菜產量2070噸;有鄉鎮企業244個,其中工業企業52個,企業營業總收入4010萬元,財政收入150萬元,支出373萬元,債務餘額734萬元;財政供養職工數42人,其中行政人員31人,事業人員11人,全年總工資35萬元,全年教師工資116萬元;有供水站1個,銀行信用社1個,集貿市場1個占地500平方米;學校總數4個,教師126人,在校學生總數為3816人,公路里程為150公里。

停前鎮 鎮政府駐停前,人口39200人,面積82平方千米。轄21個村委會:停前、三渠、金寨、海螺山、周塘、東沖、南沖、柴下、鄧坳、胡寨、蔡橋、潘河、石倉、長沖、梅壠、江榜、蔣沖、劉壁、鐵牛、界嶺、童寨。

鄉鎮文化

停前鎮寫詞

停前,歷史上稱為“楚尾吳頭”的地方。山清水秀,人文薈萃,詩詞文化源遠流長。唐宋以來,許多詩詞名家紛至沓來,觀光停前山川,吟詠停前風物。唐代詩仙李白,宋代詩詞泰斗蘇軾及白居易、柳宗元、張籍宋之問歐陽修、王安石等,都在這邊陲邑縣留下了不朽詩篇,有的匯入詩卷,有的刻於摩崖,永垂人間。這塊多彩的土地,也孕育了自己的詩人,唐宋元明清各代,都湧現了停前籍的優秀詩人。近代,更是燦若繁星,登壇入典的達百餘人。他們的詩詞作品,遠播江浙嶺南、齊魯幽燕,飲譽神州。

新中國成立後,停前人民吟詩放歌,唱翻身解放,頌黨的恩情,出現了“歡詠高吟盡放喉”的新景象。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中華詩詞重新登上文學殿堂,詩人激情迸發,詩詞發展進入了一個新天地。1987年,停前鎮機關成立了“流響詩社”。他們聯絡詩友,創辦詩刊,繁榮了創作,傳播了詩詞知識,培養了寫作新秀,成為鄂東文藝園圃的一朵奇葩。在鎮直機關帶動下,停前鎮各地先後成立了“文昌閣詩社”、“清江詩社”、“八角亭詩社”等十幾個詩社,70%的鄉村和中學都有了詩詞組織。停前鎮共發展了詩詞會員2000多人。

停前鎮委、鎮政府領導還帶頭寫詩填詞,借詩詞推動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建設。在1998年的偉大抗洪鬥爭中,鎮領導都揮毫放吟,那一篇篇詩章,如戰鬥的旗幟,進軍的號角,有力地鼓舞了軍民抗洪鬥志。在香港、澳門回歸的歡慶的日子裡,鎮委領導也都喜吟詩篇。

在停前,有一批如醉如痴的詩人。他們為“弘揚國粹甘傾力,敢作詩壇一丈夫”。鎮詩詞學會常務副會長劉文芳工作之餘,熱心詩詞文化,到鄉鎮去發動建立詩詞組織,到學校講授詩詞知識課,到中青年中去培養詩詞新秀……“文昌閣詩社”社長許學群,是個建築工人,他讀詩、學詩,短短几年就寫了500多首詩,被詩社推為理事。他把自家樓房騰出一層給詩社辦公,捐資印刷詩刊,先後已捐款1.5萬餘元。1998年,“文昌閣詩社”社員大會,一致選他當了社長。“清江詩社”社長王緯,以驚人的毅力,筆耕3年,創作了12萬字的“三國演義”敘事長詩,成為停前詩詞創作上的一絕;還有父子吟詠,兄弟吟詠,姐弟吟詠,村落到處裝滿了詩。

經濟發展

停前鎮停前鎮

常年糧食產量7408噸左右,常年烤菸面積12000畝,產值1200萬元。年養殖牛0.89萬頭以上(出欄1900頭),年養殖生豬3.3萬頭以上(出欄25800頭),小家禽年養殖6萬隻以上,果園1403畝,農業產值4578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75元。有溪流4條,全長51公里,水利基礎設施:山坪塘4口,渠道75千米,煙水池180個。道路基礎設施建設,1條縣道從磨槽口至木拉10公里,鄉主幹道4條,35公里,鄉村道10條71公里,公路82條,131公里。教育基礎實施:停前中學1所,中心完小1所,一般完小4所,村小8所,衛生事業:鄉衛生院1個,村級衛生站2個,有10個村通電話,共1900門,建移動機站6個,網路覆蓋停前鎮8個村,縣廣播電視光纖傳輸2個村460戶,停前鎮街道硬化500米,主要企業有石粉廠1個,頁岩紅磚廠2個,加油站1個,水泥預製廠1個,麯酒廠1個,木材加工廠4個,白酒小作坊32家,個體工商業180戶,周邊鄉鎮有8輛客運車輛往返於縣城,農業生產主產水稻玉米洋芋烤菸蔬菜,主要經濟支柱產業是烤菸、木材,水果有木拉梨基地1個,肉牛產業化基地1個,鄉林場3個。

城鎮建設

停前鎮探討

停前鎮明確治理重點與範圍。以、油、米、面、肉奶製品、豆製品、水產品、飲料、、兒童食品、保健食品等與人民民眾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各類食品為重點監管品種;以無照經營、小食品店、從事批發業務的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各集貿市場、超市以及校園周邊食品經營戶等為重點監管對象;以集貿市場為重點監管區域。

停前鎮嚴格責任分工。為全面搞好這次集中整治活動,做到不留死角,不留空白點,鎮政府按照各部門的職責,進行了明確細緻的分工。停前鎮共分五個集中整治小組,即食品安全綜合監管整治小組,由工商所負責;餐飲業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小組,由防疫站負責;食品生產加工企業專項整治小組,由安監辦負責;畜禽質量安全專項整治小組,由畜牧站負責;初級農牧產品質量專項整治小組,由農技站負責。各小組堅持政府統一領導,各負其責,聯合行動的管理機制。同時,將集中整治工作開展情況納入全面目標考核。鎮政府與各部門、各行政村,部門與各經營業主層層簽定目標責任書。實行嚴格的獎懲制度。對工作開展不力,整治不徹底的,實行一票否決制度,取消其年底評優樹先資格。

停前鎮集中整治情況:鎮內共有69家,其中食品加工企業6家,食品經營戶48家,餐飲業4家,農資銷售網點4家,豬肉經營戶7家。在近一段時間的集中整治活動中,對停前鎮的各類企業、攤點經營業主排查了一遍。共檢查經營戶69家,建立食品衛生安全檢查記錄69份,下發各類食品衛生安全責任書69份,共查出安全隱患26起,現場整頓15起,限期整改11起。共累計查獲過期霉變食品一宗,無合格證的飲料30餘箱,染色牛肉20餘公斤,無證卡經營肉100餘公斤,過期小包醬油、醋136袋,查出無證照經營戶5家,依法關停3家。

通過集中整治活動,基本達到了預期目標,停前鎮主要農產品基地和鎮政府所在地的集貿市場100%納入質量安全檢測範圍,有效解決了一批突出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基本解決了農產品生產基地,尤其是無公害農產品基地、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原料基地、規模化養殖場使用違禁農藥、漁藥和飼料添加劑的問題。甲胺磷等五種高毒農藥的生產、銷售和使用已完全杜絕。

停前鎮轄區內的市場、超市100%建立了進貨索證索票制度,食雜店100%建立了食品進貨台帳制度,食品時常監管“四制”已全面落實,基本實現了無縫隙覆蓋。徹底解決了轄區所在地餐飲單位無證經營問題,做到了有證規範,無證取締;食堂、飯店等餐飲單位100%建立了原料進貨索證制度;使用病死、毒死、或死因不明的畜禽肉行為和使用有毒物質加工製作食品的行為已完全杜絕。生豬定點屠宰工作進一步規範,嚴厲打擊了私自屠宰和加工、銷售病死畜(禽)肉行為;進一步加大了執法力度,加強對食品生產加工企業的監管力度,嚴厲打擊了使用非食用物質和回收食品生產加工食品以及濫用食品添加劑的違法行為,取締了制假制劣食品黑窩點。食品加工企業100%取得了食品生產許可證,小作坊100%簽訂食品質量安全承諾書。

停前鎮轄區內食品市場安全形勢總體好轉,重點品種、重點區域和集貿市場得到有效治理,生產經營者自律制度和各執法部門監管制度進一步健全,社會監督網路不斷擴大,食品經營主體資格和經營行為進一步規範,食品時常質量得到了保障,人民民眾食品消費安全感明顯增強。

社會事業

停前鎮停前鎮

城市建設方興未艾。停前鎮結合舊城改造,積極鼓勵村、組大辦市場。停前商城、北大果品市場、興茂綜合市場、鳳山蔬菜市場相繼建成,北大果品、蔬菜批發市場正在醞釀之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長足發展。一是以“成紀大道”為標誌的道路建設形成了“縱橫”框架;二是電信、供電、供水功能齊全,網路發達;三是辦公、住宅、生產區域基本形成;四是休閒、娛樂的停前文化廣場已經建成、湖北省一流的體育中心正在建設;五是鎮政府自籌資金,建成鎮辦公樓,設計投資192萬元,現已完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