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系列 影響世界歷史的100位科學家

家庭最佳典藏圖書,全家共讀,即查即用。學生必奮課外讀物,與課標配套的歷史文化科普知識。

每一位科學家的光芒背後都有一些鮮為人知的故事,其中有喜悅,有痛苦,有艱辛,也有幸福和感動!科學先哲們辛勤的努力、不屈的精神、堅定的信念,永遠是激勵年輕人成長的動力,是淨化人類靈魂的精神食糧!阿基米德、哥白尼、伽利略、牛頓、法拉第、居里夫人、愛因斯坦、陳景潤、霍金……100位照亮人類文明夜空、指引人類前行的科學巨星,他們的創造發現過程,是一部生動活潑的科普書!

基本信息

偉大系列 影響世界歷史的100位科學家偉大系列 影響世界歷史的100位科學家

作者: 楊禾 編著
出 版 社: 武漢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8-11-1

版 次: 1

頁數: 193

印刷時間: 2008-11-1

開本: 16開

印次: 1

紙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543039865

包裝: 平裝

內容簡介

科學探索如同一場永無終點的接力賽,從泰勒斯到哥白尼,從牛頓到法拉第,從愛因斯坦到霍金,一代又一代人前仆後繼,使我們生活的世界日新月異,使人類的文明絢麗多彩,使我們探索的步伐鏗鏘有力。
100位影響世界歷史的科學家,只是人類漫長的探索旅程中一部分,但他們卻構成人類科學之旅中最為閃亮的群星圖。他們光輝的思想、奇妙的構思、辛勤的汗水以及偉大的人格,永遠值得我們緬懷和感動!

目錄

泰勒斯 科學之祖
畢達哥拉斯 “萬物皆數”的創立者
歐幾里德 幾何學之父
阿基米德 力學之父
李時珍 明代“醫聖”
哥白尼 日心說的創立者
維薩里 科學解剖學的奠基人
韋達 代數符號之父
伽利略 近代實驗科學的奠基者
克卜勒 天空立法者
哈維 血液循環的發現者
笛卡爾 近代科學始祖
波義耳 近代化學之父
惠更斯 光的波動說的提出者
牛頓 經典力學體系的建立者
菜布尼茨 微積分的奠基人之一
富蘭克林 把天電引到地上的科學家
歐拉 數學史上四傑之一
林奈 雙名制命名法的創建者
庫侖 電學定量研究的開拓者
威廉·赫歇爾 恆星天文學之父
舍勒 氧氣和氯氣的發現者
拉瓦錫 化學革命家
道爾頓 近代原子學說的奠基人
居維葉 “災變論”的創立者
洪堡 近代地理學的創建人
安培 電動力學的奠基者
奧斯特 電流磁效應的發現者
高斯 數學王子
戴維 發現元素最多的英國化學家
貝采利烏斯 化學元素符號的首倡者
歐姆 電路基本定律的發現者
柯西 數理彈性理論的奠基人
法拉第 經典電磁理論的奠基人
羅巴切夫斯基 非歐幾何的創始人之一
維勒 人工合成尿素開創者
阿貝爾 五次方程沒有通解的首證者
李比希 農業化學和生物化學的奠基人
施旺 細胞學說的創始人之一
達爾文 進化論之父
布爾 數理邏輯的奠基人
焦耳 熱功當量的測定者
孟德爾 近代遺傳學的奠基人
巴斯德 微生物學的奠基人
威廉·湯姆生 絕對溫標的確立者
黎曼 複變函數論的奠基人
麥克斯韋 經典電磁理論的集大成者
諾貝爾 諾貝爾獎的設立者
門捷列夫 元素周期律的發現者
海克爾 生物發生律的發現者
康托爾 集合論的創立者
倫琴 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科學家
巴甫洛夫 條件反射理論的創始人
貝克勒耳 天然放射性的發現者
穆瓦桑 單質氟的製取
科塞爾 細胞化學的奠基人
龐加來 代數拓撲學的奠基人
米丘林 偉大的自然改造者
謝靈頓 神經系統的哲學家
約瑟夫·約翰·湯姆生 電子的發現者
莫霍洛維奇 地殼和地幔分界面的發現者
赫茲 電磁波存在的證實者
普朗克 量子論的創立者
希爾伯特 無冕的數學之王
摩爾根 現代遺傳學的奠基者
居里夫人 兩次榮獲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
施佩曼 胚胎“組織中心”的發現者
哈柏 人工合成氨
蘭德施泰納 血型之父
盧瑟福 核物理之父
哈恩 核裂變的發現者
愛因斯坦 相對論的創立者
魏格納 大陸漂移理論的創始人
施陶丁格 高分子化學的創立者
弗菜明 青黴素之父
玻恩 波函式統計解釋的提出者
愛丁頓 天體物理學的奠基人
玻爾 哥本哈根學派的領袖
薛丁格 波動力學的創立者
哈勃 星系天文學之父
德布羅意 物質波假設的提出者
維納 控制論之父
鮑林 量子化學的開創者
費米 中子物理學之父
海森堡 不確定關係的發現者
狄拉克 最富創造性的理論物理學家
馮·諾伊曼 現代計算機之父
奧本海默 核子彈之父
哥德爾 20世紀最偉大的數理邏輯學家
德爾布呂克 分子生物學之父
巴丁 兩獲諾貝物理學獎的奇人
克里克 DNA雙螺旋結構的發現者之一
伍德沃德 現代有機合成之父
費曼 第三種量子力學的表述法
楊振寧 第一位榮獲諾貝爾獎的炎黃子孫
蓋爾曼 夸克之父
尼倫伯格 遺傳密碼的破譯
袁隆平 雜交水稻之父
陳景潤 哥德巴赫猜想第一人
霍金 宇宙之父

書摘與插圖

書摘與插圖書摘與插圖

泰勒斯 科學之祖
泰勒斯是西方思想史上第一個有名字留下來的哲學家。大約公元前624年,他降生在希臘古殖民城邦米利都(Miletus,今屬土耳其)的一個奴隸主貴族家庭。由於家庭地位的優越,他從小就受到了良好的啟蒙教育。
早年泰勒斯曾作為一個商人,遊歷過很多東方國家,積累了廣博的知識。在古巴比倫,他學會了觀測日食月食和測算海上船隻距離;在埃及,他了解了土地丈量的方法和規則等;但對他影響最為深遠的是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在這裡學習了數學和天文學知識,從此奠定了他向數學和天文學進軍的知識基礎。
尋求證明是古希臘人原本就有的求索精神,而泰勒斯則把這種精神和思想移植到了幾何的研究上。他首先把埃及的地面幾何演變成平面幾何學,這樣一來就把形象的地面圖形演變成了有很強邏輯性的理論,使之具有普遍意義。這對幾何學的發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他當之無愧地成為古希臘幾何學的先驅。
在數學上引入命題證明的思想,是泰勒斯最大的成就。他把各種定理之間的內在聯繫通過邏輯證明體現了出來,使數學構成一個嚴密的體系,為還處於混沌愚昧狀態的人們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並為數學的下一步發展奠定了基礎。這種思想的引入標誌著人們對客觀事物從經驗上的認識上升到了理論上的思考,這在數學史上是一次非比尋常的跨躍。
泰勒斯不僅是眾多基本定理的發現者(如:“直徑平分圓周”、“等腰三角形底角相等”等),還是將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當中的實踐者。相傳他在晴朗的天氣里來到了金字塔前,根據相似三角形對應邊成比例的數學原理,測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這種測量就是歷史上著名的“泰勒斯測量法”,曾在埃及得到了廣泛的運用。
泰勒斯對天文學的痴迷和造詣完全不亞於數學。據說有一天晚上,泰勒斯走在曠野之間,沉浸在滿天星斗之中,競忘了自己還在走路。結果掉進一個坑裡,差點摔死。當別人把他救出來時,他的第一句話卻是告訴那人明天會下雨!這位只顧觀看天空卻不看腳下的天文學家還對太陽的直徑進行了計算,並且成功預測了公元前585年5月28日的日全食,從而巧妙地結束了一場持續五年之久的戰爭。
晚年泰勒斯的研究轉向了哲學領域,並成為古希臘最早的哲學學派——愛奧尼亞學派的創始人。他認為世界本原是水,“水是最好的”、“水生萬物,萬物復歸於水”。有這樣的心得來源於他早年向埃及人學習觀察洪水的體會。在尼羅河每年漲退的記錄和自己的觀察中,他發現每次洪水退後,在留下肥沃的淤泥中蘊藏著無數微小的胚芽和幼蟲。他把 這一現象與神造宇宙的神話結合起來,得出了萬物由水生成的哲學思想。
大約在公元前546年,古希臘智慧的第一個人泰勒斯去世了。他死後,人們在其墓碑上所鐫刻的頌詞充分顯示了對他的敬仰:“他是一位聖賢,又是一位天文學家,在日月星辰的王國里,他頂天立地、萬古流芳。”被尊為“希臘七賢之首”、“科學之祖”的泰勒
斯,一生的研究幾乎涉獵了當時人類的全部思想和活動領域,有這樣的頌詞也是當之無愧的。
畢達哥拉斯“萬物皆數”的創立者
“勾三股四弦五”,是現在的我們耳熟能詳的“勾股定理”中的一個特例,它早在西漢的數學著作《周髀算經》中就已經出現。遺憾的是,我們的祖先沒能從特例中發現這一定理的普遍意義,而拱手將這一定理的發現權及冠名權讓給了古希臘著名的數學家和哲學家畢達哥拉斯。他第一個用演繹法證明了直角三角形斜邊平方等於兩直角邊平方之和,因而這條定理在西方以他的名字命名,被稱為“畢達哥拉斯定理”。
大約在公元前572年,畢達哥拉斯出生於愛琴海中的薩摩斯島。自幼聰明好學,曾在名師門下學習幾何學、自然科學和哲學,後來因對東方的嚮往,遊歷了巴比倫、印度和埃及,吸收了阿拉伯文明和印度文明,大約在公元前530年才返回希臘,創建了自己的學派。此後他一邊從事教育,一邊從事數學研究。
“勾股定理”是畢達哥拉斯一個最具代表的數學成就,關於這一定理的發現還有一個有趣的故事。
相傳,畢達哥拉斯應邀參加一次豪華宴會,不知道什麼原因,大餐遲遲不上桌。善於觀察和理解的畢達哥拉斯沒有注意到這些,而是被腳下排列規則、美麗的方形石磚所深深吸引。他並不是欣賞它們的美麗,而是思考它們和“數”之間的關係。於是,在大庭廣眾之下,他蹲在地板上,拿了畫筆在選定的一塊石磚上以它的對角線為邊畫一個正方形,結果驚奇地發現這個正方形面積恰好等於兩塊磚的面積和。開始他以為這只是巧合,但當他把兩塊石磚拼成的矩形之對角線作另一個正方形時,這個正方形之面積相當於5塊石磚的面積。這也就是說它等於以兩股為邊作正方形面積之和。
畢達哥拉斯被這——驚奇的發現驚呆了,他明白這絕不是一種巧合。回到家後,他又作了進一步演算,最終證明了“勾股定理”。據說,他為了慶祝這一偉大的發現,特宰殺了一百頭牛,在學院裡大擺宴席狂歡。
對數的研究,畢達哥拉斯達到了痴迷的程度,且把它神秘化。他認為數是眾神之母,是普遍的源頭,並把它上升到了美學高度,讓人們站在審美的角度來理解“數”,理解“和諧”和“美”。 除將“數的和諧”用在美學上外,畢達格拉斯還將這種思想引向了音樂。他發現:豎琴每一條弦的長度如果呈一定的比例,這些琴弦發出的聲音就會很清晰。琴弦的長度可以用數字表示(這也就是我們所知的五線譜的最早來歷了),所以畢達哥拉斯認為,美麗的音色背後存在著“數字”,因此他為音樂創造出了數學性的規則,故而也被稱為“音樂鼻祖”。
球形是最完美的幾何體,畢達哥拉斯認為大地也應該是球形。在此基礎上,他提出了太陽、月亮和行星作均勻圓周運動的觀點,這一觀點直到17世紀初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的出現才被打破。此外,他還認為10是最完美的數,推斷天上發光運動天體也必然是10個。
畢達哥拉斯的哲學是和數學分不開的,他把自己在數學上的思想引到了哲學上,總結出一句話就是“萬物皆數”,“數是萬物的本質”。在對宇宙本源的認識上,他把數理解為是自然界的形式和形象,是一切事物的總根源。有了數,才有幾何學上的點,有了點才有線、面和立體,有了立體才有火、氣、水、土這四種元素,從而構成了世間萬物。這些觀點雖然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但是對後來美學的發展卻起著深遠的影響。
在歷史上,關於畢達哥拉斯的傳說幾乎是一堆難分難解的真理與荒誕的混合,羅素甚至形容他為:“一種愛因斯坦與艾地夫人的混合。”此外,他所建立的有宗教色彩的畢達哥拉斯學派,持續繁榮了兩個世紀之久。他的思想主要是通過這一學派得以繼承和傳播。
大約公元前497年,畢達哥拉斯在林敦(今義大利南部塔蘭托)去世,但他在科學上所 作出的貢獻是永遠不可磨滅的,他把對數學的理解發展到哲學上的意義,一直影響到今天,特別是“數的和諧”思想至今仍是現在美學的最高最求。

歐幾里德歐幾里德

歐幾里德 幾何學之父
很難想像:我們現在學習的普通幾何學體系,是由古希臘數學家歐幾里德在公元前300年創立的。從那時到現在,在2000多年的漫長歷史長河裡,他編寫的《幾何原本》一直都被看作是學習幾何的標準課本。
歐幾里德大約公元前330年出生於希臘麥加拉,卒於公元前275年。早年,他在雅典柏拉圖學院求學,對數學、天文以及柏拉圖的學說都十分精通,並成為了當時著名的學者。大約在他30歲時,受託勒密王的邀請來到亞歷山大,並在那裡定居下來。
亞歷山大是當時希臘的政治文化中心,吸引了大批的學者到此遊學。歐幾里得利用這一優勢結識了很多淵博的學者,他們互相交流研究的成果和思想。這使得歐幾里得的思想也隨之開闊起來,為他編寫《幾何原本》積累了豐富的材料。
古希臘哲學家對數學研究有著十分悠久的歷史。歐幾里德以前曾出版過一些幾何學著作,但都是討論某一方面的問題,內容也不夠系統。在古希臘先前數學家成果的基礎上,歐幾里得的《幾何原本》大約在公元前300年問世了,這一著作建立起來的幾何學結構體系標誌著幾何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同時,這部著作也是歐幾里德對公元前7世紀以來希臘幾何成果的繼承與創新,這對數學、科學等學科的發展以及對西方人的整個思維方法都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最初用希臘文寫成的《幾何原本》自產生之後,就作為教科書而廣泛流傳,至今已有兩千多年。據說現在達到了一千多個版本。這本書對後世產生了無法估量的影響,許多科學家都竭力效仿歐幾里德,試圖把自己所有的結論都合乎邏輯地從少數幾個原始條件下推導出來。其中最為突出的就是艾薩克·牛頓,他的偉大著作《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就是用《幾何原本》相類似的形式寫成的。
除《幾何原本》之外,歐幾里德還著有《數據》、《圖形分割》、《論數學的偽結論》、《光學》、《反射光學之書》等著作,其中《光學》中對入射角和反射角進行了研究,並得出兩者相等的結論,即最初的光的反射定律。 作為一位治學嚴謹的學者和溫良敦厚的教育家,歐幾里德反對任何人在做學問時投機取巧和追求名利。儘管歐幾里德在幾何學的簡化上做了很多努力,但作為他學生的托勒密王還是不能理解。於是,托勒密王向歐幾里德討教:是否有一條學習幾何的捷徑?
歐幾里德回答道:“在幾何學裡,大家只能走一條路,沒有專為國王鋪設的大道。”這句話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學習箴言。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