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管理:現代管理的道德透視

倫理管理命題的論證一、倫理管理的邏輯論證二、倫理管理的價值論證三、倫理管理的學科定位與基本理論前提第三章 倫理管理的功能、特性和原則一、倫理管理的功能二、倫理管理的特性三、倫理管理的基本原則第四章 倫理管理與現代管理趨勢的融合一、倫理管理的社會資本化二、倫理管理與人本管理的趨同三、倫理管理的和諧價值第六章

基本信息

出版社: 學林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2月1日) 平裝: 265頁 正文語種: 中文 開本: 32 ISBN: 7807307471, 9787807307471

商品描述

內容簡介

《倫理管理:現代管理的道德透視》把倫理管理作為相對獨立的一種管理模式進行研究,從邏輯和價值上對之進行命題論證,闡述其獨特的功能、特性和原則。重點探究倫理管理的實現機制(即倫理管理理念的導向機制,政府制度倫理的保障機制,企業行為倫理化和營造企業倫理文化的行為機制,企業家道德人格設計和員工德性塑造的教育機制等),突顯了倫理管理的可操作性和實踐性。
《倫理管理:現代管理的道德透視》認為,倫理管理作為日新月異的現代管理髮展趨勢之一,與其他趨勢相互補充和融合,體現出倫理管理的時代性;在不同文化背景下,極具文化特色的倫理管理會形成不同的模式,在透視中國倫理管理文化特質的基礎上,尋找中西方倫理管理比較的新視角,顯現了倫理管理的本土性和文化性。由是,把中國家族企業作為倫理管理的具體個案進行套用性的實證研究,藉以證明倫理管理的功能性和實踐性,遂成為《倫理管理:現代管理的道德透視》的突出刨新點。

編輯推薦

《倫理管理:現代管理的道德透視》由學林出版社出版。

媒體推薦

作者能密切結合現實問題、實踐問題展開研究,不僅把倫理管理和現代管理的發展趨勢研究相結合,同時把中國家族企業作為倫理管理的獨特個案進行剖析,突顯了套用倫理學套用性、實踐性的鮮叫學科特性。這是適應時代要求的學術理念,體現了理論研究要為實踐服務的時代感和使命感。
——千小錫
本書把倫理學原理和管理實踐緊密結合,注重倫理學的實踐套用。作者提出倫理是管理應追求的境界,從理論上論證管理與倫理結合“何以可能”的問題,把倫立融合到口常管理之中,重視實踐可操作性,充分體現了倫理管理的價值和蓬勃的生命力。
——江萬秀

作者簡介

徐維群,1965年生於福建省永定縣。先後獲教育學學士(福建師範大學政教系,1986)、法學碩士(浙江大學法學院,2005)學位。現為福建省龍巖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院長、副教授,福建省倫理學會常務理事。曾被評為福建省優秀教師、福建省高校“兩課”優秀教師、龍巖市首屆“十佳”青年教師;先後獲“閩西文化獎”二、三等獎。
曾在《管理現代化》、《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社版)、《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生產力研究》、《理論探索》等CCSCI收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發表論文十餘篇;合著有《客家文化概論》,主編有《龍巖經濟發展1993-2003研究報告》;主持或參與完成省級社會科學課題和省教育廳課題多項,課題研究受到“福建省新建高等學校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的資助。主要研究方向為管理倫理學、家族企業管理、客家學。

目錄


序二
導論
一、倫理是管理應追求的境界
二、倫理管理研究方興未艾
三、倫理管理研究的實踐需要
四、倫理管理研究的意義和基本內容
第一章 倫理管理的範疇及界定
一、倫理與道德
二、倫理與管理
三、管理倫理與倫理管理
第二章 倫理管理命題的論證
一、倫理管理的邏輯論證
二、倫理管理的價值論證
三、倫理管理的學科定位與基本理論前提
第三章 倫理管理的功能、特性和原則
一、倫理管理的功能
二、倫理管理的特性
三、倫理管理的基本原則
第四章 倫理管理的實現機制
一、倫理管理的導向機制:倫理管理理念的培育
二、倫理管理的保障機制:政府倫理管理制度的構建
三、倫理管理的行為機制:企業行為的合倫理化和企業倫理文化的營造
四、倫理管理的教育機制:企業家道德人格設計和員工德性塑造
第五章 倫理管理與現代管理趨勢的融合
一、倫理管理的社會資本化
二、倫理管理與人本管理的趨同
三、倫理管理的和諧價值
第六章 倫理管理的文化差異
一、倫理管理的文化差異
二、中國倫理管理的傳統文化淵源
三、中國倫理管理的傳統文化假設
四、中西方倫理管理文化差異比較
第七章 中國家族企業倫理管理
一、研究中國家族企業倫理管理的可能性與必要性
二、中國家族企業倫理管理的現狀分析
三、中國家族企業倫理管理的功能、特性與成因
四、最佳化與提升中國家族企業倫理管理的對策
五、中國家族企業管理信任觀剖析
結語
附錄:客家經濟倫理文化研究
參考文獻
後記

序言

我國倫理學的研究需要在兩個層面展開,一是要在學理層面上進行系統的理論探討,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的倫理學體系;二是要在套用和實踐層面上進行倫理學學科作用及其作用機理的研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指導思想和操作性意見。在經濟社會改革發展的大背景下,倫理道德問題的衝突日顯突出,解決實踐中的倫理問題已經成為我國從理論到實踐無法迴避並必須認真關注的問題,也就是說,套用倫理學的研究已經成為時代的需要。《倫理管理——現代管理的道德透視》一書的出版,是適應時代需要、與時代發展同步的最新成果。
作者徐維群2004年在南京師範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訪學。期間,她的力求創新的學術境界促使她在明確學術主攻方向的基礎上勤奮刻苦、勇於探索,取得了特色明顯的系列研究成果。

後記

終於定稿了。雖然達不到最理想的狀態,但還是倍感欣喜的,因它不只是書稿,更是我對倫理學學科鍾愛的結果。
和倫理學結緣,從大學起。大學裡的倫理學課程,把我帶向了思索道德的路途。1986年大學畢業時,正值提出這樣的觀點——商品經濟是社會主義經濟不可逾越的階段,中國要走有計畫的商品經濟的道路。讓中國人呼吸著商品經濟空氣中感受著創造的活力,可我們也看到商品經濟在中國大地還相當不成熟的身姿:假貨充斥市場,“雙軌制”帶來的權錢交易現象等消極後果,不由地引發我的思考:商品經濟條件下,什麼樣的經營是合情、合理、合法的?經濟要講道德嗎?經濟學與倫理學有交叉的地方嗎?一位師兄建議我讀日本前首相吉田茂的《激盪的百年史》,從書中我讀到了經濟背後的文化動力和倫理規則,日本戰後的崛起與日本崇尚的倫理文化密切相關。
大學畢業到福建省龍巖師專(現為龍巖學院)任教後,我開始了倫理學學科的學習研究和教學過程。

文摘

2.管理模式、手段變革說
現代管理模式發生了巨大變化,管理活動中的倫理色彩日益清晰。管理理論從對人的物理屬性的研究到人性規律的研究,強調管理要把握人性的特質,管理中對人的認識從早期的“機器人”、“經濟人”發展到“社會人”、“複雜人”、“自我實現人”;管理方法從技術組織維度即強調硬性控制和物質因素的刺激向關注社會文化心理維度即強調柔性控制和激勵因素;管理過程注重系統內部的協調性,強調企業自身和環境的關係,關注管理觀念層面的變革,把追求理想和利潤最大化相結合,關注利益相關者,德法並重,這都說明倫理管理成為了現代管理變革的必然趨勢。
3.問題說
經濟管理中醜聞的多次出現直接推動和引發人們思考管理中的倫理問題。20世紀七八十年代,世界各國特別是美國一系列經濟醜聞事件不斷發生和頻頻曝光。如美國國際電話電報公司、海灣石油公司等的賄賂事件,非法操縱市場和股票交易事件,隨意處置有毒化學物質、嚴重污染環境、生產有毒或危險產品、無視工人和顧客生命安全事件,甚至致使化學工廠有毒氣體大爆炸等事件。阿基·B.卡羅(ArchieB.carroll)1993年指出:“回顧過去30年來人們對企業倫理的興趣,可以得出兩個結論:一是對企業倫理的興趣不斷加深,二是對企業倫理的興趣看來是由重大醜聞曝光引發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