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理客觀主義

倫理客觀主義是指—種用客觀主義觀點認識和解釋道德本質與道德判斷的倫理學理論。認為道德現象的產生與道德判斷獨立於人,與人們的需要、利益沒有任何關聯;它們僅僅奠基於超越人與人心的“天"、自然界或上帝和神。在中國,西漢董仲舒便已提出“道之大原出於天”的倫理客觀主義命題。宋明理學家不僅把仁義禮智等封建道德的根基歸結為“天理而且非常自覺地割斷了這些道德準則與人心人慾的聯繫:“天理雲者……不為堯存,不為桀亡。 ”

(《河南程氏遺書》卷二上)在西方,古希臘有些思想家從自然界中引申出道德,如赫拉克利特把道德歸結為一般宇宙規律:畢達哥拉斯把道德視同於“天體的和諧”。中世紀各種神學倫理學則共同認為,上帝和神的意志、命令,就是道德判斷中善惡與否的客觀標準。倫理客觀主義論者雖然力圖從不同的角度論證道德的客觀基礎,但由於他們無視道德與人類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辯證關係,因而不僅沒有科學地解決道德的客觀基礎問題,而且不同程度地陷入唯心主義和形上學,並導致倫理絕對主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