倫敦委屈

倫敦委屈

“倫敦委屈”一詞出自2012年倫敦奧運會——主要由於在奧運會中遭受不公平判罰和待遇的運動員而產生。在職場工作中遭遇這類“倫敦委屈”司空見慣,專家認為受點委屈要學會承受。

基本信息

由來

2012年倫敦奧運會讓眾多人印象深刻,特別是中國隊員備受委屈(葉詩文,神勇破紀錄竟被質疑用藥、汪鑫,請求擦地遭拒致滑倒重傷退賽、完美“吊環王”陳一冰莫名居亞等等)。不少對體育不感興趣的人,別的沒記住,倒是把“倫敦委屈”記住了。網友們調侃“做人不能太倫敦”也成了又一句流行口頭禪。

蔓延職場

在職場中,1加1不一定等於2,職場上的確有不辨是非的時候,作為職員,工作中遭遇這類“倫敦委屈”司空見慣。很多時候老闆們不會去了解實情的真正原因,也有的上司嘴上總是說:我要的是結果,不需要過程。

專家解析

職場專家認為,只要不是原則性的、不犯法違規的委屈,受點也沒什麼關係。現在年輕人,心理太脆弱,其實縱觀職場一步步走上來的成功人士,誰沒受過委屈,有些甚至是踏著委屈一步步上來的。

看看那些奧運選手們,恨不得把畢生努力都押上了,可遭遇“倫敦委屈”時,還不是得承受,有些人把這些當作人生的一次歷練,一種收穫,這不乏為一種自我安慰的好方法。

不過,當你受不得委屈,或是自己的確有道理,無愧於心時,為自己爭取公道也無可厚非。但若為自己開脫而污衊、懷疑別人,則就有些不地道了,甚至可以說是犯了職場的大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