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雨珠

倪雨珠

倪雨珠是海灣戰爭中美軍上校女博士。引倪雨珠在美國,取得了南大科塔大學細菌學碩士學位後,又馬不停蹄地趕去搏取哈佛醫學院的醫學博士,美國醫學院以前是不招收女生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許多男生都去打仗了,美國的醫學院才開始招收女生,而哈佛是最後一個招收女生的醫學院,在讀的這個班裡,有90位學生,其中6位女生,是僥倖能拿到博士學位的四位女生之一。沿著醫學道路往下走,她從醫生到主治醫師,從助教到教授,從美國最東邊的紐約走到了最西邊的南加利福尼亞州,最後,才在太平洋中間的夏威夷停下了漂泊的腳步。

基本信息

婚姻

倪雨珠的婚姻如一曲動情的歌,跳動著感傷而悠揚的樂章。在獲取哈佛醫學博士的那個歲月,她邂逅了後來成為她丈夫的李,李戲稱唐太宗李世民的後裔。他說:我是皇家後代,因此要多一些子孫後代。可偏偏,倪雨珠能輕鬆拿下醫學博士,卻不能輕鬆生下一個孩子來。她因兩根輸卵管未能完全合併,子宮狹小,一懷孕就流產,哪怕躺在床上一動不動也容易流掉。眼看一個個小生命在懷中夭折,傷心的她也曾追問命運為什麼這樣為難她,終於老天有眼總算讓一個胎兒在她小小的子宮裡呆了七個月,便匆匆生了下來。早產的男孩剛好1公斤,在夫妻倆的細心呵護下,孩子健康地成長了。可不論夫妻如何地努力,再也生不下第二個。一心指望多子多孫的李,有說不出的無奈與絕望,雖然他的內心仍愛著妻子,支持、關心妻子的事業,但還是結束了24年的婚姻。

倪雨珠感嘆:有很多婚姻都是因為生理而造成的不幸。李離婚後,再找了一位新太太,可是還是沒有生孩子,然後離婚再找,最後第三個終於找對人了,是一個26歲的大陸女孩,李把她帶來美國,生下了一對龍鳳胎。60多歲的李終於如願以償。倪雨珠說到這裡,臉上洋溢著由衷的祝福和欣慰。

人生的不幸並非給每一個人都帶來傷痕,在倪雨珠身上,看到了一個東方女人所具備的美德和魅力。離婚後的那幾年,她興致勃勃地學會了溜冰、跳國際交誼舞、草裙舞、踢踏舞,還學會了鋼琴、電腦,參加馬拉松長跑,在她的家裡,看到她偷偷拍攝了一組婚紗藝術照,美麗極了。提起前夫李,倪雨珠臉上絲毫沒有離婚女人常見的不屑和怨恨,她就像談起一位好朋友一樣客觀而平和。她說,離婚對我沒什麼打擊,因為當時我已經調到美國三軍總醫院工作,埋頭工作上的事,也埋頭寫作,顧不得心靈的痛癢。 唯一的兒子已長大成人,是電腦工程師,他們同住一處,彼此像朋友一樣扶著歲月相伴相依。

經歷

有一次,倪雨珠給一位戰俘做手術,而且手術很成功。她說在她的心裡只有病人,沒有敵人。回憶那次為一位戰俘做手術的細節,她至今仍歷歷在目:他以前因為有過槍傷,肚子裡有洞,大便布滿了腹腔,當時我們想把他的腸子拉出來準備補好,可是由於血液得不到循環,那節腸子就壞掉了,我們只好弄一節新的腸子給他接好,把他急救回來了。在戰場上做手術的情形和平時在醫院裡是不同的。

倪雨珠在蘇地阿拉州的日日夜夜裡,沒有下過一場雨,連能給人帶來一點清涼的雲彩都沒有見過,他們喝的水全是飛機空運來的。但倪雨珠卻在這片寸草不生的沙漠裡,培植出一片小小的綠洲。她把吃剩的洋蔥頭埋在沙子裡,然後用大家的洗臉水、洗衣物的水不停地澆灌,洋蔥頭居然真的在沙漠裡生根發芽了,抽出了綠油油的葉子。倪雨珠就像當年好不容易懷下兒子一樣興奮,一閒下來就一根根撫弄著自己種植的洋蔥葉子。洋蔥長成之日,恰是倪雨珠生日,倪雨珠又發了一些綠豆芽,與洋蔥一起炒了,美美地與戰友們吃了一頓綠色大餐。

倪雨珠一直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戰爭結束前夜,她為戰友們表演的草裙踢踏舞。踢踏舞並不希奇,我在紐約的大街上,就不止一次看見一些黑人青年走著走著就踢踏起來,來來往往的過路人誰也不覺得驚奇,目不旁視就走過去了。但倪雨珠在蘇地阿拉沙漠裡跳的那場穿著特製草裙跳踢踏舞,經媒體報導後,卻很讓美國人民感動了一回。 那是海灣戰場上最為歡欣鼓舞的一夜,戰爭結束了,第二天就打道回國了,上上下下無不喜氣洋洋,大家商議:在那將要拆除的帳篷里搞個聯歡晚會。官兵們各出奇招,自娛自樂。55歲的倪雨珠也上場了,穿起了草裙跳起了歡快的踢踏舞。以包裝袋連綴而成的草裙在沙漠的熱浪中旋轉,早已青春不再的倪雨珠洋溢著歡樂的笑容,晚會因此推向高潮。

戰爭結束後,倪雨珠因其精湛的醫術和無畏的精神,被授予上校軍銜,這是華裔軍人在美國得到的很高榮譽。她動情地說:當美國將軍為我配戴上校軍徽時,我為華人而驕傲,醫學是不分國界的。 生活中的倪雨珠很可愛,能把複雜問題簡單到極致。比如她家收藏了一幅長卷畫長蟲了,唐人街所有的畫廊都說沒治了。但她能動腦筋像治人一樣拿酒精等藥液治療畫中的蟲子。

從海灣戰場回來,只要有朋友來,她都帶他們去海邊,她說這樣的藍天白雲,海的氣息太珍貴了。在沙灘上,我們並排躺著,她遞過一瓶特意從唐人街買的中國茶,瓶上標籤是一幅20世紀30年代上海女藝人的頭像,我撫弄著,想到海的另一邊相同的血脈牽動著不同的人生境界。

已退休的她,並沒有停下腳步,她多次回到中國,自費為促進中美之間的學術交流而努力。有一回北大醫學院請她去做交流,她不打的士,也不讓專車接,自己買了一張地圖,坐公車去。她說:我要享受北京普通市民的生活。又如她帶著我在美國空軍總醫院軍官食堂吃飯,她說:其他餐館我也請得起,但我更願意讓您體會一下這樣的環境,這樣的氛圍,與我重溫不太久遠的歲月,在這裡我找到一種寧靜。

教學

倪雨珠雖已六十六歲,但豐富的外科經驗、認真及風趣的教學方法,也讓慈濟醫院的見習醫生引領企盼,倪教授快點到來。哈佛大學醫學博士,是夏威夷大學外科教授的倪雨珠,知悉花蓮慈大副校長賴其萬,上網求海外學人返國指導醫學生的訊息,第一個報名,在最短的時間來到花蓮教學。倪雨珠說,醫學院畢業後,一直在美國的教學醫院工作,三十幾年來,有些心得,很想與國內醫學生交換,加諸,當年在台灣的同班同學,有人是大教授,有人是系主任,讓她更想了解國內新的學問。

施行PBL 即所謂的小班教學

慈濟醫院見實習醫師除大堂課之外,施行問題導向學習(Problem-Based Learning) 簡稱PBL,也就是所謂的小班教學,倪雨珠指出,慈濟大學五、六年級醫學生,一班約五十人,分成大內科、大外科及兒婦科見習,其中,在大外科部分,她負責普通外科當中的腫瘤問題,每周帶大約五位左右的學生,幾乎是朝夕相處。

創造學生的學習能力 主動找解答

不同於填鴨式教學,為創造醫學生最高學習能力,教學模式是,學生帶問題回去,主動尋找答案,加強印象,例如,當天的課程是醫學生設定的問題是乳癌,且發現兩個硬塊,學生透過網路,蒐尋最新的研究報告、評估治療方法。學生謝昌成指出,倪教授很仔細地了解他們蒐尋的病史、病況、影像學檢查等等彼此的關係,讓他們受益匪淺。教學認真、方法活潑的倪雨珠,每學期前來花蓮指導醫五、醫六學生一至兩個月,不僅在課堂上毫無保留,也配合臨床醫師,帶醫學生查房、進開刀房做現場指導。開朗活潑的倪雨珠,喜歡鮮艷的色彩,受訪時穿著鵝黃色的襪子,桃紅邊的衣服,讓人直接想到夏威夷的陽光,她說,很喜歡花蓮,這裡的感覺和夏威夷很像,閒時,最喜歡從醫院走路至火車站搭公車,前往花蓮縣立文化中心看錶演。

女上校

一個偶然的機會,美軍總醫院招收外科培訓人才,倪雨珠經推薦成為軍中外科教官,而且一乾就是二十年。1991年,海灣戰爭爆發。作為隨軍外科醫生,倪雨珠參加了著名的沙漠風暴行動。戰地醫院雖然不是在與敵人面對面的第一線,但飛毛腿飛彈和各自滲透的部隊,早已讓前線和後方沒有區別,死亡的陰影隨時可能籠罩在海灣地區的任何一個人頭上。但倪雨珠仍然從容地操作著她的手術器械,也不管送進來的美軍還是伊軍傷員,她只知道,送來這裡的都是垂危的生命,她要做的只是怎樣把垂危的生命挽救過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