倗國墓地

倗國墓地

倗國墓地發現於2004年,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文物考古部門進行發掘。該墓地屬西周時期墓地,位於山西省絳縣橫水鎮橫北村北約1000米處,北倚絳山,南臨中條,跨涑水河。墓地範圍南北長約200米、東西寬約150米,面積約30000平方米,實際發掘面積8200平方米,發現墓葬300餘座。截至2010年7月,共發掘墓葬191座,出土青銅器、玉器、陶器等各類文物2000餘件。其中一、二號墓為一組帶斜坡墓道並穴排列的土坑木槨墓。

基本信息

墓葬情況

倗國墓地倗國墓地
一二號墓隨葬品豐富,主要包括銅禮器、車馬器以及陶器、漆木器、玉器等。墓室四周設有二層台,墓中葬具為一槨二棺。槨室為木結構,整體平面呈“Ⅱ”字形。根據這一對墓葬的形制、隨葬器物以及銅器銘文可以推定,墓主人為文獻失載的西周中期的倗伯夫婦,其中M1為倗伯夫人墓,M2為倗伯墓。此外,在M1中發現了十分珍貴的荒帷遺蹟,保存狀況較好,並對其實施了保護性的整體搬遷。已發掘的墓葬均為東西方向,車馬坑都是南北方向,墓葬排列自南向北從西周早期偏晚到西周晚期偏早。可以分為四個等級,從高等級到低等級墓葬的分布大致呈金字塔形。

發掘意義

倗國墓地倗國墓地
倗國墓地的考古發掘工作被國家文物局授予田野考古工作一等獎。在整個發掘過程中,結合課題規劃,分區域實施大面積的科學發掘,並始終嚴格按照“田野考古操作規程”的要求進行科學作業,強調創新意識和文物保護意識,儘可能地使用考古新技術和新方法,同時組織相關學者開展跨區域、跨學科的聯合攻關,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科研成果。如成功揭取西周時期文獻上所記載的“荒帷”,具有重要意義。該荒帷圖案中的鳳鳥造型,與常見於西周中期青銅器上的鳳鳥紋飾風格相同。據現有的資料,這是中國考古發現的西周時期保存最好、面積最大的荒帷遺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