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Survivorship bias),另譯為“生存者偏差”、“存活者偏差”,、“沉默的數據”、“死人不會說話”等等,指人們都傾向於在倖存者身上尋找一些特質來說服自己,而結果事實並非如此。倖存者偏差是一種常見的邏輯謬誤(“謬誤”而不是“偏差”),意思是只能看到經過某種篩選而產生的結果,而沒有意識到篩選的過程,因此忽略了被篩選掉的關鍵信息。

基本信息

簡介

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
“倖存者偏差”是指,當信息來源,僅來自於倖存者時(因為死人不會說話),這個信息可能會存在與實際情況不同的偏差。常見於財務金融領域的文章。例如當投資理財電視節目僅邀請投資成功者上節目談論其成功投資之經驗,觀眾會將該成功投資者投資方式,視為高成功率的投資方式,但觀眾並不會在電視節目看到以相同或類似投資方式,但最後失敗的投資者,因而高估此投資方式之成功機率。

“倖存者偏差”這種謬境十分常見,有時候,我們會對那些老爺車嘖嘖稱奇,感嘆他們的做工,他們強悍的引擎,貶斥現在的脆皮車,但是我們卻忽略了一個事實,那就是,這些老爺車倖存至今是沒錯,但同時也意味著,和它們同時代的那些車幾乎全都報廢了。

試想一夥兒人正進行著一場拋硬幣競賽,輪流對敵,正面為勝,數番過去,最後終於產生一個勝利者。而對於這位勝利者,我想不會有人會蠢到想去了解他有什麼贏勝的訣竅。

但是到了跟自己利益相關的時候,很多人往往就被眼前的欲望和金錢迷住了心竅。一些人到了書店,看到成功勵志書上那些所謂的“成功者必讀”、“馬某俞某喬某的寶典”等等諸如此類,就覺得做這樣一個成功人士很簡單,甚至理所當然,腎上腺激素急速上漲,殊不知,他們紛紛都陷入了一種名叫“倖存者偏差”的謬境。要知道,這些成功人士背後,有多少失敗者丟了女友破了產。

成因

倖存者偏差倖存者偏差
統計學上來說,“倖存者偏差”屬於一種因信息不足而導致的偏差。

1、有時候,這種信息不足是因為我們自己想不到。

比如,你的男友邀你去他家玩兒,你打開他家的冰櫃一看,全都是水果蔬菜,自然而然就以為這小伙子是個飲食健康的傢伙。這完全是我們自己的想法,要知道,這件事還有另一種完全相反的情況,很有可能那個小伙兒把所有的漢堡、炸雞等垃圾食品全吃了,而剩下水果蔬菜不願意吃。

2、另有一種信息不足,完全就是新聞報導導致的。

像一些勵志雞湯,很多出版媒體會刻意將失敗的案例隱去,從而迎合市場。還有就是新聞媒體從來都是以吸引人為宗旨,所以有時候就算報導上出現了偏差,他們也不負責。像那些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本身平平淡淡,哪有什麼稀奇事兒值得報導呢。

典故

古羅馬思想家西塞羅曾講了下面這個故事:有人把一幅畫給一個無神論者看,畫上畫著一群正在祈禱的拜神者,他們在隨後的沉船事故中倖存下來。其寓意在於說明祈禱能保護人們不被淹死。無神論者問:“那些祈禱後被淹死的人的畫像在哪兒?”淹死的拜神者已經死了,他們不可能再來講述他們的故事,這便是倖存者偏差。其實,倖存者偏差並不是一個罕見的現象,而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比如,上一個朝代的歷史是由下一個朝代編撰的,因此歷史的編撰者與那個沒有淹死的拜神者是類似的,他們講述的故事並不完整。

二戰時,英國空軍為了減少傷亡,找來了一個叫沃德的統計學教授,一幫人對著現存的資料研究了一番,發現安全回來的EVA戰鬥機都是翅膀上彈痕居多,而駕駛艙彈痕較少,於是有個軍官就說了,“顯而易見,缺啥補啥,咱們就應該加固翅膀。”沃德當然不會這么輕易下結論,於是開始檢查資料,發現所有研究的資料都是安全回來的,也就是說那些沒回來的戰鬥機已經陣亡找不著了,所以他就構想,之所以戰鬥機能安全回來,恰恰是因為機艙那兒彈痕少,所以要加固的反而是機艙。最終英軍聽取了教授的意見,事實證明這樣確實正確。

意義

誠然,要獲取完整的信息是很困難的,就算是統計學專家也做不到沒有誤差,考慮得面面俱到也是個艱巨的任務。但是這種“倖存者偏差”卻值得我們警惕,尤其是在網際網路信息傳遞極快的世界,我們能做的就是儘可能獲取全方位的信息,這不禁讓人想起一位老者的寄語——“接受信息須判斷,無中生有不可談,見風豈能是雨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