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性化教學

個性化教學就是尊重學生個性的教學,必須根據每個學生的個性、興趣、特長、需要進行施教,亦即學生需要什麼,教師便需授予什麼,學生完全是一種自主性的學習。

概念

個性化教學的模式

是“多對一”,就是多個老師對一個學生,而且是多個優秀老師對一個學生。個性化教學是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
我們都知道課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而很少注重教師教學的個性化。事實上生活化的課堂除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還要重視教師教學的個性化,這在教學中顯得至關重要。因為在長期的學習生活中,我們的學生若面對各科各年段教師用統一的教材和缺乏個性的模式化的方法實施教學,他們怎能感受到生活的多姿多彩,怎能體驗到生活的樂趣,他們的個性又怎能得到張揚。這種無個性的教學實際上是對學生個性的扼殺,它將導致學生創造力的衰微,而將學生加工成統一的“標準件”。
最早的教學是個體教學(一對一教學),所以能受教育的只是極少數貴族,後來逐漸演變為班級教學(一對多,也就是一個教師對一群學生)。正是由於有了班級教學,才大大加速了人類的文明進程。但是進入了信息化社會,我們發現:班級教學雖不象盧梭所說:是學生心靈的屠宰場,可它那一刀切的模式讓越來越多有獨立思考能力有創新精神的學生難以忍受,也越來越不適應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信息化社會。於是出現了個性化教育。

教學要求

一、首先每個教師都應意識

教師教學的重點已不是傳授知識,而是讓學生學會自主學習,亦既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建設校園網便是給學生提供一個“自主學習”的學習環境。對學生的評價已不是記憶多少老師傳授的知識,而是“信息獲取、信息分析與信息加工的能力”。正如比爾·蓋茨所說:“你孩子的世界不會與從前一樣,他們的未來依賴於他們一生中掌握新概念,作出新選擇,不斷學習不斷適應的能力。在這種全新的社會環境中,人的智慧型和知識將作為社會的主要資本不斷代替機器和廠房。這個新時代充滿殘酷的替代選擇:對於那些擁有資訊時代學習與創新能力的來說,新時代是一個充滿機遇和希望的世界;而對於那些缺乏這些能力的人來說,當舊工作消失,舊體制崩潰時,他們將面臨失業,貧窮、絕望的悲慘前景。

二、教師從“知識傳授者和專家”

逐漸變為“協作人員,幫助者,有時是學習者”,同時學生的角色已不在是“聽從者和學習者”而是“協作人員,有時是專家”。
事實上個性化教學,也不是今天的新名詞。十八世紀法國啟蒙主義思想家盧梭在他的教育論著《愛彌爾》就充滿了個性化教學思想。由於當時的科學技術,人們並沒有把他的個性化教學觀當真。
個性化教學更象高科技產品,並非技術含量越高越有生命力,它必須能轉化成商品。盧梭的個性化教學思想,儘管至今仍閃爍著智慧的火花,但在當時人們並不敢認同,使得個性化教學者便仿佛走進了長長的隧道。不過Internet的出現,就象隧道盡頭的亮光,為個性化教學成為現實帶來了希望。

外界評論

北京師範大學何克抗教授在他的論著《基於Internet的教育網路與21世紀的教育革新》有這么一段描述:基於Internet的教育網路中的教育體制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通過計算機網路可擴展至全社會的每一個角落,甚至是全世界,這是真正意義上的開放大學;在這種教育體制下,工作與學習完全溶為一體,上班工作、下班學習的界限被打破,每個人可以在任意時間、任意地點通過網路自由地學習、工作或娛樂,這是真正意義上的自主學習和畢生都可以享用的終身教育;在這種教育體制下,每一個人,不管貧富貴賤都有可能得到每個學科第一流老師的指導,都可以向世界上最權威的專家請教,都可以借閱世界上最著名圖書館(例如美國國會圖書館或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的藏書甚至拷貝下來,都可以從世界上的任何角落獲取到最新的信息各資料……

影響

在基於Internet的教育網路環境下,可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學習者的主動性、積極性,既可以進行個別化教學,又可以進行協作型教學(通過各種協作式教學策略的運用而實現),還可以將“個別化”與“協作型”二者結合起來,所以是一種全新的網路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可以完全按照個人的需要進行,不論是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甚至指導教師都可以按照學習者自己的意願或需要進行選擇。學習者可以在家或是在辦公室學習(通過計算機終端),也可以在旅途中學習(通過攜帶型多功能微機)。
由於在這種教學模式下,能為學習者提供圖文音像並茂的、豐富多彩的互動式人機界面,能為學習者提供符合人類聯想思維與聯想記憶特點的、按超文本結構組織的大規模知識庫與信息庫,因而很易於激發學習者的學習舉興趣,並為學習者實現探索式、發現式學習創造條件。從而有可能在這種教學模式下,真正達到讓學習者主動建構知識的意義、實現自己獲取知識自我更新甚至創造新知識的理想目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