俱分進化

俱分進化,中國近代思想家章太炎提出的關於社會歷史進化的理論。

俱分進化

認為在社會的進化過程中, 善和惡、 苦和樂是"雙方並進"的。1906年章太炎在《民報》第七號發表的《俱分進化論》一文,比較集中地闡述了這一理論。他說:社會的進化,"若以道德言,則善亦進化,惡亦進化;若以生計言,則樂亦進化,苦亦進化。雙方並進,如影之隨形,如罔兩之逐景"。對於這種"俱分進化"的原因,他企圖用佛教唯識宗的理論去解釋,認為由於"薰習",使得人所稟賦的阿賴耶識中的種子染上了善、惡的性質,因而人的行為便有善有惡。就人性來說,既好真、善、美,也有好勝心。這樣,反映在社會歷史的進化中,就出現了善和惡"雙方並進"的情況。
章太炎的"俱分進化"理論,客觀上反映了階級社會中善與惡、苦與樂矛盾對立發展的不可避免性,揭露了資本主義社會的貧富懸殊和階級之間的不平等現象,有一定積極意義。但是,他的這一理論脫離了階級觀點,抽象地看待善與惡、苦與樂的對立的發展,沒有從社會的經濟基礎中尋找這種對立發展的根源,卻以佛教唯識宗的唯心主義和資產階級的人性論去作解釋,從而把建立在對抗經濟基礎上的矛盾現象,說成是人類社會歷史進化的永恆規律,這是一種歷史唯心主義。而且,章太炎"俱分進化"論認為,隨著社會的進化,必然導致罪惡的擴大和痛苦的加深,人類社會永遠不可能到達盡善至樂的境地。為了徹底擺脫進化給人類社會帶來的罪惡和痛苦,章太炎提出"五無論",主張無政府、無聚落、無人類、無眾生、無世界。這裡反映出極端消極的虛無主義思想。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