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信陽市城區東部,規劃面積11平方公里,實際控制面積73.32平方公里,是一個集高新技術開發區、電子信息產業集聚示範區和產業集聚區於一體的新型工業城區,與信陽電子信息產業集聚示範區和信陽市產業集聚區套和運作。自2010年以來先後榮獲“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工業園區”、“河南省十快產業集聚區”、“全省對外開放工作先進產業集聚區”和“河南省先進產業集聚區”等榮譽稱號。

介紹

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信陽市中心城區東部。2004年9月正式確定管理區域,總面積73.32平方公里。區位優越、交通便利。工業城西臨107國道和京廣鐵路,京珠高速、滬陝高速、312國道、寧西鐵路和通車的京廣高速鐵路穿境而過,高速公路出入口及寧西鐵路信陽東站、京廣高速鐵路信陽客運站均設在轄區內。

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下設辦公室、招商局、建設局、財政局、規劃局、國土局、工商局、國稅局、地稅局、經貿發展局、社會事業局、行政執法局等十二個部門,下轄城東辦事處。

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著力打造特色產業園,以航天特種車輛、航天高端緊固件項目為依託,重點打造航天產業園;以茶產業片區為依託,重點打造信陽毛尖、“信陽紅”茶產業園;以華儀開關、信電電器、萬泰電器為依託,重點打造電器產業園;以萬華板業為依託,重點打造生態板業裝備研發、製造產業園;以京珠物流長廊為依託,重點打造現代物流園;以東區小企業集群為依託,重點打造小企業孵化產業園;以泛藍電子、東信藍光、天揚液晶、博仕達通信等高科技電子項目為依託重點打造中部具有戰略地位、河南最大的電子產業基地。

主要榮譽

2010年,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榮膺“2010年度河南省十快產業集聚區”稱號。2011年,被評定為“全國模範勞動關係和諧工業園區”,全國獲此殊榮的僅有43家。還有“河南省先進產業集聚區”、“全省對外開放工作先進產業聚區”等項項桂冠

企業

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電子企業:泛藍科技、天揚光電、天恆液晶、天盈集團東信藍光、博仕達通信、星天空數碼等一批高端電子企業,在視頻音頻(電視電聲)、移動通信(手機)等領域已經具備較好的產業基礎。 信陽市台商電子科技園:法鼓電子、圓創磁電、英波電子等。 其它:締造電氣、萬泰成套電器。 在“十二五”期間,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發展家電產業為主導方向,以OLED、HIFI、藍光等高新技術為核心,形成三大產業鏈的電子信息產業體系:以泛藍LED、激藍OLED、天揚液晶模組、天恆液晶電視為龍頭,向下游延伸,形成液晶屏模組、整機、包裝等智慧型顯示終端配套產品產業鏈;以博仕達通信和星天空數碼為龍頭,向上游延伸,形成手機外殼、按鍵、主機板、話筒、攝像頭等智慧型通信終端配套產品產業鏈;以東信藍光項目、泛藍智慧型家具項目為龍頭,形成藍光產品、數碼音響等數碼影音終端配套產品產業鏈。

發展概況

2011年8月2日,天揚光電第一條TFT-LCD液晶屏模組全自動生產線投產。當天,郭庚茂省長見證了第一塊液晶屏模組下線。 2012年1月15日,泛藍電子工業園,第一台LED液晶電視整機下線。 2012年4月12日,河南天恆液晶電視整機正式投產。天恆液晶項目由香港天盈集團投資1億元,生產32英寸至55英寸液晶電視,年產量超過60萬台,年產值達9.6億元。 2012年4月17日,星天空數碼(信陽)科技園智慧型手機正式投產,這是河南繼“富士康”之後的第二部手機製造商。 2012年4月19日,代表國際領先技術的OLED顯示屏生產線在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奠基。

工程機械

眾泰機械、千里馬工程機械、雄獅重工、豫龍機械、禹王水工、江淮建材、德隆超硬質材料項目。

經濟指標

引進各類工商項目320餘個,總投資近400億元。 2011年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地區生產總值26.4億元,同比增長105.7%;轄區企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 41.3億元,同比增長96%。二、三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提升至 96.6%,比上年提升1.14個百分點;城鎮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6.1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3.6億元,同比增長50%; 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000萬元,同比增長45.8%;一般預算支出完成4918萬元,同比增長43.6%;實際利用外資2340萬美元,城鎮居民人均收入達到15901元,農民人均收入達到7084元。

信陽市位於河南省南部,東與安徽為鄰,南同湖北接壤,介於鄂豫皖三省的結合部,處於大別山北麓與淮河上游之間。全境東西長約205公里,南北寬約142公里,總面積約1.9萬多平方公里,總人口800萬,轄8縣2區。 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信陽市中心城區東部,是2003年7月設立的工業新區,2004年9月正式確定管理區域,總面積73.32平方公里。工業城自成立以來,先後引進各類工商業項目85個(工業項目38個,商服項目47個),總投資105億元,其中投資上億元項目18個。

交通區位

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南距武漢200公里、廣州1000公里,北距鄭州300公里、北京898公里,東距合肥346公里、南京438公里、上海696公里,西距西安534公里。 信陽是一座交通要城,是全國44個交通樞紐城市之一。京廣、京九鐵路,106、107國道,京珠高速、大廣高速公路縱貫南北,寧西鐵路、312國道和滬陝高速公路橫穿東西,在境內形成鐵路、國道和高速公路的“雙十字”黃金構架。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西臨107國道和京廣鐵路,寧西鐵路、312國道、滬陝高速公路、京珠高速公路在境內交叉穿越,兩個高速公路出線口和寧西鐵路貨運站均設在境內,已開工的京廣高速鐵路客運線(與現有的京廣鐵路平行,設計最高時速300公里,計畫2010年建成通車)站址就設在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中環路上。公鐵聯運,貨物出進和人員往來十分便捷。現已通車。

水電資源

信陽市水電資源豐富,現有大、中、小型水庫883座,占全省的三分之一以上。其中:大型水庫5座,中型水庫13座,小型水庫865座,總庫容40.52億立方米,加上塘堰壩、攔河樞紐等,水利工程總蓄水能力達到50億立方米。南灣水庫總庫容16.3億立方米。光山五嶽水庫、南灣水庫具備建設抽水蓄能電站的條件;全市小水電(攔壩發電)理論蘊藏量33萬千瓦,可開發利用量14萬千瓦,已開發3.7萬千瓦,僅占可開發量的26.4%,年發電量約一億千瓦時。共有小水電站115處,裝機500千瓦以上的10處,尚有豐富的水電資源可供開發。 工業城南臨溮河,上游8公里有庫容16億立方米的南灣湖,西北20公里有即將開工建設的庫容達34億立方米的出山店水庫,擁有豐富的優質水資源。規劃區內現有大唐華豫電廠、平橋電廠兩座大型電廠,裝機容量二百萬千瓦,全區規劃建設110千伏變電站7座,能提供充足的電、熱能源。西氣東輸淮武線、川氣進豫線門站均設在工業城,區內燃氣管網總長150公里,年供天然氣可達10億立方。亞洲儲量最大的上天梯非金屬礦與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相鄰,珍珠岩、沸石品質優良,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人力資源

信陽市勞動力資源豐富,鄉村勞動力總數達407萬人,素質較高。勞務經濟是我市特色經濟之一,全市外出務工人員達228萬人(其中境外勞務輸出約1.1萬人),占信陽市農村勞動力資源的56.02%。勞動力在本市就業遍布各個行業,勞動力成本較低,2006年全市在崗職工年平均工資12449元,其中農林牧漁業年平均工資9590元,工業年平均工資11421元 。 職業技能培訓工作開展良好,可充分滿足各類企業用工需要。全市擁有職業技能培訓機構69個,可提供電腦、機電、裁剪、維修、車、鉗、電、焊等數十個工種職業技能培訓,年培訓能力超過5萬人次。

土地資源

信陽市土地資源豐富。工業用地價格不僅遠遠低於沿海和發達地區,而且工業用地儲量比較充分,尚有城鎮存量建設用地469公頃,儲備工業用地80.6公頃;同時,還有大量的磚瓦窯場、河道灘涂、工礦廢棄地及“城中村”,總潛力為30萬到40萬畝,工業用地潛力相當大。信陽市對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在用地指標上給予大力支持,每年農用地轉建設用地指標約一半以上調劑給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基礎設施

已開放的20平方公里起步區路網已經拉開,已投入資金13億元,修建城區道路17條,通車裡程51.6公里。工業城整體電網規劃已完成,目前正在建設之中。水、電設施已基本可以滿足企業項目入駐要求。工業城區內擁有鐵路專用線、供熱管線和天然氣管線等,入區企業可實現資源共享。

產業協作

園區及周邊已形成電力、冶金、建材、醫藥、化工、農副產品加工六大主導產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00多家,能為企業提供眾多配套支持。

區域規劃 區域規劃

投資成本

費用類別 項目名稱 費用標準

地價 工業用地 掛牌地價9.7萬元/畝

商服用地 起拍地價18萬元/畝

電價 一般大工業 1-10千伏電價0.492元/kwh

一般非普工業 不滿1千伏0.626元/kwh;1-10千伏0.613元/kwh

商業 不滿1千伏0.805元/kwh;1-10千伏0.735元/kwh 居民生活 不滿1千伏0.560元/kwh;1-10千伏0.521元/kwh

水價 居民用水 13噸以下1.90元/噸;14-20噸2.40元/噸;20噸以上2.90元/噸

城市工業用自來水 2.45元/噸

一般工業用水 1.6元/噸

氣價 天然氣 2.4元/m3(西氣東輸氣價)

蒸汽 120元/噸(末端溫度150℃、壓力10公斤以上/ C㎡)

勞動力 普通操作工 500-700元

技術工人和一般管理人員 700-900元

相關政策

河南省政策

豫發〔2007〕14號即《關於加快黃淮四市發展若干政策的意見》中,有關支持我市加快我市工業化進程如下: (一)從2007年起到2010年,對黃淮四市區域內省級開發區和縣(市)工業園區內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工業企業用電,參照省外送電價(適當確定過網費)實行大用戶直供或開展售電市場改革試點。 (二)採用貼息、補助等方式,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區域污染物減排要求、技術含量較高的重點項目,特別是對帶動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發展和擴大就業作用大的項目給予扶持。優先推薦符合條件的項目申報國家中小企業專項資金、企業創新基金。 (三)優先保障建設用地。對符合條件的重點項目特別是工業項目的建設用地優先供應。

信陽市政策

信政文〔2007〕225號即《信陽市人民政府關於最佳化我市中心城區工業項目布點的通知》相關內容: (一)新建工業項目要安排到工業集聚區建設。新建工業項目的選址和布局,應符合環境保護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規劃、村莊和集鎮規劃、水資源保護規劃以及環境功能區劃等要求。市區內的企業進行改擴建,需新增建設用地的,原則上要遷入工業集聚區建設;積極鼓勵市區內的企業遷入工業集聚區建設。 (二)市級新上工業項目向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集中。國家、省扶持的工業項目,市直單位引的工業項目,原則上要進入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平橋區、上天梯管理區工業項目向區級工業集聚區集中;在溮河、羊山、南灣、雞公山轄區內原則上不得安排新建工業項目。 (三)溮河、羊山、南灣、雞公山引進的工業項目,要安排到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設。項目按行業進入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相應的功能區,執行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統一的土地、稅收等各項政策。項目建設期間,投資完成情況和建成後的各類統計報表由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統計,按所屬區上報,統計口徑歸各區,項目建設成績計入所屬區,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只作內部統計,不作為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的建設項目上報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負責項目建設期間的協調服務和建成之後的正常管理,入園項目與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其他項目共享工業城基礎設施。項目建成投產後,企業上繳稅收由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統一收繳,地方財政所得部分,市區按3:7比例分成,市級所得部分全部用於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基礎設施建設,各區所得部分計入當年區財政。各縣招商引資的工業項目願意進入工業城建設的,參照執行。  三、《信陽市鼓勵外來投資的若干優惠政策》相關條款如下: 第一條 客商在信陽投資,享受國家、河南省規定的各項稅收優惠政策,由稅務部門予以落實。 第三條 客商投資創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生產型企業,從獲利年度起,前5年繳納的所得稅由本市受益財政全額補償,第6至第10年補償實際繳納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的50%。 第四條 客商投資興辦高新技術企業,經營期在10年以上的,從獲利年度起-,前7年繳納的企業所得稅由本市受益財政全額補償,第8至第10年補償實際繳納所得稅地方分享部分的50%。 第六條 客商投資企業從開業之日起,前3年實際繳納的增值稅地方留成部分、房產稅和車船牌照使用稅由本市受益財政全額補償。 第十四條 客商投資興辦高新技術企業,免繳本市收取和支配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 第十五條 客商投資建設能源、交通、城市基礎設施,興辦教育、文化、體育、衛生和其它社會公益事業的,前3年免繳本市收取和支配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3年後按50%收取。 第十六條 客商投資興辦一般性企業,前3年免繳本市收取和支配的各項行政事業性收費,3年後按60%收取。  四、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招商引資和項目服務工作八條禁令  (一)禁止任何部門、單位、個人未經工業城管委會許可進入工業城管理區內對企業進行檢查。 (二)禁止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向企業收費和罰款。 (三)禁止以拉贊助、集資、安插人員等形式向企業攤派。 (四)禁止無償向企業借款、借物。 (五)禁止向企業推銷產品、商品、設備及勞務。 (六)禁止違反規定在企業參股和領取報酬,或報銷應由個人支付的費用。 (七)禁止要求企業接受指定的保險、評估、諮詢等中介服務。 (八)禁止以任何理由,強攬工程,刁難、阻撓企業施工建設,干擾企業正常經營。

招商引資項目

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招商引資項目目錄 (二〇〇九年九月一日)

1、高鐵站周邊大型購物中心項目

2、高鐵站五星級酒店項目

5、標準化廠房項目

6、污水處理廠項目

7、直供水項目

8、物流園區項目

9、汽車整車及零部件銷售項目

10、年產10萬噸玻璃製品項目

11、陶瓷工業園項目

12、鑄件加工項目

13、年產10000套精密模具項目

14、年產3萬噸煅燒高嶺土項目

15、年產10萬噸膠體膨潤土項目

16、高純石英砂、矽微粉加工項目

17、年產6000噸高純多晶矽項目

18、園中園項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