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譽管理

2.4.信譽管理的環境分析 對企業信譽的理解 企業信譽管理的內涵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甘肅文化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5月1日)
平裝: 28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807145967
條形碼: 9787807145967
尺寸: 20.8 x 14.4 x 1.6 cm
重量: 399 g

內容簡介

《信譽管理》內容簡介:隨著人類社會不斷進步,信譽正成為衡量一個國家、一個市場、一個地區、一個企業乃至一個自然人文明程度的重要標誌。在競爭環境,信譽展現一個國家、一個市場、一個地域、一個企業最突出的優勢。在買方市場,信譽奠定一個國家、一個市場、一個地域、一個企業最受尊重和信賴的基礎、在信息社會,信譽造就一個國家、一個市場、一個地域、一個企業最核心的資本。
在全球化時代,信譽賦予一個國家、一個市場、一個地域、一個企業最整合全球資源最強大的權利。

目錄

第一章 信譽綜述
1.1 信譽概念界說
1.1.1 對信譽的認知
1.1.2 信譽的歷史起源
1.1.3 中西方信譽的產生和發展特點
1.1.4 信譽與信譽經濟時代
1.1.5 世界貿易組織(WT0)與國際信譽
1.2 信譽的價值和功能
1.2.1 誠信、信任和信用的辨析
1.2.2 信譽是一種重要的社會資本
1.2.3 信譽的經濟功能
第二章 信譽管理
2.1 信譽管理的起源與興起
2.1.1 信譽管理的歷史沿革
2.1.2 信譽管理內在機理與體系
2.2 信譽管理的基礎分析
2.2.1 信譽管理的依存基礎——信息
2.2.2 信譽管理的動力基礎——經濟利益
2.2.3 信譽管理的保證基礎——制度
2.3 信譽管理的力量分析
2.3.1 信譽與市場
2.3.2 信譽能力及其實現
2.4.信譽管理的環境分析
2.4.1 信譽環境對信譽管理的影響
2.4.2 制度環境對信譽管理的影響
2.4.3 科技信息環境對信譽管理的影響
2.4.4 文化環境對信譽管理的影響
第三章 個人信譽管理
3.1 不同主體的辨析
3.1.1 信譽主體、市場主體與產權主體
3.1.2 可置信承諾與履約能力
3.1.3 交易性互動的決定性因素
3.1.4 有恆產者有信譽
3.2 個人信譽與產權
3.2.1 個人在交易性互動中的角色
3.2.2 個人信譽與產權安排
3.2.3 個人信譽與股權激勵
3.3 個人信譽制度的建立
3.3.1 建立我國個人信譽制度的前提
3.3.2 建立個人信譽制度的構想
3.3.3 建立個人信譽制度的步驟
3.4 個人信譽制度建設的經驗介紹
3.4.1 美國的個人信譽機制
3.4.2 美國大學中的“信譽規則”制度
3.4.3 已開發國家的人口管理
3.4.4 北京個人信譽制度邁新
3.4.5 走近上海“信用身份證”
3.4.6 推動我國個人信譽消費發展需要做好的工作
第四章 企業信譽管理
4.1 信譽與企業
4.1.1 企業信譽的產生
4.1.2 企業信譽是企業生存的基礎
4.1.3 企業信譽是企業發展的必要條件
4.1.4 信譽是企業的無形資本要素
4.1.5 信譽資產的最佳化配置能為企業帶來長遠利益
4.2 企業信譽與產權
4.2.1 企業信譽主體的理解
4.2.2 企業信譽與企業控制者
4.2.3 企業信譽與穩定預期
4.3 從創立品牌到構建信譽
4.3.1 對企業品牌的理解
4.3.2 對企業形象的理解
4.3.3 對企業信譽的理解
4.3.4 企業品牌信譽時代來臨
4.4 企業信譽管理的內容和方法
4.4.1 企業信譽管理的內涵
4.4.2 企業信譽管理的特徵和原則
4.4.3 企業信譽管理模型
4.4.4 企業信譽評價方法
4.4.5 企業信譽管理體系
4.4.6 氽業信譽管理的流程和要秦
第五章 特殊主體的信譽管理
5.1 地域信譽及其管理
5.1.1 地域信譽的基本概念
5.1.2 從地域形象工程到地域信譽工程
5.1.3 促進地域信譽機制的形成
5.1.4 城市信譽的構建
5.2 政府信譽管理
5.2.1 特殊信譽主體——政府
5.2.2 政府信譽的形成
5.2.3 我國政府信譽建設的回顧與展望
第六章 信譽機制的形成與作用
第七章 推薦信用體系建設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