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江河

信江河

信江河,又稱上饒江,是鄱陽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河流清澈,周圍土地肥沃。信江,水名,江西省境內較大河流之一,鄱陽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又名上饒江,古名余水,唐代以流經信州(今江西上饒)而名信河,清代稱信江。 發源於浙贛兩省交界的懷玉山南的玉山水和武夷山北麓的豐溪,在上饒匯合後始稱信江。幹流自東向西流向,流經上饒、鉛山、弋陽、貴溪、鷹潭、餘江、餘干等縣市,在餘干縣境分為兩支注入鄱陽湖,沿途匯納了石溪水、鉛山水、陳坊水、葛溪、羅塘河、白塔河等主要支流。全長313公里,流域面積17600平方公里。 信江以上饒和鷹潭為界,分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上游沿岸一帶以中低山為主,地形起伏較大。中游為信江盆地,其邊緣地勢由北、東、南三面漸次向中間降低,並向西傾斜。下游為鄱陽湖沖積平原區,地勢平坦開闊。 信江流域已建成各種灌溉設施共約5.5萬座,控制水量23億立方米,信江盆地中心的鉛山、上饒一帶農業富饒,有“贛東北糧倉”之稱。流域內森林資源豐富,重要礦產有銅、鉛、鋅、蛇紋石、鎢、鈾、金、銀、稀有金屬和稀土等。信江流域風光秀麗,名勝古蹟眾多。位於信江上游的三清山和支流白塔河中、下游的龍虎山均為道教聖地。

信江河概述

信江河簡稱信江
英文名 Hsin River
亦作Hsin Chiang或Xin Jiang。
位於中國江西省東部河流。又稱上饒江。發源於玉山縣懷玉山。上游經鷹潭後分兩支注入鄱陽湖。長312公里(194哩)。玉山以下可通航。

中國江西省五大河流之一。鄱陽湖水系五大河流之一。
發源於浙贛兩省交界的懷玉山南的玉山水和武夷山北麓的豐溪水,在上饒匯合後始稱信江。幹流自東向西,先後流經上饒、鉛山、弋陽、貴溪、鷹潭、餘江、餘干等縣市,收納了豐溪、瀘溪河、鉛山河、湖坊河、葛溪、羅塘河、白塔河等支流。在餘干的八字嘴附近分為兩支:主支經瑞洪至康山注入鄱陽湖,全長313公里;北支余水河注入鄱江。全流域面積1.5 941萬平方公里,耕地26萬多公頃。
信江河畔

信江上游沿岸一帶以中低山為主,地形起伏較大。中游為信江盆地,地勢由北、東、南三面邊緣漸次向中間降低,並向西傾斜,其間有紅色岩層組成的較低平山體,紅層地貌發育;下游為鄱陽湖沖積平原。流域內山地面積占40%,丘陵占35%,平原占25%。流域位於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上游懷玉山一帶為江西省暴雨中心之一,年均降水量達1810毫米,4~6月占全年降水量的50%;7~9月僅占18%,故常出現上半年多雨易澇,下半年少雨易旱的情況。信江流域已建成各種灌溉設施共約5.5萬座,控制水量23億立方米,占信江年均水量165.8億立方米的13.9%左右。有效灌溉面積已達20.5萬多公頃,其中旱澇保收面積13.5萬多公頃,分別占流域內耕地面積的79%和52%。現有圩堤425.7公里,保護耕地4.3萬多公頃。水能蘊藏量達85.91萬千瓦,現僅開發5.27萬千瓦。
信江盆地中心的鉛山、上饒一帶農業富饒,有“贛東北糧倉”之稱。流域內森林資源豐富,主要分布於武夷山麓。重要礦產有銅、鉛、鋅、蛇紋石、鎢、鈾、金、銀、稀有金屬和稀土等,其中以銅、金、銀、鉛、鋅礦最著名。信江流域風光秀麗,名勝古蹟眾多。位於信江上游的三清山和支流白塔河中、下游的龍虎山均為道教聖地。

特色資源——信江石

信江的特殊資源:信江出產信江石,其主要品種有信江蠟石,信江木化石等等。信江臘石質地堅硬,硬度一般在摩氏6.0度一7.5度之間,有黃色、黃紅色、黃白色、黃褐色等。信江石當中的信江蠟石的主要礦物質成份為二氧化矽,因產地不同含其他礦物質含量不同就會表現出不同的顏色,黃臘石(含錳成分),褐臘石和黑臘石(含鐵成分),紅臘石(含氧化鐵成分),彩臘石(含多種礦物成分),白臘石(未經礦物質滲蝕,只因長期受水的滲浸而產生蒙蒙的白膜)等。

信江石賞評要素

水沖度:經流水沖刷、淘洗、搬運碰磨形成的圓潤度。 蠟質:指質地溫潤,呈蠟狀光澤等。 包漿:蠟石經過長年人手盤玩,在表面成半透明的外層 沁色:是指蠟石在特定的環境中長期與水、土壤以及其他物質相接觸,這些物質侵蝕石體,使蠟石部分或整體的顏色發生變化的現象 品相:這件東西整體外形的可觀性和完整度,有破損的叫品相不好沙眼:玉質里含沙、含晶粒,拋光後容易缺失形成小洞、小孔。 裂紋:石頭裡的裂紋、裂痕。很多石頭或料切開可以看見裂紋 :也叫雲,白色狀,一片雪白或煙霧白或雪花點點,油養或人養後有些可消失。冰透的料較常見。 :玉質部分摻夾胡椒粉、小黑點、黃點、白點等使玉質不夠純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