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記錄材料工業

信息記錄材料工業

信息記錄材料主要包括感光材料、磁記錄材料、光學記錄材料、熱敏成像材料和壓敏成像材料等。生產上述材料的工業,統稱信息記錄材料工業。信息記錄材料工業在精細化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與染料工業、化學試劑工業有著緊密的聯繫。人類社會的信息不斷增加,大量的信息需要記錄、貯存、傳輸、檢索和分析,為適應這一要求,各種信息記錄材料得到了迅速的發展。

信息記錄材料工業

正文

信息記錄材料主要包括感光材料磁記錄材料、光學記錄材料、熱敏成像材料壓敏成像材料等。生產上述材料的工業,統稱信息記錄材料工業。
信息記錄材料工業在精細化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且與染料工業化學試劑工業有著緊密的聯繫。人類社會的信息不斷增加,大量的信息需要記錄、貯存、傳輸、檢索和分析,為適應這一要求,各種信息記錄材料得到了迅速的發展。早期的感光材料主要套用於攝影,它是靠光或其他輻射對光敏物質的作用而形成影像來實現信息記錄的介質,也是歷史最久(見感光材料工業發展史)、套用最廣的一種信息記錄材料。特點是信息容量大、成本低廉,而且記錄具有直觀性和永久性。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感光材料已廣泛套用於電影、印刷、電子工業等各個方面,還與教育、衛生、遙感、軍事和公安等部門緊密相關。磁記錄材料是以物質磁化的形式實現信息記錄的介質。特點是信息密度高,可反覆使用,可以記錄音頻和視頻信息,寫入和讀出的速度很快。光記錄材料是以雷射引起物質的化學或物理變化來實現信息記錄的介質。它是近年來獲得迅速發展的一種信息記錄材料。它的理論存貯密度極高(見表),寫入和讀出的速度也更快。

信息記錄材料工業信息記錄材料工業
在信息記錄材料工業中,感光材料產品所占比例最大,是構成這一工業部門的主體。
產品結構 20世紀70年代感光材料產量的年增長率約為10%。70年代末,世界感光材料的年產量已超過20Gm(折合成35mm膠片計算)。在產量不斷上升的同時,產品結構也有了較大變化:①近30年來,電影膠片和照相膠捲在各類鹵化銀感光材料中所占的比例下降,而X射線膠片和印刷膠片的比例明顯上升,至80年代,分別達到總產量的三分之一以上。②在照相膠捲中,1960~1975年各國彩色膠片所占比例(彩色化率)迅速上升(圖1)。信息記錄材料工業1981年美國照相膠捲的彩色化率已達96%,日本在1982年也達到88%。③80年代主要的感光材料產品仍是以鹵化銀作為基本的光敏物質。鹵化銀感光材料雖有感光度高等優點,但都要消耗昂貴的白銀,故近年來非銀感光材料得到迅速的發展。1974年,在世界感光材料貿易總額中(85億美元),非銀感光材料已占近30%。在印刷業、檔案複製業和視聽材料中,非銀感光材料已占主導地位(圖2)。非銀感光材料主要套用於印刷和複製工業(圖3)。④鹵化銀感光材料繼柯達公司推出了感光度達 ISO1000的彩色膠捲Koda color VR1000(1982)和富士照相膠片公司的 ISO1600的彩色膠捲Fuji color HR1600以後,繼續向高感度、高質量發展。⑤隨著電子照相機的發明(1981)和電子照相系統的開發,感光材料又擴展了新的發展領域。⑥磁記錄材料以提高記錄密度為核心,力求使磁層更薄,以達到全頻寬記錄、降低速度、減少體積的目的。世界年產量的增長率為15%,規格達數百種,並向標準化、系列化方向發展。

信息記錄材料工業信息記錄材料工業
信息記錄材料工業信息記錄材料工業
生產特點 信息記錄材料種類繁多,性能各不相同,但生產過程類同,基本上是將一種具有某種性能的乳劑(如感光乳劑或以磁粉製成的磁漿和各種添加劑,塗布在支持體(如片基、紙基)上,經乾燥、裁切得到成品。
感光材料工業所需原料多達百種以上,對各種原料的規格、水的質量和空氣的清潔程度均有嚴格的要求,並須有良好的防塵環境;整個生產的工藝過程複雜,加以多數生產過程都是在僅有微弱的安全燈光的條件下進行,因此,感光材料生產的精密度很高,需高度自動化生產並採用計算機管理。
磁記錄材料工業的原材料來源廣泛、廉價易得,產品製造周期短,污染小,記錄密度高,性能可靠,使用簡便,無需二次加工,效率高、成本低,可以反覆使用,便於保存,因此發展速度快,產量大。
現狀 當前世界信息記錄材料生產高度集中,主要是由美國、聯邦德國和日本的幾家大公司所壟斷。如①伊斯曼-柯達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照相材料聯合公司,在40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分公司,膠片的質量和產量均居世界前列。②阿克發-吉伐公司,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聯邦德國的阿克發公司,另一部分是比利時的吉伐公司。1981年全部資本歸拜耳財團,在24個國家設有分公司。③日本的富士照相膠片公司,自70年代以來發展迅速。1982年高感富士彩色電影底片A250榮獲奧斯卡金像獎和愛美技術獎。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