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術基礎

信息技術基礎

本書結構清晰,內容翔實,注重實用,深入淺出,易學易懂,非常適合作為學習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知識的入門教材,也適於作為基他非計算機專業學習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材。為了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符合套用型本科教學的總體思路,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信息技術的套用,而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是以信息技術為工具,處理教師和學生在各學科教與學過程中的套用,並讓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處理能力,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本書系統地介紹了計算機軟體基礎、硬體基礎和程式設計基礎。主要內容包括:計算機系統概述、作業系統的基本概念和作業系統對進程、存儲器、設備和檔案等軟硬體資源的管理,編譯的基本概念、結構、構造和運行環境,離散數學的基礎知識,程式設計方法,XML語言的基本概念、特點和套用。

本書結構清晰,內容翔實,注重實用,深入淺出,易學易懂,非常適合作為學習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知識的入門教材,也適於作為基他非計算機專業學習學習計算機基礎知識的教材。

目錄

第1章緒論

1.1信息與信息技術

1.2計算機系統

1.3計算機硬體系統

1.4計算機軟體系統

1.5計算機系統結構的發展

本章小結

習題

第2章計算機系統概論

2.1數據表示與編碼

2.2運算器

2.3控制器

2.4指令系統

2.5存儲系統

2.6匯流排接口技術

2.7I/O系統

本章小結

習題

第3章作業系統概述

3.1作業系統概述

3.2進程管理

3.3存儲管理

3.4設備管理

3.5檔案管理

本章小結

習題

第4章編譯原理

4.1引言

4.2形式語言的基本知識

4.3詞法分析

4.4語法分析及語法分析程式

4.5語法制導翻譯和中間代碼生成

4.6代碼最佳化

……

第5章離散數學

第6章程式設計方法

第7章XML語言

編輯推薦

《信息技術基礎》是由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出版的。

注重知識的基礎性、系統性與全局性,兼顧前瞻性與引導性。

語言精練,套用案例豐富,講解內容深入淺出。

體系完整,內容充實,注重套用性與實踐性。

講求實用,培養技能,提高素質,拓展視野。

文摘

插圖:

第1章信息與熵

1.1信息

1.1.1信息的一般概念

1.什麼是信息

信息是最古老的概念之一,與人們的生活長期相關,是人們相互交流的工具。歷史上的結繩記事就是在文字創造之前,古代人們傳遞信息最早的形式之一。語言的產生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主要標誌,語言是一種信息,而且是複雜的信息。古代的遺蹟也為我們研究當時社會的文化和經濟提供了可靠的信息。可以說,人類是通過了解自然信息來了解自然,通過了解社會信息來了解人類社會的過去,人們的生活離不開信息。

人類的社會生活是不能離開信息的,人類的社會實踐活動不僅需要對周圍世界的情況有所了解,做出正確的反應,而且還要與周圍的人群溝通,才能協調地行動,這就是說,人類不僅時刻需要從自然界獲得信息,而且人與人之間也需要進行溝通,交流信息。人類需要隨時獲取、傳遞、加工、利用信息,否則就不能生存。人們獲得信息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直接的,利用自己的感覺器官,通過耳聞、目睹、鼻嗅、口嘗、體觸等直接了解外界情況;一種是間接的,即通過語言、文字、信號等工具傳遞訊息,從而獲得信息。通信是人與人之間交流信息的手段,語言是人類通信的最簡單、最基礎的要素。人類早期只是用語言和手勢直接進行通信,交流信息。

雖然人們長期與信息打交道,但人們只關心具體的、單獨的信息,特別是只關心信息的內容,以此進行相關的工作。人們每天都在製造信息,但從來不從整體上關心信息,也未能從更基礎的方面認識信息。

社會的發展使人們與信息的關係越來越密切,對信息的認識也越來越深入、越來越全面。電磁波的發現使複雜信息的傳遞可以通過更簡單的工具來實現,這就為研究信息最簡單的形式之一——信號的傳遞性質提供了可能。

信息在各個領域被廣泛使用,不同學科領域的信息研究者也都在試圖從自己學科的角度來研究信息,闡述信息的概念。50多年來,雖然信息科學——將信息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的獨立學科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但是對信息的定義仍是眾說紛紜,未能達成共識。一個能在各個學科通用的信息定義仍在探討之中。

序言

隨著計算機軟、硬體技術和網路通信技術的進步與發展,計算機技術和信息技術在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套用,並且已滲透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由於其套用的廣泛性,我們強調信息技術課程要與其他學科的教學活動整合在一起,要“淡化”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科性”,強調其“綜合性”和“套用性”。

為了適應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新形勢,深化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符合套用型本科教學的總體思路,進行信息技術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信息技術的套用,而不是為了學習而學習,是以信息技術為工具,處理教師和學生在各學科教與學過程中的套用,並讓學生掌握基本的信息處理能力,使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信息技術是高等院校計算機專業和信息管理專業學生所學的專業基礎課程。隨著信息技術套用的普及,計算機教育也不斷地深化,教學要求也從計算機一般操作過渡到了信息技術基礎知識的套用。

本書的作者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具有豐富的教學經驗,並不斷進行教學改革,從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內容到實踐教學,不斷創新、發展。課題組成員首先在培養學生興趣上下功夫,把握學生的興奮點,有效調動學生的求知慾望。其次,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在親身實踐中品嘗艱辛和樂趣。

本書的作者具有良好的科研經歷,能夠在教材中體現信息技術的最新進展,使學生能夠緊跟信息技術的快速變化。本書將從基礎理論、基礎套用著手,每個環節節節相扣,便於學生的理解與學習。

全書分為8章,內容包括信息與熵、信息採集、存儲技術、信息壓縮與校驗、信息檢索與利用、信息發布、信息安全、熵的理論套用。本書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描述所有概念,並以結構清晰的圖示和例子以及嚴謹的證明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需求,並在課程中以實例生動地解釋重要概念,增強了課程的生動性。

本書由齊浩亮、鄭曉霞任主編。其中第2章和第8章由齊浩亮編寫,第3章和第7章由鄭曉霞編寫,第1章和第5章由孔蕾蕾編寫,第6章由孫栩編寫,第4章由鄒鈺編寫。

在本書的編寫過程中,參考了很多同行的著作,在此深表感謝!

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錯誤和不當之處在所難免,希望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簡介

汪燮華原華東師範大學教授、教育部師範司計算機教育指導組成員,現為上海建橋學院信息技術系主任,兼任上海市高職高專電子信息類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組織編寫《計算機套用基礎》、《信息技術基礎》等教材。江聖揚原上海醫科大學教授、計算中心主任、信息資源中心主任、圖書館館長,現為上海建橋學院信息管理與計算機套用專業主任、信息圖文中心主任,參與編寫《計算機套用基礎》等教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