俠骨柔情陸放翁

俠骨柔情陸放翁,作者楊雨,講述了詩人陸游的故事,陸游,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節目主講人是楊雨,中南大學文學院博士,在CSSCI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小說、譯文、散文數十篇分別發表於國內外報刊雜誌。

基本信息

簡介

一本很好的書,講述了詩人陸游的故事,作者楊雨。

主人公簡介

陸游(1125年11月13日-1210年1月26日)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愛國詩人,著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等數十個文集存世,自言“六十年間萬首詩”,今尚存九千三百餘首,是我國現有存詩最多的詩人。

主講人簡介

楊雨

楊雨(1974-),女,湖南長沙人,中南大學文學院博士,教授,主攻方向為唐宋文學,古代文學學科帶頭人。精通法語、英語等數門外國語言;入選湖南省高等院校青年骨幹教師、湖南省首批新世紀121人才工程;2004年獲得法國政府津貼赴法進行法語教學法進修;出版專著《宋詞的女性意識》(獲湖南省第七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傳播學視野下的詞生態》等,主持省、校級社科規劃課題多項,多次獲得各級科研和教學獎勵;在CSSCI等學術期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小說、譯文、散文數十篇分別發表於國內外報刊雜誌。

楊雨教授《莫道不銷魂——楊雨揭秘李清照》一書出版時,曾引發關於李清照人品之爭。

節目目錄

01 打虎英雄

02三敗考場

03淚濺龍床

04 知遇之恩

05 初露鋒芒

06 柳暗花明

07 少年戰士

08 情場懦夫

09風流放翁

10 一往情深

各集導語

01打虎英雄

陸游是中國歷史上最高產的詩人,流傳下來的詩歌達九千多首。他又是一個無所畏懼的鐵血男兒,一生渴望征戰殺場,恢復中原,他就是陸游。陸游的一生遭遇了太多的坎坷,他生長在一個戰火紛飛,國破家亡的動盪年代,在他出生的第二年,就發生了大宋歷史上最為恥辱的靖康之變,成年之後的陸游又連遭不幸:屢敗考場、官場失意以及報國無門。

02三敗考場

南鄭,陸游第一次親臨一線對金作戰。他在詩中寫道:“憶昔西征日,飛騰尚少年”。在戰場上,陸游變成了豪氣沖天的青年戰士,而不是吟詩作賦的暮年詩人。這裡我們就有了一個疑問:既然當一名戰士是陸游的最大夢想,他為什麼直到四十八歲才手執兵戈衝上戰場呢?這與陸游在官場上的經歷有關。那么,陸游究竟經歷了怎樣的宦海沉浮?阻礙了他披上戰袍戰場殺敵的原因又是什麼呢?金兵南侵,陸游深受其害,他渴望通過考取功名來為國家效力。

03 淚濺龍床

靖康之變發生之後,金國把都城南遷至燕京,改名為中都,對南宋朝廷形成壓迫態勢。北宋滅亡後,原來的都城汴梁已經被金占領,南宋王朝的都城究竟該設在哪裡呢?儘管主戰派人士強烈反對,但宋高宗還是堅持一定要定都臨安。而陸游在是戰是和的問題上和宋高宗發生了激烈的衝突,只做了三年就被罷了官。

對於“淚濺龍床”事件的嚴重後果,陸游不可能不知道,那他為什麼還要如此意氣用事呢?這裡有一個重要的背景:宋金之間剛剛發生了一件大事,正是有了這件大事的促動,才引發了陸游後來“淚濺龍床”的出格表現。那么,宋金之間到底又發生了什麼事呢?這就要說到紹興三十一年的5月,這個月比較特別,什麼特別呢?宋高宗皇帝趙構的生日。金國派了專門的使臣到南宋朝廷來,給這個高宗慶賀生日,就在這個南宋的朝堂裡面,他們傳達了金國皇帝完顏亮的意思。要求重新劃分邊界,讓南宋朝廷割讓長江以北的土地。第二步呢?就是派大臣到南京去商量議和條件。第三步,如果前面兩點你們宋廷沒有做好,皇帝就要率大軍到你們的邊境線上來打獵了。

就相當於不是戰書的戰書,是在給南宋朝廷下了一個最後通牒。在這種情況下,宋金戰事爆發,並有了采石磯大捷的產生。采石磯大捷發生的這一年,陸游已經三十五歲了,剛剛被罷了官,賦閒在家。在強悍的金兵面前,宋軍向來都是不堪一擊,采石磯大捷宋軍勝在哪裡?陸游的人生會因為這場勝利發生改變嗎?當金兵在中原戰場節節敗退、士氣低落的時候,從後方又傳來了一個更壞的訊息。公元1160年十月,完顏亮的表兄弟完顏雍突然發動政變,在東京登基稱帝,推翻了完顏亮的政權並下詔討伐他。中南大學楊雨教授透過女性視角,為您精彩講述《百家講壇》系列節目《俠骨柔情陸放翁》。敬請收看第三集《淚濺龍床》。

04 知遇之恩

因為“淚濺龍床”頂撞宋高宗,陸游曾經被罷官,吃過一次虧。結果沒多久,率性的陸游又一次彈劾宋高宗身邊的近臣,這一次屬於再次犯上。那么,等待“刺頭”陸游的恐怕又將是悲劇性結局。然而實際情況卻出人意料。結果宋高宗趙構退位了,他的養子即位,史稱宋孝宗。宋高宗趙構在位的三十六年里,朝政大權長期被以秦檜為首的主和派掌控。因為力主抗金北伐,陸游一直受到排擠和打壓。結果他的三次科考都與“進士”功名擦肩而過。陸游曾經這樣感嘆道:“自悲薄命,久擯名場”,科場慘敗成了陸游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那么,“一朝天子一朝臣”,宋孝宗即位之後,陸游的“薄命”會有所改變嗎?

果然,再陸游三十八歲這年,他的人生終於有了轉機,他獲得一個施展才華和抱負的難得機會,而這個機會的獲得與三個人的幫助密不可分。那么,這三個人都是誰?陸游又將遇到怎樣的人生際遇和挑戰?很快陸游又得到了一個進見宋孝宗的機會。君臣二人見面後之後,宋孝宗立即做出一個決定,恩賜給陸游一個天大的榮譽。陸游已經是名滿天下的大詩人大文豪了,但作為文人,心裡一直有著一個遺憾。而這個榮譽最終幫助陸游彌補了遺憾。那么,這究竟是一個怎樣的榮譽?對孝宗皇帝的賞識,陸游又會作出怎樣的反應呢?中南大學楊雨教授透過女性的視角,為您精彩講述《百家講壇》系列節目《俠骨柔情陸放翁》第四集《知遇之恩》。

05 初露鋒芒

公元1162年,年輕的宋孝宗登上皇帝寶座,接連辦了幾件大事,極大地鼓舞了主戰派的士氣,宋金大戰一觸即發。在南宋的所有的皇帝當中,宋孝宗趙眘算得上是最優秀的一個皇帝了。早在他還在當建王的時候就已經表現出跟他的養父宋高宗趙構不太一樣的主見。作為最高軍事機構中的一員,陸游也被委以重任。然而,陸游的軍事生涯才剛剛起步,情況就發生了變化。一件事情的發生終止了陸游在樞密院的工作,他短暫的軍事生涯也因此草草收場。那么。離開了核心軍事機構,陸游很是沮喪。而接下來發生的事情,讓陸游再一次領略到了仕途之路的艱辛和無奈。事情的起因與兩個特殊人物有關。朝中大臣大都對這兩個人畏而遠之,而陸游卻偏要把矛頭對準他們,結果給自己招來了禍端。就在陸游被貶、離開京城的時候,意氣風發的宋孝宗決意主動發起北伐戰爭,力求戰勝金兵,收復中原。自從金兵南侵以來,宋軍總是被動挨打,不堪一擊,主動進攻更是少之又少。那么,這場由南宋主動發起來的復仇之戰其結局又會怎樣呢?最終的結果很是讓人沮喪,宋軍大敗。結果宋軍主帥張浚被貶。

張浚是南宋朝廷主戰派的重要人物,劉錡虞允文等許多抗金將領都受過他的提拔和培養。張浚離世後,主站派人士士氣低落,罷的罷,貶的貶。與張浚關係密切的陸游又是怎樣的一個結果呢?中南大學楊雨教授透過女性視角,為您精彩講述《百家講壇》系列節目《俠骨柔情陸放翁》第五集《初露鋒芒》。

06 柳暗花明

從欽賜進士出身的春風得意到再次被罷官,經歷了人生的滄桑巨變,陸游已經對仕途不再報有幻想。四十二歲這年,他回到老家山陰,心無旁騖地過起了田園生活。那么,陸游真的心灰意冷了嗎?他真的甘心做一名灑脫無羈的田園詩人了嗎?“慷慨心猶壯,蹉跎鬢已秋”,從一出生起,坎坷就與陸游形影不離。年輕時候的屢敗考場,人到中年又被屢屢罷官,披上戰袍、馳騁疆場更像一個遙不可及的夢。遭遇了人生的巨大落差,陸游已經對未來不再報有幻想。而就在這時,從前線突然傳來了一個好訊息。

然而,這個好訊息很快就因為另外一個訊息的到來而告無。這個訊息就是陸游被派到遙遠的夔州做官。從四十二歲被罷官到夔州的閒官生活,經歷了長達七年的人生低谷。陸游已經年近五十。宋金對峙的局面依然存在,陸游披上戰袍,北伐中原的夢並沒有破滅。而歲月的消磨留給他的時間和機會已經不多。“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決心不再等待下去。那么接下來,他會採取什麼樣的行動?屬於陸游的柳暗花明的那一刻會到來嗎?中南大學楊雨教授透過女性的視角,為您精彩講述《百家講壇》系列節目《俠骨柔情陸放翁》第六集《柳暗花明》。

07 少年戰士

從四十二歲被罷官到夔州的閒官生活,陸游經歷了長達七年的人生低谷。在這期間,他雖然寫下千古名句“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但經歷了世事滄桑和人生巨變之後,連陸游也不知道,屬於自己的柳暗花明的那一刻還會不會到來。而就在這時,陸游收到了來自抗金前線的邀請信。

披上戰袍,征戰疆場是陸游畢生的夢想,然而世事無常,機會總是與他擦肩而過。經過幾十年的漫長等待,四十八歲這年,陸游來到抗金的最前沿——南鄭。在這裡,陸游不僅實現了抗金戰士的夢想,還最終奠定了他偉大詩人的歷史地位。後來有人這樣評價說:南鄭是陸游生的高潮和詩的高潮。為什麼這段經歷對於陸游的一生如此的重要?年輕時,陸游就已經是才華橫溢、聲名遠播的詩人了。經過滄桑歲月的洗禮和沉澱,來到了南鄭的陸游在詩學上的造詣,更是名揚四海,無人企及。

那么,這樣一個大文豪、大詩人來到前線,已經四十八歲的他能像年輕的戰士們一樣親臨一線衝鋒陷陣嗎?在南鄭,陸游究竟做了哪些事情呢?在這裡,他能不能實現他抗金北伐的夢想,為什麼對於詩人陸游而言,南鄭的經歷也是一個非常難道的機會?在這裡,他將度過怎樣的難忘歲月呢?中南大學楊雨教授透過女性的視角,為您精彩講述《百家講壇》系列節目《俠骨柔情陸放翁》第七集《少年戰士》。

08 情場懦夫

陸游的一生都充滿了悲情。在官場上,他屢次被貶。馳騁疆場的軍旅之夢又遲遲不能實現。在愛情上他更是有著一段刻骨銘心的經歷。三十歲時,陸游寫下了一首名曰《釵頭鳳》的詞,把對結髮妻子唐琬的愛永遠地留在了人世間,千百年來感動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寫《釵頭鳳》時,陸游和唐琬已經分手七年,對往事的回憶成了他們愛的唯一寄託。陸游和唐琬原本是非常密切的夫妻,結果在陸游母親的干涉下,硬生生地將兩個人拆散了,分離之後,陸游曾經想要留下妻子,但最終也沒有成功, 那么,陸母拆散夫妻二人的理由又是什麼呢?是唐琬不能生子,還是兩個關係太過密切?還是另有其他原因?楊雨教授經過自己的研究,指出最終導致他們分離的原因應該是唐琬影響了陸游的功名前途。

按理說陸游與唐琬結婚之前參加了兩次科舉考試,但都因為權相秦檜的阻攔落榜。第三次科考已經是十年以後,陸游和唐琬已經離婚多年。這三次科考失敗按理說都與唐琬毫無關係,那么影響功名的說法理由在哪裡呢?分手後,陸游在沈園見到了唐琬,痛苦之中,他寫下了千古名篇《釵頭鳳》。

那么,這首響徹古今的愛情絕唱究竟是怎樣產生的?為什麼一個在戰場上死都不怕的血性男兒,面對真愛卻表現的如此懦弱不堪?在這首詞的背後究竟有著一段怎樣的愛情傳奇?中南大學楊雨教授透過女性的視角,為您精彩講述《百家講壇》系列節目《俠骨柔情陸放翁》第八集《情場懦夫》。

09 風流放翁

陸游和唐琬離婚七年之後,在沈園又意外地重逢了。而且,這次重逢就讓對方兩個人都更加強烈地意識到了,只有對方才是彼此愛情世界裡不可替代的唯一。那么沈園重逢之後,陸游跟唐琬的愛情會往什麼方向去發展呢?沈園的重逢在他們的愛情世界裡到底占據了什麼樣的地位呢?陸游生前無數次來到沈園,來追憶他與唐琬的那份刻骨銘心的愛情。 如今,沈園的牆壁上還鐫刻著兩首《釵頭鳳》,一首是陸游寫的,另一首據說是唐琬的和詞。從藝術成就來說,唐琬這首和詞那是遠遠不能跟陸游的《釵頭鳳》相提並論。那么,這首流傳千古的悽美的和詞真是出自唐琬的筆下嗎?沈園離別後不久,唐琬就病逝了,但她在陸游的世界裡並沒有消逝,在陸游很多詩詞中都可以見到唐琬的影子。無論是在戰場上還是在官場上,陸游都是一個頂天立地、無所畏懼的鐵血男兒,但面對他和唐琬之間的愛情悲劇,卻無能為力,表現得懦弱不堪。 那這樣的愛情悲劇到底是怎么導致的呢?當然我們之前說,陸游在愛情里相對來說是比較懦弱的。

當然,懦弱並不是陸游一個人的錯,是那個時代這樣一種傳統思想的問題。陸游他可以在戰場上不怕死,但是在愛情裡面,他拿不出那種在戰場上拚死相搏的勁頭來,去爭取、去挽回他跟唐琬的愛情。老年陸游無數次來到沈園,來追憶他與唐琬之間的愛情。儘管這個時候,陸游早已結婚成家,早已經兒孫滿堂。唐琬和陸游在一起的時光不過兩年,唐琬也不是他生活中唯一的女人。那么,為什麼陸游對唐琬的愛會如此之深?唐琬在陸游心中究竟有著怎樣的地位呢?那么,在這段曠世絕戀中,唐琬在陸游心中究竟有著怎樣的地位?陸游為什麼在五十二歲的時候要給自己起個別號叫放翁,他的這個別號和唐琬又有什麼關係呢?

10 一往情深

陸游接連三次被罷官,理由都是生活作風不檢點。除了政敵的打擊報復之外,是不是也有他自身的原因呢?在世事的滄桑巨變中,一個血性的陸游似乎漸漸消失,經歷了人生數不清的溝溝坎坎,難道陸游真的老了、真的變了嗎?那個有著俠骨柔情的陸游真的不存在了嗎?八十二歲的陸游再次出山,全力支持抗金北伐。

然而,他的這個舉動竟然成了晚年的一個污點,被正史記錄了下來,成了他晚節不保的證據。無論是早年反對秦檜,還是“淚濺龍床”被罷官,這樣一個為了國家把個人利益置之度外的人,在人生的遲暮之年會留下什麼污點? 開禧北伐失敗後,宋金簽訂了屈辱的和議---嘉定和議,這一年陸游已經是八十四歲高齡的老人了。因為被指責有污點晚節不保,一紙處分落到了陸游頭上,這會是一個怎樣的處分?進入遲暮之年,陸游已經看淡了人世的滄桑巨變和起起伏伏,再也無心糾結於這些是是非非了,他在乎的完全不是個人的名利,在他臨終前的最後一刻,激盪在他心中的只有一份極其純粹的感情,那就是愛。對這個國家,對這個民族極其深沉和強烈的愛。

而他的臨終絕筆再一次將這份愛推向了極致,這就是我們大家都非常非常熟悉的那首《示兒》詩: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在人生的大幕即將合上的時候,我們將會看到一個怎樣的真實陸游?中南大學楊雨教授透過女性的視角,為您精彩講述《百家講壇》系列節目《俠骨柔情陸放翁》第十集《一往情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