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興德

俞興德

俞興德 ,男,漢族,1939年11月生,江蘇武進人。1959年8月參加工作,1961年7月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江蘇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中共第七屆、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現任江蘇省慈善總會會長。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1956年09月——1959年08月,就讀於蘇州農業學校;

1959年08月——1974年10月,先後在蘇州地區農科所栽培組任組長、蘇州地區農業局工作;

1974年10月——1979年01月,作為中國農業專家,任援助坦尚尼亞姆巴拉利農場專家組生產技術組負責人;

1979年01月——1981年11月,蘇州地區農業局糧食作物科科長;  

1981年11月——1982年11月,中國援盧安達水稻專家組組長;

1982年11月——1984年01月,蘇州市農業局副局長;

1984年01月——1985年02月,江蘇省吳江縣委書記;  

1985年02月——1986年02月,蘇州市委常委、副市長兼市外經委主任;

1986年02月——1989年11月,蘇州市委副書記、代市長、市長;

1989年11月——1992年03月,鎮江市委書記;  

1992年03月——1994年12月,江蘇省副省長;

1994年12月——2001年02月,江蘇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

2001年02月——2003年,江蘇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

2003年——2005年,江蘇省見義勇為基金會的理事長;

2005年——至今任江蘇省慈善總會會長。

人物生平

農家子弟考了農校

1939年,俞興德出生在橫山橋鎮的薛巷村。“一個秀美的江南小村落啊。”提及故土的一草一木,俞興德都顯動容。

就在本村的國小校,俞興德讀完國小,隨後升入橫山橋中學的國中部。這位農家子弟“每天放學後都會幫家裡去做農活”。中學時的俞興德,已熟稔莊稼地里的各種農活。

也因為是“出生農家、對農業有感情”的緣故,俞興德在國中畢業之後,毫不猶豫就報考了蘇州農校。1959年,不滿20周歲的俞興德從農校畢業被分配至蘇州地區農科所工作。農科所在蘇州市西北角的望亭鎮。太湖之濱這個小鎮上,俞興德邁開了自己農技生涯的第一步。那幾年,俞興德的足跡遍及試驗田的每個角落。

在蘇南農村,農民們流傳著這么一句俗語,“看戲要看梅蘭芳,種稻要學陳永康。”陳永康多年摸索總結出來的水稻“三黑三黃”看苗診斷的系統經驗,一直被農戶奉為“法寶”,他培育的水稻良種“老來青”被全國22個省市及15個國家引種。

讓俞興德感到自豪的是,在農科所期間,他曾有機會在這位充滿傳奇色彩的農業科學家身邊近距離學習:1963年,他有幸和陳永康一起搞過高產示範方的實驗。

“文革”爆發後,已是農科所水稻栽培負責人的俞興德,一下子從“紅苗子”成了黑苗子。在那些年的政治風雲中,年輕的俞興德認準一個道理:“學技術沒有錯。”他儘量呆在自己的試驗田裡,仔細體會著水稻的生長奧秘。

1974年,國家下達了援非任務。當年10月,作為中國農業專家,俞興德遠赴坦尚尼亞,擔任姆巴拉利農場的專家組生產技術組負責人。在那裡,俞興德遠離國內的政治運動,沉浸在自己的農技專業中。等他回國時,“文革”已經結束。1979年,俞興德被任命為蘇州地區農業局糧食作物科科長。在地區農業局的工作才剛剛鋪開,兩年後,俞興德再次奉派去非洲,任中國赴盧安達水稻專家組組長。

市長任上盯住“古城保護”

回國後不久,俞興德擔任了蘇州地區(後改為蘇州市)農業局的副局長。

“蘇州的老同志都那么好,特別善待成長中的年輕人。”俞興德記得,曾經的地委領導劉金山(鐵道游擊隊大隊長原型)、彭灝等老同志,“下鄉時都帶著我們,把好作風言傳身教地教給我們。”尤其讓俞興德感懷的是,這些老同志不遺餘力地幫助年輕人,“毫無私心雜念。”提起後來擔任蘇州一把手、至今仍然被蘇州人尊稱為“老書記”的戴心思,俞興德話語中不勝感慨。戴老已經是市委副書記的時候,俞興德還是個科長。後來戴老做市委書記,俞興德和他“搭檔”做市長,“戴老對我們這些年輕幹部的幫助毫無保留。”

1984年的春節剛過,“戴書記就把我叫到辦公室,讓我去吳江做縣委書記。”彼時正在農業局副局長崗位上幹得正歡的俞興德愣了,“把吳江那么重要的一個縣交給我,真是一點思想準備都沒有。”

但現在回想起來,吳江工作的這段經歷,俞興德認為對自己後來的成長“極其寶貴”。初到吳江,俞興德花了大把時間“沉到下面去”搞調研。結合吳江的縣情實際,梳理了工作重點。吳江是個傳統農業縣。俞興德去了之後提出要調整農業結構,抓好農副業生產“五條龍”。打破過去“以糧為綱”的舊框框,果斷停止違背自然規律的“雙季稻”栽作方式。

那個時代過來的人都知道,這在當時是要冒一定政治風險的。俞興德給市委領導立下“軍令狀”:“雖然砍掉‘雙季稻’,但吳江的糧食任務一斤不減少!”許多人為他捏把汗。事後證明,吳江不僅沒有減產,而且如期完成了糧食任務。可以說,俞興德見證並陪伴了鄉鎮工業“蘇南模式”的成長。在吳江工作期間,他花了很大心思抓鄉鎮工業的發展,在“促進”、“提高”和“保護”上,下足了功夫。

一年之後,俞興德被任命為中共蘇州市委常委、蘇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兼市外經委主任。“蘇州是最早成立外經委的。”俞興德告訴記者,真正讓蘇州在“蘇南板塊”中脫穎而出的,是“對外開放”水平的提升。他認為,“‘開放’兩個字是法寶。”

過後不久,俞興德擔任了蘇州市長,和老書記戴心思“搭檔”。上任之後,俞興德把目光投向了蘇州的“古城保護”。在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如何處理古城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成為了擺在那一屆領導面前的課題。“逼我們走出去發展,拓展出去,工廠搬出去,把老城改造保護好。”俞興德記得當時搞了52個小區,規劃成片改造。“陳雲、萬里等老同志都非常關心蘇州的古城保護。”俞興德說,他們在保留粉牆黛瓦的姑蘇特色同時,進行了污水處理、設施改造,讓老百姓接受、享受現代生活方式。“發展和保護兩張牌,缺一不可。”

1986年,古城蘇州迎來了建城2500年華誕。10月,蘇州舉辦了隆重的紀念大會,來自世界各國的友人先後來蘇州訪問。在俞興德眼裡,“古城不是包袱,古城是資源,它不是發展經濟的包袱和障礙,而是發展經濟的資源和名片。”

做了4年蘇州市長之後,俞興德調任鎮江市委書記。

從省領導到“慈善義工”

1992年3月,俞興德被任命為江蘇省人民政府副省長。從一個普通的農家子弟,就此成為一名高級領導幹部。

上任伊始,俞興德仍然習慣“跑下去”。按照最初的分工,半年時間內,他的足跡遍及全省幾乎所有重點水系和蘇北沿海灘涂,提出了建設“海上蘇中”的概念。1994年之後,作為省委常委、副省長的俞興德,分管領域又有了新的變化,但他仍然恪守“為官須盡職盡心”的信條,“踏實盡好自己的本分”。

2003年,俞興德從省人大領導崗位上退下來之後,擔任了江蘇省見義勇為基金會的理事長。“我上任第二年,就去金壇慰問英雄女教師殷雪梅的家屬。”說到那一幕,俞興德依然動容,“我去的那天,正好開追悼大會,黑壓壓的人群,滿城都在為一個普通教師的壯舉感動”。

2005年,時任省委書記的梁保華找俞興德談話,要他“去把省慈善總會的擔子挑起來”。“從此就成了慈善事業中的一名‘義工’。”他呵呵一笑,“這一乾,就到現在。”  

俞興德到慈善總會工作時,全省慈善基金總量只有26億元不到,現在早已超過了140億元。而全省13個省轄市和104個縣(市、區)全部成立了慈善機構,部分地方已經延伸到鄉鎮、街道甚至村。俞興德在江蘇慈善事業中提出了“項目、宣傳和制度的三個創新”。從而擴大慈善影響和社會效益最大化。他們將救助重點,放到政府社會保障政策尚未覆蓋到的民生問題上,優先選擇困難民眾急需救助的項目。“在項目內容上、在捐贈形式上、在救助模式上,都要動腦筋、想新招。”在他任內,《江蘇省慈善事業促進條例》經省人大會議通過正式實施。這是全國首部地方性慈善法規。  

從事慈善事業之後,常州慈善事業發展的勢頭令俞興德感動,常州慈善事業中不斷湧現的創新舉措讓他“作為一名常州人感到驕傲”。俞興德感慨地對記者說:“常州是一座有情有義的城市!”他認為,“這和常州的歷史文化底蘊有關。”

常州名人錄(下)

“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常州自古以來就是詩書禮儀之鄉、鍾靈毓秀之地。自從2500年前延陵季子(吳公子季札)在常州開邑以來,常州這塊土地就以物產豐富、經濟發達、文化興盛、人才輩出而著稱,有大批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藝術家、史學家、科學家從常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周虎丞
周懷德
周志民
周網孝
周漢秋
周漢忠
周文媛
周滔
瞿興壽
瞿瑤
魏宸官
魏宏森
戴德沛
戴樹蓀
戴秀蓮
薛迪暢
薛志元
薛中擎
潘新章
潘景德
潘家銘
潘宇鵬
顏國榮
繆堅人
裴鶴年
裴國成
裴立本
詹紀鴻
強定厥
強連慶
謝鎖才
謝婉若
謝萍若
謝敖大
謝建成
謝啟新
謝克莉
謝志達
謝偉民
謝文慶
謝定
魯錫榮
儲鍾稀
儲春榮
傅瑜群
程威英
程力群
喻永錫
韓玉如
蔣榛如
蔣筱如
蔣淑均
蔣益群
蔣洪元
蔣炳興
蔣榮慶
蔣孟厚
蔣尚信
蔣漢生
蔣小玉
蔣大介
蔣邁
董秋庭
屠芹芳
屠芹官
章燕謀
章燕申
章錦濤
符敖齊
符岳中
常越萍
常才林
盛寄萍
盛家林
盛守明
盛永寬
龔海興
戚欣初
曹新賢
曹素芬
曹仲植
梅洪如
黃淼鑫
黃道立
黃俊度
黃寶祥
黃吟良
黃華大
黃友信
黃開紅
陶炳炎
談伯齡
談細春
談寶中
凌定保
凌寧
唐梓進
唐砥中
唐濟楫
唐法金
郭群芳
郭裕芳
郭曉雷
高楚萌
高煥春
高炳瑞
高國俊
高良淵
高廷和
奚曼特
奚國金
殷梅芳
殷夢舟
殷美琴
徐鶴春
徐銀盟
徐彬華
徐炳常
徐澤中
徐君傑
徐懷良
徐志榮
徐華英
徐任生
徐竹人
徐文官
徐豐村
徐子駿
錢翰成
錢惠康
錢植之
錢伯城
錢南忠
錢君龍
錢為民
顧煥玉
顧壽觀
賈雅敖
賈伯年
賈連達
袁榴莊
袁錫炳
袁保和
袁同辰
袁子展
秦浚川
賀祖琪
賀產鴻
姚椿官
姚俊源
姚榮之
姚冬生
費壽林
姜誠貫
惲珊霞
惲秉良
施路生
施文華
俞興德
候志緯
段榮春
鍾嘉陵
是勛剛
是伯元
是三行
胡新六
胡家璜
胡頌堯
胡岳珍
胡國讓
荊樹漢
趙慧芝
趙敦孚
趙冠春
趙保仁
趙忠獻
趙仁殿
趙中林 
趙元珠
孟樹謨
孟承偉
孟廣
鄭德如
於世達
周渭漁
周家俊
周浩源
周荷琴
周洪楠
張懷仁
張劍平
楊元祥
時良平
徐炳祥
李復興
張鳳寶
沈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