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豐104

保豐104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白粉病組從1985年開始,以C39為母本,豐抗8號為父本雜交後,經5年的株選和系選,獲得的優良品系。

基本信息

保豐104是中國農業科學院植物保護研究所白粉病組從1985年開始,以C39為母本,豐抗8號為父本雜交後,經5年的株選和系選,獲得的優良品系,再與農大015雜交,經繼續株選和系選於1996年育成(組合為C39/豐抗8號/5/農大015)。因1996年的田間播種行為第104行而得名,此品種2002年12月通過天津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津審麥2002002),2004年4月通過北京市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京審麥2004002)。

主要特徵特性

保豐104冬性,中熟。穗紡錘型,長芒、白殼、紅粒,籽粒硬質。幼苗半匍匐,分櫱力中上等,分櫱成穗較高。株型緊湊,株高約85~90 cm,莖稈粗壯、韌性較好,較抗倒伏。畝成穗數45萬左右,穗粒數30粒左右,千粒重41~44克。豐產性較好,採取良種良法栽培,產量可達到450公斤/畝以上。抗病性突出,高抗白粉病,中抗至高抗葉鏽病,對條鏽病表現慢病性。抗寒能力強。抽穗和成熟期略晚,成熟期比京411號或京冬8號晚1-3天,生育後期灌漿速度快,穗位整齊,落黃好。

產量表現

1997~98、1998~99兩年度在中國農科院植保所的小區品比試驗結果表明,其產量明顯高於對照品種京411,1997-98年度小區產量折算畝產420.12公斤,比京411增產9.41%;1998~99年度畝產427.41公斤, 比京411增產10.10%。
參加天津市冬小麥區域試驗。1999~2000年度在高肥水組11個品種、3個試點的試驗中,平均畝產411.97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幅度為9.0%,增產顯著,居第1位;2000~01年度在高肥水組12個品種、4個試點的試驗中,平均畝產406.58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幅度為8.2%,繼續名列第1。2001~02年度在天津市參加了冬小麥高肥水組的生產試驗,在4個品種3個試點的試驗中平均畝產405.20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幅度為6.07%,居第2位。
參加北京市的冬小麥區域試驗。2001~02年度在高肥水組11個品種6個試點的試驗中,畝產為340.84~506.45公斤,平均433.25公斤,比對照品種京411增產7.44%,居第1位;2002~03年度在高肥水組13個品種6個試點的試驗中,平均畝產418.04公斤,比對照品種京411增產5.56%,居第2位。2002~03年在北京市4個點的生產試驗中,平均畝產434.0公斤,比對照京冬8號增產6.1%。

抗寒性和抗病性表現

抗寒性:經北京市冬小麥品種抗寒性試驗鑑定結果表明,2001~02年度該品種越冬死株率為3.1%,死莖率為15.3%,在參試的11個品種中,抗寒性位居第二;2002~03年度在參試的13個品種中,越冬死株率為10.6%,死莖率為19.6%,抗寒性位居第一。
抗病性:1997~99兩年度在本組的田間接種鑑定試驗中,保豐104表現高抗白粉病(反應型1型、9級法嚴重度為1級),高抗葉鏽病,中抗條鏽病。在天津市1999-2001兩年度的區試試驗和2001~02年的生產試驗中,此品種也表現高抗白粉病和鏽病。經中國農科院植保所2001~02年度鑑定,此品種表現高抗白粉病,中抗葉鏽病,對條鏽病表現慢病性,這是參試的23個品種中唯一一個對白粉病表現高抗,且對其它兩個病害均有抗性的品種,即對三個病害都有抗性的品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