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反軍事間諜行動展

俄反軍事間諜行動展

1934年7月10日,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把國家安全機關和內務機關合併,統一成一個龐大的國家和公共安全機關,這就是改組後的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 1954年3月13日,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正式成立,簡稱克格勃。 1995年4月3日,葉爾欽簽署總統令,宣布成立新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局。

俄反軍事間諜行動展

俄羅斯“反軍事間諜行動九十周年”展目前正在莫斯科舉行,首度向社會公開許多鮮為人知的反間諜實物和檔案,包括二戰時期德國間諜行刺史達林的內幕檔案等。讓我們走進俄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一睹為快。

(圖)俄反軍事間諜行動展俄反軍事間諜行動展

首次曝光神秘特工組織“鋤奸局”

展出了俄羅斯反軍事間諜機構、聯邦安全總局註冊和檔案局、俄聯邦保衛總局、俄中央武裝力量博物館、退休特工及私人收藏家提供的眾多藏品實屬罕見,包括史達林和“契卡”創始人捷爾任斯基,及其繼任者雅戈達、貝利亞等人的親筆書信,蘇聯領導人和國家安全機構首腦的私人物品等都是首次與公眾見面。展覽披露了蘇聯/俄羅斯反軍事間諜歷史,及從“契卡”、“克格勃”至聯邦安全局的發展史。

(圖)俄反軍事間諜行動展俄反軍事間諜行動展

展品中最引人關注的是二戰時期納粹德國間諜刺殺史達林的解密檔案。圖片資料顯示,當年蘇聯軍官塔夫林被德軍俘虜投降後,被德國納粹派回蘇聯試圖刺殺史達林。其行兇武器是可以裝在手臂上的特製火箭筒。
展覽解密了蘇聯在衛國戰爭時期設立的神秘特工組織“鋤奸局”的活動。一九四三年組建的蘇軍反間諜總局“鋤奸局”在其存在的短短三年時間內,擔負著搜捕德國潛伏間諜、防範敵特在前線和後方的顛覆破壞行動,敵後滲透、打入德軍情治單位、以及搜捕戰犯的絕密行動。雖然當年的英雄人物有的成為蘇聯軍事諜戰影片《通往薩圖恩之路》主人公的原型,展現蘇聯特工打入納粹德國諜報中心“薩圖恩”並獲取情報的事跡,但是大部分特工的

此次展覽還首次公開展出了納粹德國宣傳部長戈培爾的金質黨章,以及那把用來自殺和打死妻子的手槍。旁邊則是首度展出的希特勒所穿的納粹黨服,這是蘇軍當年占領柏林後,從希特勒藏身的帝國總理府地下掩體內尋獲的,制服肩部已有黃黑色燒痕。值得一提的是,希特勒和戈培爾的屍體藏匿地點及其私人物品也是“除奸局”的特工找到的。一九七0年,當時的克格勃負責人安德羅波夫曾下令進行“檔案行動”,由蘇聯特工在德國馬格德堡市將希特勒的遺骸挖出來火化,骨灰被撒入河中銷毀

(圖)俄反軍事間諜行動展俄反軍事間諜行動展

叛國“鼴鼠”被公開示眾

俄安全機構還展示了自二戰後到近年來所破獲的“鼴鼠”案,外國間諜在蘇聯/俄羅斯進行間諜活動的各種手段,包括當年曾轟動一時的“菲拉托夫案件”和“波利亞科夫案”等。蘇軍情報總局軍官菲拉托夫在駐外使館當武官期間“出軌”,在與一個法國女人做愛時被早已盯上他的外國情治單位偷拍,他只好同意和昔日對手合作,成為一隻可恥的“鼴鼠”。

而同樣供職於蘇軍情報總局的波利亞科夫少將曾在紐約聯合國總部、緬甸、印度活動,在其八年的“鼴鼠”生涯中,出賣了十九名蘇聯在國外潛伏的情報員和一百五十多名特工名單,並導致一千五百名蘇聯軍事和對外偵查特工完全暴露,被西方稱為“最成功的間諜”。記者發現,除了波利亞科夫向對方傳遞情報的地點莫斯科某大使館附近的公車站圖片和收受的大量金銀珠寶外,還有其被蘇聯一九八八年判處死刑的受審情景也一同示眾

 令人頗感意外的是,此次展覽還公開了在阿富汗戰爭和北高加索軍事行動中獲得“蘇聯英雄”、“俄羅斯英雄”稱號的軍事反間諜人員名單。

相關閱讀

1995年12月20日,葉爾欽總統簽署了《關於設定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節日》的總統令,從此每年的12月20日成為俄羅斯聯邦國家安全機關工作人員的職業節日。

設定這一天為安全機關工作人員的節日不是偶然的。1917年12月20日,新生的蘇維埃政權決定建立全俄肅反委員會,以此同反革命和各種破壞現象作鬥爭,並任命捷爾任斯基為肅反委員會主席。肅反委員會的俄文縮寫是"契卡"(Cheká),是“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1917-1922年)縮寫的音譯。有時也用來指該組織的工作人員。

十月革命後蘇維埃俄國的國家安全保衛機構。全稱全俄肅清反革命及怠工非常委員會,簡稱全俄肅反委員會,契卡是該委員會俄文縮寫的音譯。根據F.E.捷爾任斯基的建議,彼得格勒軍事革命委員會於1917年12月4日通過了《關於建立肅反委員會的決議》;12月20日,設立以捷爾任斯基為主席的契卡。12月28日,契卡號召各級地方蘇維埃成立肅反委員會。1918年蘇維埃政府在運輸部門、軍隊和邊境地區成立專門的肅反機構。它擁有很大權力 ,可以逮捕一切反革命分子。1922年2月6日,經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契卡改組為國家政治保衛局。

(圖)俄反軍事間諜行動展俄反軍事間諜行動展

1922年2月6日,契卡被改組成為國家政治保衛局,從屬於蘇俄內務人民委員會。捷爾任斯基在1926年逝世之前,一直擔任契卡主席。1934年7月10日,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決定把國家安全機關和內務機關合併,統一成一個龐大的國家和公共安全機關,這就是改組後的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1941年2月3日,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分成兩個獨立的機關:一個負責公共安全,保留蘇聯內務人民委員會的機構名稱,另一個叫做蘇聯國家安全人民委員會,負責國家安全。

1946年國家安全人民委員會改組,建立了新的國家安全部,後來在1953年國家安全部和內務部再次合併,統稱蘇聯內務部。但時隔一年,國家安全機關再次成為獨立部門,這次機構改組對日後的國家安全機關的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1954年3月13日,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正式成立,簡稱克格勃。

克格勃在1991年底被解散,此後俄羅斯的國家安全機關歷經多次改組、重建,機關名稱也屢次更迭。1995年4月3日,葉爾欽簽署總統令,宣布成立新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巴爾蘇科夫、科瓦廖夫、普京曾歷任聯邦安全局局長。1999年8月,普京就任總理後,帕特魯舍夫擔任局長一職至今。

現在不僅聯邦安全局把12月20日認為是職業節日,凡是從契卡和克格勃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國家機關都把這一天看作是節日,其中包括對外情報局、聯邦保衛局等。

今天的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工作重點是反偵察和防止恐怖犯罪活動,打擊國際恐怖主義勢力、民族分裂主義等各種極端勢力和經濟、金融、工業和科技領域內危害國家安全的犯罪行為,主要任務是保障俄羅斯的主權與國家完整。目前俄羅斯聯邦安全局已經恢復了蘇聯克格勃時代的大部分功能,再次成為保障俄羅斯國家安全的核心機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