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漢民

侯漢民

侯漢民,紡織專家,新疆紡織工業創業者之一。1951年到新疆工作,參與新疆第一座現代化棉紡織廠以及多個棉、毛紡織廠建設計畫的組織實施,為發展新疆紡織工業做出了貢獻。組建新疆紡織設計院,培養了大批紡織設計人才;對長絨棉、羅布麻、亞麻的開發利用以及促進新疆紡織工業向廣度和深度的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本信息

生平簡介

侯漢民 侯漢民

侯漢民,1921年12月20日出生在上海市郊侯家橋(村)。九歲前在家讀私塾,九歲進入上海工部局華童公學讀書,18歲中學畢業。1939年就讀於南通學院紡織工程系,利用課餘時間為上海民智女子中學授英語課,同年去上海申新二廠實習。1943 年畢業後在其父所在的上海永安線廠任技術員。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到上海第六棉紡織廠任技術員。1948年,被派往中紡公司參加成本訓練班學習,學習期滿後留在該公司從事成本分析工作。在這期間,受邀擔任過上海職專紡織技術課教師。解放前夕返回原廠做試驗工作。1950年該廠建立計畫科,侯漢民出任第一任計畫科科長。1951年回響中央支援邊疆的號召,到新疆創辦紡織企業,投身於新疆七一棉紡廠的建設,任總廠工程師兼計畫科科長、副總工程師。隨後,又承擔了新疆七一印染廠的籌建任務,參與了其他一系列棉、毛、絲、麻紡織、針織、化纖企業的選址、建廠工作。1982年籌建新疆紡織設計院,任總工程師,1989年退休。2000年3月逝世,享年79歲。

技術成就

尖兵出擊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前,新疆紡織工業幾乎是空白,僅有幾家手工作坊。新疆和平解放以後,率領部隊進疆的王震將軍,看到新疆雖有豐富的棉花資源,但棉布還要從蘇聯進口,於是決定在烏魯木齊興建一座現代化棉紡織廠。當時新疆毫無工業基礎,沒有技術人才,請求紡織工業部派幹部、專家來新疆籌建。

1951年,侯漢民放棄上海舒適、優越的生活和工作環境,隨同華東紡織工業管理局計畫處處長劉鍾奇一道奔赴新疆,參加邊疆建設。在王震的關心與工程技術人員的努力下,從1951年6月到1952年7月1日,短短13個月時間,一座現代化的紡織廠——新疆七一棉紡織廠就在烏魯木齊水磨溝落成、開工投產了。在條件十分艱苦的情況下,該項目創全國同等規模紡織廠建設工期最短的記錄。

能力突出

1952年,侯漢民在全廠評比中榮獲三等功臣的獎勵,成為新疆現代紡織企業的開創者之一。七一棉紡織廠的建成,為新疆紡織工業的發展奠定了基礎。建廠時,組織上把基建計畫的重任交給侯漢民。當時,所選廠址、工藝圖紙、設備選型都無正規檔案資料,建設圖紙僅靠示意圖。侯漢民克服困難,組織人員完成設計圖紙,協調水、電、汽、工藝設計、空調、除塵、供熱問題,並且順利完成了訂購設備等各項任務。在生產上,為使企業儘快走上正軌,他親自製定勞動工資(工資分改為實發工資)、生產計畫、技術、財務、材料管理方面的管理制度,共約四十多項。1953年,該廠生產能力達到了上海紡織廠的平均水平,曾被譽為新疆最佳生產管理企業之一。

1954年推行作業計畫,使管理更為科學合理,在全國八大指標評比中與東北瓦房店紡織廠並列全國第一。侯漢民在生產管理中,對於人事、財務、供銷、設備、生產技術、質量考核等都很精通,被廠里稱為“活字典”。

隨著紡織廠的建立和擴大生產,需要建設一個印染廠。侯漢民承擔了七一印染廠的籌建工作。他積極制定措施,合理安排工程進度,檢查和解決設計施工中出現的問題,使印染車間和化工車間在1956年如期開工生產。

北疆考察

侯漢民從建設七一棉紡織廠開始到任紡織設計院總工程師,他的足跡遍布天山南北。1955-1958年間,侯漢民先後去南、北疆實地考察。1955年,他參加了國家計委和自治區組織的考察組深入和田和喀什,確定了和田絲綢廠的擴建項目,並對喀什棉紡廠進行了廠址初選;1958年,他參加了伊犁毛紡織廠和石河子八一棉紡織廠的選址工作。此外,阿克蘇大光棉紡織廠及庫爾勒、尉犁、和田、沙雅、精河、奎屯、五家渠、紅山等一批棉紡織廠,新南針織廠、新疆針織廠、新疆毛紡織廠、新疆第三毛紡廠、伊犁亞麻廠、新疆化纖廠的選址建廠,也都凝聚了他的心血。

侯漢民在設計、科研和技術服務中,強調“做技術工作一定要有新突破,新建樹,不要拘泥於老框框”。在幾十年的紡織工業建設中,他不死搬硬套內地紡織廠的建廠辦法,而是結合新疆實際,積極推進先進的紡織設計技術,解決了一個又一個難題。在廠址的選擇、廠房的型式、柱網的布置、空調和採暖、給排水以及設備選型等方面,都注意新疆特點。特別提出選廠址必須避開膨脹土,避免在斷裂帶上建廠等。在廠房的結構設計上,注意適合當地冬季寒冷、風雪大的氣候特點,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技術創新

1982年,新疆輕、紡分家,新疆紡織工業的發展,急需一個正規的、專業的設計院。侯漢民抓住時機,積極爭取主管局領導的支持,由他負責籌建。1982年7月,新疆紡織設計院正式成立,侯漢民任總工程師。多年來,在設計院的工作實踐中,培養了一大批紡織設計專業人才,現在正發揮著他們的作用。

侯漢民在從事勘察設計工程中,善於發現新問題,善於總結經驗教訓。他研究了許多紡織廠的柱網選擇,認為正確選擇柱網跨度可以節約建設面積和投資。尉犁棉麻紡織廠羅布麻紡織工藝,原委託株洲苧麻紡織廠設計,他發現工藝設計和柱網結構不合理,親自設計了新的方案,並去株洲苧麻紡織廠說明修改意圖,與該廠共同修改設計方案,使建築面積節約了近2000平方米,節約基建投資200萬元,施工期也縮短了兩個多月。該項目被評為自治區紡織工業鄉鎮企業的優秀設計,獲自治區優秀設計三等獎。

侯漢民認為,新疆紡織工業的發展除了棉、毛、絲外還應充分利用其他資源,並且提出了開發長絨棉、羅布麻和亞麻的建議。1981年,侯漢民提出了開發新疆長絨棉的構想,並在《新疆日報》上發表了《合理利用長絨棉》一文,受到自治區有關部門的重視,在新疆建設了第一個長絨棉紡織廠,填補了長絨棉高支紗的空白。

貢獻才智

1984年,侯漢民任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國土規劃紡織工業規劃組副組長,對羅布麻做了深入調查,指導科技人員撰寫了《羅布麻纖維在紡織原料中的地位及發展產品》(發表在《新疆紡織》1991年第一期)。侯漢民完成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國土規劃紡織工業規劃任務後,在自治區經委資助和領導下,組織並指導羅布麻調查組對南疆羅布麻進行深入考察,於1985年發表了《開發利用新疆羅布麻——對南疆三個縣幾個地區羅布麻資源的考察報告》,這是自治區第一個帶有彩照的科技文獻,建議把野生羅布麻分布生長最多的尉犁縣建成以開發羅布麻纖維和紡織工業為主體經濟的縣,並且在尉犁和庫爾勒建立了羅布麻纖維加工廠。直至今天,羅布麻纖維生產和棉麻紡織廠仍具有活力。在對羅布麻的研究考察中,侯漢民發現北疆大部分地區適合亞麻的生產,許多縣試種的單產都超過當時生產亞麻最多的黑龍江省,於是他提出了新疆地區“南羅北亞”的麻紡織思路。伊犁亞麻廠籌建時,他年事已高,但仍在廠址選擇、基本建設、人員培訓等方面提出了有益的意見。

1989年退休後,他不遺餘力,組成技術諮詢服務部、星期日工程師服務社,服務於社會。

侯漢民一生道路坎坷,1957年曾被錯劃為右派,後獲平反。

獲得榮譽

1982年他加入九三學社,被選為九三學社新疆區委會委員。1984-1989年任自治區政協第五屆委員;1985年出席全國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為四化建設服務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代表表彰大會。1988年被評為教授級高級工程師,1997年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主要論著

1 侯漢民.合理開發利用長絨棉.新疆日報,1981

2 侯漢民.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國土規劃紡織工業規劃,1984

3 侯漢民.開發利用新疆羅布麻——對南疆三個縣幾個地區羅布麻資源的考察報告.新疆國土局,1985

4 侯漢民.利用新技術改造新疆棉紡織工業.九三學社.參政議政,1994 (1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