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佑宗

侯佑宗

侯佑宗,京劇鼓師,以在京劇音樂藝術上的成就在1989年成為台灣中華民國教育部民族藝術藝師,曾任台北中國文化大學、關渡國立藝術學院(現在的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板橋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在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教師,教授京劇司鼓藝術。

基本信息

簡介

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2年出版《侯佑宗的平劇鑼鼓》專書和音樂光碟,保存記錄他的藝術生活和音樂成就。

他的京劇司鼓學生有邱火榮、劉大鵬、高健國等。

顧正秋從民辦上海戲曲學校畢業後自組劇團(挑班)唱戲,在王燮元介紹下請他打鼓,就此擔任顧正秋劇團的鼓師,經過第1任琴師查長生時期和查離職後的王大寶(王克圖)時期,1940年代末,顧正秋劇團到台灣台北表演,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全團就留在台北了。

顧正秋劇團解散後,他和王克圖參加中華民國陸軍京劇團隊陸光劇隊的音樂工作,1980年代後期,他致力在大專院校音樂科系傳承京劇司鼓藝術,演奏工作多交棒給培養很多年的弟子劉大鵬等。

職業生涯

侯佑宗出生時,父親為當紅的梆子青衣。幼時由大哥侯來義啟蒙,先學崑曲,再學梆子,因此在十四歲登台打小鑼之前以打下了昆、梆兩派紮實的基礎。直到廿一歲打全場鼓後,因感學後之不足,曾先後拜師李得起、周月仙、鮑桂芳,進一步融合崑腔、梆子的特點,為日後的演出(初期包括崑曲、梆子, 後則是崑曲、皮黃同台),奠定了更寬闊的基礎。為了不斷突破自我,更求進步,除了尋師之外,訪友是他認為最重要的方法。在這種原則之下,他曾於民國廿四至民國廿七年間,結合了白登雲、王元、郭少安、劉友林…等等北京、上海、天津、山東等地的鼓佬,互相切磋,交換有無。以求在融會貫通之餘,能產生自己的新見解與風格,更廣博、深入地配合、表現各種演出而無礙。在「藝無止盡」的觀念下,勸學肯練,尋師訪友一直是他增進技藝的不二法門。

藝術特點

一般行家讚揚侯佑宗的鼓藝,是好在鼓箭下得清,分得明,聲音鏗鏘有力。而且一個點子能打出許多不同的花樣來。運用曲牌更是神妙,一齣戲中,曲牌的運用,靈活不重複,並且安插妥當。能在曲牌中加打許多花點,並且抑揚頓挫,節奏分明。他打的武戲,俐落大方,緊湊無比。文戲則令演員感到舒服、省力。不論文戲、武戲,他都講求韻味,講求自然與美!他強調鼓藝再高其要旨乃再配合演員,呈現出劇中人物的喜、怒、哀、樂,否則算不得精采。無疑地,侯佑宗先生的藝術觀念、技巧、及風格,秉承了歷代名鼓師的特點。他謙虛、嚴謹,始終追求藝術之美的精神,尤其令人敬佩。鼓王之稱,是實至名歸。

職務

侯佑宗,京劇鼓師,以在京劇音樂藝術上的成就在1989年成為台灣中華民國教育部民族藝術藝師,曾任台北中國文化大學、關渡國立藝術學院(現在的國立台北藝術大學)、板橋國立台灣藝術專科學校(現在的國立台灣藝術大學)教師,教授京劇司鼓藝術。台灣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1992年出版《侯佑宗的平劇鑼鼓》專書和音樂光碟,保存記錄他的藝術生活和音樂成就。他的京劇司鼓學生有邱火榮、劉大鵬、高健國等。

顧正秋從民辦上海戲曲學校畢業後自組劇團(挑班)唱戲,在王燮元介紹下請他打鼓,就此擔任顧正秋劇團的鼓師,經過第1任琴師查長生時期和查離職後的王大寶(王克圖)時期,1940年代末顧正秋劇團到台灣台北表演,不久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全團留在台北。顧正秋劇團解散後,他和王克圖參加中華民國陸軍京劇團隊陸光劇隊的音樂工作,1980年代後期,他致力在大專院校音樂科系傳承京劇司鼓藝術,演奏工作多交棒給培養很多年的弟子劉大鵬等。他與王克圖黃金搭檔,與在台灣的程派名家以及名票有過多次合作。

盤點京劇鼓師

京劇演出前,在打字幕時,除打出什麼演員扮演什麼角色之外,還有琴師和鼓師的名字是必須示之於眾的,稱之為“操琴”與“司鼓”,可見這兩個行當的崇榮地位。本任務走近京劇鼓師。完善本任務人物詞條,要求從個人簡介、藝術生平、藝術特色、主要作品、藝術影響等方面完善詞條內容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