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春壺

供春壺

供春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江蘇宜興制砂壺名藝人供春所作的壺。傳說他姓龔,名供春。供春是一位官員的書童。供春陪同主人在宜興金沙寺讀書時,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很會做紫砂壺,供春就偷偷地學。後來他用老和尚洗手沉澱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銀杏樹的樹癭,也就是樹瘤的形狀做了一把壺,並刻上樹癭上的花紋。供春燒成的這把壺非常古樸可愛,於是這種仿照自然形態的紫砂壺一下子出了名,人們都叫它供春壺。

簡介

供春壺供春壺

供春壺是明代正德、嘉靖年間,江蘇宜興制砂壺名藝人供春所作的壺。傳說他姓龔,名春。供春是一位官員的書童。供春陪同主人在宜興金沙寺讀書時,寺中的一位老和尚很會做紫砂壺,供春就偷偷地學。後來他用老和尚洗手沉澱在缸底的陶泥,仿照金沙寺旁大銀杏樹的樹癭,也就是樹瘤的形狀做了一把壺,並刻上樹癭上的花紋。燒成之後,這把壺非常古樸可愛,於是這種仿照自然形態的紫砂壺一下子出了名,人們都叫它供春壺。當時和後代的許多制壺大師都爭相仿製。供春壺已經名滿天下,當時宜興的紫砂壺從粗糙的手工藝品發展到工藝美術創作,應該歸功為供春,歷代的文獻也是這樣的記載,歷來宜興的紫砂名家高手,仿製供春壺的人很多的,我們從各個博物館可以看到,明代的黃玉麟、江案清,還有當代的汪寅仙、徐漢棠、延芫法師、等,都對供春壺做過研究,做過仿製。

供春壺供春壺

在中國紫砂文化史上,供春是一個開創性的人物。明代正德年間,供春作為書僮隨進士吳頤山來到金沙寺伺讀,閒暇時看到寺內老和尚用當地特有的紫泥捏制茶壺,飲茶參禪,此時已成佛界習俗。也許是出於好奇吧,他就取了老和尚洗手後沉澱在缸底的洗手泥,參照寺院內大銀杏樹的樹癭,做出了“指螺紋隱起可按”的供春壺。

藝術價值

供春壺供春壺

供春壺造型古樸精工。溫雅天然,質純薄堅實。負有盛名。供春之壺,勝於金玉。周澍《台陽百詠》:“最重供春小壺,一具用數十年,則值金一笏。”傳世的供春壺極少。1923年,儲南強在蘇州蒐集到一把供春壺,壺把的款識“供春”二字,缺蓋,後由裴石民配做。供春壺以銀杏樹癭作壺身花紋,造型別致,紫砂色。現藏北京歷史博物館。

供春樹癭壺

供春樹癭壺供春樹癭壺

供春樹癭壺

高102mm 寬195mm

明 供春款.把稍旁有“供春”二字刻款。北京中國歷史博物館庋藏。這件自然形體的樹癭壺,以外形似銀杏樹癭狀而得名。壺身作扁球形,泥質成素色,凹凸不平,古縐滿身,紋理繚繞,寓象物於未識之中,大有返璞歸真的意境。壺蓋止口外緣刻有四十五字隸書銘文:“做壺者供春,誤為瓜者黃玉麟,五百年後黃賓虹識為癭,英人以二萬金易之而未能,重為制壺者石民,提記者稚君。”黃賓虹是近代名畫家,稚君即宜興金石家潘志亮。供春,明正德至嘉慶年間茗壺創始人,他為紫砂文化開創了新局面。

當代供春壺

延芫法師制龔春紫砂壺延芫法師制龔春紫砂壺

供春壺名滿天下,歷來宜興的紫砂名家高手仿製供春壺的人很多。像明代的黃玉磷,江案清,近代的裴石民,當代的汪寅仙,徐漢棠、延芫法師、等都對供春做過研究和仿製,他們萬變不離其宗,都按照原來供春原作進行仿製。當代紫砂藝術大師延芫法師在繼承傳統供春壺創作藝術的基礎上,對供春壺的造型進行了大膽地革新。

延芫法師的供春壺在造型上追求千變萬化,將造型和裝飾有機地結合起來,爭取達到完美的藝術效果。其供春作品造型各異,具有較強的整體藝術效果,在傳統供春的基礎上做了藝術變形和延伸,自然美感強烈,形態變化大,時而奇特、時而質樸、時而抽象、時而具體、時而誇張、時而童趣、時而飽滿、時而鏽蝕、時而靈巧、時而敦厚。給人感覺似獸非獸,似木非木,什麼都是,又什麼都不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