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價值的具體表現形式

這是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的補充擴展形式,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的改善是社會財富積累的重要形式。 生態環境和資源環境的變化,在本質上就是使用價值的變化,因此改善或發展生態環境和資源環境,也是一種重要的使用價值生產方式。 這是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改善的補充擴展形式,這類勞動成果很容易看作是自然資源本身所具有的使用價值,而不容易看作是人類勞動的產物。

根據載體類型的不同,勞動所產出的使用價值主要有如下具體表現形式:
1、生活資料。這是生產系統產品的主流形式,生產系統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生產出勞動者所必要的生活資料,並投入下一個消費過程,以形成勞動者必要的勞動能力,為下一個生產過程做準備。
2、生產資料。這是生產系統產品外延向自然界的擴展形式,人們為了生產出更多更好的生活資料,以發展自己的消費能力與勞動能力,就需要生產出更多、更複雜的生產資料,以不斷維持、發展和完善原有的生產系統,以確保生產過程和消費過程的不斷延續或擴展。
3、科學技術。這是生產系統產品內涵的擴展形式,人們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社會生產率,就必須不斷探索、積累科學技術,學會如何充分利用現有的生產條件,或者學會如何改造和改善現有的生產條件,從而生產出更多、更好、更新的生活資料和生產資料,還可以學會更好地消費生活資料。這些信息成為人類社會的“軟體”財富,並帶動人類社會的“硬體”財富不斷增值。
4、個體勞動信息和消費信息。這是人類個體素質不斷發展的集中體現,人們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能力和素質,就必須不斷積累消費信息使生活資料轉化為更多的勞動潛能,不斷積累勞動信息使勞動潛能轉化為更多的勞動價值。
5、自然環境。這是生產資料與生活資料的補充擴展形式,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的改善是社會財富積累的重要形式。實際上,生產環境是生產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活環境是生活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生態環境是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的綜合體現,它既制約著生產環境,又制約著生活環境。資源環境主要是制約著生產環境,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生活環境。生態環境和資源環境的變化,在本質上就是使用價值的變化,因此改善或發展生態環境和資源環境,也是一種重要的使用價值生產方式。而且,隨著社會生產力的不斷發展,這種生產方式將會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顯然,以犧牲生態環境或資源環境為代價,來換取等量使用價值的生產系統,其使用價值的增量為零,因此其生產效益亦為零。由於環境的使用價值通常是長效的、隱性的和非線性的,不容易被人們充分認識,有些生產系統所導致的環境破壞,產生了巨大的、長效的、隱性的和非線性的負值使用價值,足夠抵銷它所產生的正值使用價值,那么該生產系統實際上就是一個破壞性系統。
5、可利用自然資源類型和規模的擴展。這是生產環境和生活環境改善的補充擴展形式,這類勞動成果很容易看作是自然資源本身所具有的使用價值,而不容易看作是人類勞動的產物。顯然,如果沒有煉鐵煉鋼技術的發展,所有鐵礦石都沒有任何使用價值;如果沒有學會對火的利用,許多食物都不具有任何使用價值。因此任何自然資源使用價值的形成和擴展,都起源於人類對發掘和利用這類資源的科學技術的形成,都是人類勞動的重要成果,即科學技術的發展是一切自然資源能夠擁有其使用價值的真正根源。
6、社會環境。包括經濟環境、政治環境與文化環境,可以為勞動者提供良好地分工與合作的機會,使個人的勞動能力得到擴展與增強,使社會的總產品不斷豐富,因此它是一種特殊的生產資料;同時它能夠使人得到人尊與自尊類使用價值、自我發展與自我實現使用價值的享受,因此也是一種特殊的生活資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