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艷秋

佟艷秋,女,蒙古族。1980年畢業於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醫療系,同年分配到內蒙古林業總醫院從事眼科臨床工作。現任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內蒙古林業總醫院)副院長,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內蒙古自治區眼科學會常務委員;全國農林系統先進女職工;內蒙古自治區科技突出貢獻三等獎;第二屆全區青年科技標兵,內蒙古自治區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內蒙古自治區深入生產第一線作出突出貢獻的科技人員。內蒙古民族大學突出貢獻專家,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學術技術帶頭人。

基本信息

履歷

佟艷秋教授曾多次被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林業總醫院、呼倫貝爾盟評為勞動模範、三八紅旗手、優秀黨員、城鎮婦女“巾幗建功”女狀元等。

擅長

超聲乳化白內障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視神經管減壓術、青光眼減壓術、斜視矯正、視網膜脫離、球內異物取出、玻璃體切割、淚腺切除,眶內腫瘤切除、眼部整形、美容等
佟艷秋教授多年來始終工作在臨床一線,眼科手術非常精細,有時以微米計算,要求醫生在手術時象微雕藝人一樣全神貫注,手法穩、準、細。她刻苦鑽研技術,掌握了堅實的眼科理論知識和豐富的臨床經驗,堅持從實踐入手,認真總結經驗,納舊融新,多次到國內外知名醫院考察學習,學術交流,使林業總醫院眼科專業有了迅猛的發展,在林區、呼盟地區享有較高聲譽,已步入自治區的先進行列。做為內蒙古自治區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她在九十年代就率先在呼倫貝爾地區開展了白內障超聲乳化手術,白內障超聲乳化聯合摺疊晶體植入術,白內障手術達到了“三無”境界,同時開展後發性白內障雷射治療,眼底螢光造影、眼底雷射治療。
開展了穿透性角膜移植、板層角膜移植術。近年開展了玻璃體切割術,包括複雜性視網膜脫離復位,黃斑部視網膜前膜剝膜、黃斑部視網膜下新生血管膜取出。開展常規青光眼小梁切除、針對難治性青光眼開展反折式小梁切除、可調節縫線小梁切除術,青光眼閥植入術,對開角型青光眼開展非穿透性小梁切除術,同時開展青光眼白內障聯合加人工晶體植入術。眼外傷開展睫狀體脫離復位術、球內異物取出術、複雜性眶壁骨折整形術、視神經管開放術。
美容手術開展瞼成形術、斜視矯正術、提上瞼肌縮短、額肌瓣懸吊術,外側開眶去骨瓣眶尖腫瘤摘除術、惡性腫瘤開展眶內容物剜除術加顳肌皮瓣轉移術等,達到內蒙古自治區先進水平。

科研項目

佟艷秋教授主持並完成科研項目4項,《內蒙古大興安嶺地區超聲乳化治療白內障臨床研究》獲內蒙古自治區科技進步二等獎,《人工晶體植入術》、《牙克石地區6—14歲兒童斜視弱視的調查與治療》《純自家結膜上皮移植術在翼狀胬肉手術中的套用》獲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科技創新二等獎。《森林腦炎致眼部病變臨床研究》,已通過內蒙古自治區科委鑑定。

研究課題

內蒙古大興安嶺林管局立項課題《反折式小梁切除治療難治性青光眼臨床研究》
內蒙古民族大學立項課題《結膜變性增生再塑型發病機理研究》均在研究中。

專業論文

其中《森林腦炎之眼部病變44例分析》、《森林腦炎與萊姆病雙重感染所致眼部病變的報告》、《森林腦炎病毒致眼部病變44例免疫療法觀察》、《森林腦炎致眼部病變臨床分析》等十餘篇發表在《中國實用眼科雜誌》、《中國人獸共患病學報》、《中國急救醫學》等國家核心期刊,《羥基磷灰石義眼座植入術的臨床觀察》等三十餘篇發表在《內蒙古醫學雜誌》《內蒙古醫學院學報》《內蒙古民族大學學報》等省級學術期刊上。
佟艷秋教授始終堅守教學第一線,嚴謹治學、精心耕耘。
執著追求、默默奉獻,體現了新時代醫學學者風範。作為教研室主任,她承擔了研究生教學、本科教學任務,她親自主持集體備課,開展教學研究,根據眼科特點,力求教學活動小型化,教學形式多樣化,教學手段現代化,教學效果直觀化;重視將知識傳授與臨床思維、語言交流、文字表達、綜合分析、信息選擇、解決問題及動手能力混為一體;根據教學內容,實施“以病例為中心”,且開展多樣並各具特點的現代教學方法,教學內容力求趨向前沿,反映現代,綜合交叉,堅持課堂教學與科研實踐滲透融合;以活躍課堂、拓寬專業口徑與臨床實踐相結合。

教育精神

堅持教育“以人為本”,因材施教,因人而異,教為主導,學為中心,設計為先,組織縝密,形式多樣,整體統一;教學方法與手段更新套用富有時代創意。教學內容遵循教改的總體思路和要求,以學校臨床醫學專業大綱為藍本,結合臨床醫學院和眼科學的發展實際開展教學工作.她先後培養眼科青年教師6名,並撰寫了教學論文《提高眼科教學質量用新模式與方法培養高素質新型醫學人才》發表在《內蒙古醫學院學報》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