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僂承蜩

佝僂承蜩

該文寫駝背老人講述自己苦練捕蟬本領之事,藉此喻彼,以小喻大,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只要我們專心致志地從事於一件事,就能夠達到出神入化的境地。

基本信息

成語意思

“痀僂承蜩”或“承蜩之巧”比喻做事情專注,全神貫注,方能成功。兩眼只盯著蟬的翅膀,別的什麼也不去看。 -----先秦《莊子》莊周

原文及注釋

原文

仲尼適楚,出於林中,見痀僂(gōu lóu)者承蜩(tiáo,蟬),猶掇(duō,拾取)之也。仲尼曰:“子巧乎!有道邪?”曰:“我有道也。五六月,累丸二而不墜,則失者錙銖(zī zhū,都是古代的極小重量單位,表示很少); 累三而不墜,則失者十一;累五而不墜,猶掇之也。吾處身也,若厥(jué,失去知覺)株拘;吾執臂也,若槁木之枝;雖天地之大,萬物之多,而唯蜩翼之知。吾不反不側,不以萬物易蜩之翼,何為而不得!”孔子顧謂弟子曰:“用志不分,乃凝於神,其佝僂丈人之謂乎!”

(選自《莊子·達生》)

注釋

1.痀僂:脊背向前彎曲。“佝僂者”即駝背的人。

2.承:(用長竿)取物。

3.蜩:蟬

4.出:經過,取道

5.道:方法

6. 錙銖:錙和銖都是古代重量單位,錙是一兩的四分之一,銖是一兩的二十四分之一。這裡比喻極少的數量或極小的可能。

7.厥:通“橛”,斷掉的樹木。

8.株枸:斷殘的樹樁

9.凝:精力專注或注意力集中

10.吾;我

11.邪(yé):疑問語,“嗎”“呢”

12.執:舉

13.適:到……去

14.顧:回頭

15.掇:拾取

16.易:改變

譯文

孔子到楚國去,行走在一片樹林中,看見一個駝背人在捕蟬,就像拾取蟬一樣容易。 孔子(上前)問道:“您真靈巧啊!有什麼訣竅嗎?” (駝背人)答道:“我有訣竅啊。練習了五六個月。在竿頭上疊放著兩個泥丸,這兩個泥丸不掉下來了,然後再去粘蟬,那么失手的機率就很小了;後來在竿頭上疊放三個泥丸,不掉下來了,然後再去粘蟬,失手的機會只有十分之一;再後來在竿頭上疊放五個泥丸,這五個泥丸仍不掉下來,然後再去粘蟬,就好像在地上拾取一樣容易了。(粘知了時)我的身子站定在那,就像沒有知覺的斷木樁子;我舉著的手臂,就像枯樹枝;即使天地很大,萬物很多, 而(此時)(我)就只知道有蟬翼。我不回頭不側身,不因萬物而改變對蟬翼的注意,為什麼得不到(蟬)呢!” 孔子回頭對弟子們說:“運用注意力不分散,就是高度凝聚精神,恐怕說的就是這位駝背的老人吧!”

寓意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我們心無旁騖的認真做個一年半載,把別的誘惑、愛好暫時收斂和壓抑一下,養成不被外界打擾的習慣,專注的去做一件事,那肯定是可以取得很好的成果的。佝僂老人的體質沒有辦法和一般人相比,但是他在捕蟬這件事情上卻遠遠超過了一般人的水平,主要原因就是專一和刻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