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系

佛系

佛系,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專注於事情發生的過程,抱著盡人事,聽天命的心態,不注重結果。該詞最早來源於2014年日本的某雜誌,該雜誌介紹了“佛系男子”。2017年12月,“佛系青年”詞條刷遍朋友圈,火遍網路。佛系作為一種文化現象,有看破紅塵、按自己生活方式生活的一種生活狀態和人生態度。該詞衍生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女子”“佛系子女”“佛系父母”“佛系追星”“佛系生活”“佛系乘客”“佛系學生”“佛系購物”“佛繫戀愛”“佛系飲食”等一系列的詞語。2018年12月19日,佛系入選國家語言資源監測與研究中心發布了“2018年度十大網路用語”。

基本信息

詞語來源

佛系佛系

2014年,日本某雜誌介紹最近流行的一種男性新品種——“佛系男子”。他們外表看上去和普通人一樣,但內心往往具有以下特點:自己的興趣愛好永遠都放在第一位,基本上所有的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總是嫌談戀愛太麻煩,不想在上面費神費時間,也不想交什麼女朋友,就單純喜歡自己一個人,和女生在一起會感覺很累。

引申含義

佛系佛系

手裡的保溫杯水溫未涼,辦公室的90後已經找到人生新方向:他們宣布成佛了。“佛系”意思是有也行,沒有也行,不爭不搶,不求輸贏。有網民表示,“佛系青年”就是自己生活的寫照。也有網民認為:凡事抱著“佛繫心態”,未免有些消極。​

佛系,網路流行詞,該詞的含義是一種追求自己內心平和、淡然的活法和生活方式。大部分事情都想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和節奏去做。

“佛系”標籤不是喪,是三分調侃,七分從容的自我消解。正如宗教中的佛,有自己的信仰,不是消極逃避,而是將合理欲望轉化為積極能量!在前行的路上持這種態度,擺脫各種矛盾焦慮,成為快樂的人。

衍生詞語

佛系佛系

2017年12月,因網路傳播,“佛系”在又刷屏了。引申出來的詞語有“佛系買家”“佛系職員”“佛繫戀人”“佛系青年”“佛系男子”“佛系生活”“佛系追星”,也有人反對佛系,而提出“道系”“儒系”等詞。

佛系買家——據說是指這樣一群消費者,在網上購物時,不差評,不曬圖,不和賣家較勁,不和快遞較勁,對購買的東西保持很淡定的心態,即使東西不好也不急躁,大不了扔了以後不再這家買就是了。佛系職員——對工作喪失熱情,前已無通路,後不見歸途。索性放下執念,不喜不悲、不怒不嗔。老闆罵我,我說“喔知道了”;老闆表揚我,我說“喔謝謝”;工作量劇增,我說“喔好的”……心處於躺平狀態,活成了一個大寫的“喔”。佛系追星——不接機,不參與吵架,不控評,不反黑,不拉踩的一種平淡追星方式。佛繫戀人——不作不矯情不強求。兩個人在一起待著舒服就湊合著過了,被傷害了也懶得一哭二鬧三上吊。分手之後一般會說聲拜拜然後大步走開,糾纏不休不如獨自飲酒。剪個頭、做個美甲、買幾身新衣服,就能恢復到無悲無喜的狀態中。“佛系”:公共領域衰落與個體精神自救兼與孫向晨等教授商榷2019年01月25日,如同所有的流行觀念與辭彙一樣,“佛系”一詞的熱度在數月的媒體討論中迅速退潮,逐漸成為一個過時的符號,但就在如此速朽的“小時代浪潮”背後,我們或許反倒可以拉開一些時空的距離,去審視“佛系”現象背後的某些深層內涵。“佛系”一詞的出現,從詞源學而言大抵是來自於日韓流行文化,如那張手持蓮花的“無欲圖”就出自於韓劇的畫面,而“佛系”男子一詞更是直接襲自日本的流行文化詞。無論其出自何處,在中國的語境裡,“佛系”被解讀為“什麼都行、不必強求”的人生態度,當然這種態度會通過年輕人的再解讀不斷地變形,例如帶有輕幽默色彩的“佛系”常會詮釋成更為消極化的“喪系”。

社會評價

雲淡風輕、渾不著意好不好?太好了,但必須守住一條:總得有走心的地方。處處不堅持,事事隨大流,那只能是淹沒於人潮、迷失掉自我。

繼“朋克養生”後,“佛系”一詞成為了新的網路流行詞,如“佛系青年”、“佛系員工”、“佛系父母”等……
這些選擇過“佛系”生活的人,常常採取一種隨遇而安、寧靜淡泊的生活態度,常把“都行”“可以”“沒關係”之類的詞掛在嘴邊。

引用示例

約車,司機到門口也行,自己走兩步也行;

“雙11”,搶著也行搶不到也行;餓了,有啥吃啥,湊合就行;幹活,說我好也行,說不好也行。

十大流行語

佛系佛系
2018年12月3日,詞語“佛系”被《咬文嚼字》公布為2018十大流行語。“佛系”是一個外來詞。2014年日本某雜誌介紹了一個“男性新品種”——“佛系男子”,即愛獨處、專注於自己的興趣、不想花時間與異性交往的男人。2017年12月,一篇題目為《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的博文介紹了當前的年輕人的“佛系生活”方式,其“佛系”義指“不爭不搶,不求輸贏,不苛求、不在乎、不計較,看淡一切,隨遇而安”的生活態度。“佛系”迅速引爆網路,並顯示出超強的構詞能力,“佛系青年”“佛系生活”“佛系人生”“佛系乘客”“佛系父母”以及“佛繫戀愛”“佛系養生”“佛系養魚”“佛系購物”等等,層出不窮。有人說,“佛系”的流行體現了年輕人對錙銖必較、非理性爭執的反感,希望構建和諧的生活秩序。也有人說,年輕人以“佛系”自嘲,體現的是一種求之不得乾脆降低人生期待值的無奈,反映的是一種不可取的消極生活態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