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西站

佛山西站

佛山西站(Foshanxi Railway Station)位於中國廣東省佛山市,是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管轄的一等站。佛山西站總規模10台23線,站房建築面積68000平方米。佛山西站2017年8月18日正式開辦客運業務。

基本信息

車站介紹

佛山西站佛山西站
佛山西站是中國最大的下進下出線下式高鐵站,是廣佛都市圈乃至珠三角地區的重要鐵路客站之一。建成後,佛山西站將集鐵路、城際線、捷運、有軌電車及其它客運交通方式,形成四網合一的軌道交通體系。

目前已經通車的貴廣南廣高鐵、廣佛環城際已經途經佛山西站;預計未來將會引入佛山西至陽江鐵路及廣佛環城際、佛山西站至佛山新機場城際聯絡線。

據測算,以佛山西站為中心,10分鐘可達廣州南站,20分鐘可到達肇慶、廣州市區,30分鐘可達廣州白雲國際機場,1小時可達深圳,2小時可達珠海、港澳,3小時可達南寧,4小時可達湛江,5小時可達北海、貴陽,9小時可達昆明,13小時可達西安。

佛山西站作為廣州鐵路客運樞紐“四主一輔”中的主站之一,是珠三角西南地區最重要的鐵路客運樞紐,也是粵桂黔高鐵經濟帶領合作試驗區(廣東園)核心區,未來將建成集航空、高鐵、捷運、公交、香港出入境大廳於一體的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是我國目前最大的下進下出線下式高鐵交通樞紐。

車站建設

佛山西站佛山西站
根據《佛山市綜合交通規劃(2008-2020)》,佛山市未來將形成高速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支線機場、公路運輸、港口等協調發展的立體綜合交通網路。三條國鐵(貴廣、南廣、西部沿海)大量車次在佛山西站始發或終到,兩條城際(廣佛環線、廣佛肇)貫穿其中,兩條規劃捷運線(佛山捷運三號線、八號線)、一條規劃新型交通線(二號線)亦穿過佛山西站,一個規劃長途客運站(佛山西站汽車站)依託於西站建設。可見,佛山西客站建成後,將形成集鐵路、捷運及城市公交等多種方式為一體的綜合交通樞紐站。

由於一直未獲得鐵道部的批准,佛山西站一直處於規劃階段。佛山西站建設的滯後大大影響貴廣鐵路、南廣鐵路和廣佛肇城軌的通車。

2010年4月20日佛山西站選定“生長之樹”為建設方案。

2012年3月20日佛山西站最終獲批,但目前仍然沒有開工日期。

2012年6月21日佛山市政府常務會議通過《佛山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前期工作方案》。

2012年8月6日佛山西站正式環評公示。

2012年8月,佛山西站指揮部成立。

2012年12月3日,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獲鐵道部和省政府批覆。

2013年2月26日,正式開工建設。

2017年8月18日,正式開辦客運業務。

佛山西站位於佛山市南海區獅山鎮、羅村街道及大瀝鎮,站中心裡程為DIK795+235,佛山西站及相關工程,包括經由本站的一定里程範圍內的5條鐵路幹線工程、車站、動車運用所、綜合維修車間、相關聯絡線、走行線。

正線工程

佛山西站通達城市示意圖佛山西站通達城市示意圖
接入車站的貴廣、南廣、西部沿海、廣佛肇及廣佛環線5條線路部分里程納入本工程範圍,具體裡程如下:

1)貴廣、南廣線DIK793+400~DIK797+200;

2)西部沿海鐵路上行正線DK794+219.65(對應貴廣里程)至車站,下行正線DIK793+500(對應貴廣里程)至車站;

3)廣佛肇城際FZDK31+612(對應貴廣DIK793+819.65)~車站;

4)廣佛環線城際FZDK31+612(對應貴廣DIK793+819.65)~DIK797+700(對應貴廣里程);

車站工程

佛山西站平面布置示意圖佛山西站平面布置示意圖
站房分南北兩個高架站房,分設客專場和城際場,兩場橫列布置。車站總規模為10台23線(含正線),其中客專車場6台15線、城際車場4台8線。

客專場到發線有效長650m;城際場到發線有效長400m。

客專場中間站台按450m×12m×1.25m,基本站台按450m×18m×1.25m設計;城際場中間站台按210m×12m×1.25m設定。

1)站房總平面布置

採用高架站房形式,高架候車室橫跨整個站場(平行軌道方向100米,垂直軌道方向255米)。站房主體南北雙向布置,南側為客專站房,北側為城際站房。廣場分南北設定,以南廣場為主,北廣場為輔。

2)車站功能組成

由出站層(高架橋下)、站台層、高架層三個主要層面組成、包括候車、售票、出站廳和設備管理用房等部分。

3)平面布局

①地面出站層(+0.00m標高)

本層主要為出站換乘空間。

平面以南北向主軸線為中心對稱布置,中軸線上布置出站廳和樓扶梯,設備及商業用房,分為客專和城際兩部分;站房東西兩側為人行交通廊,將南北廣場有機聯繫在一起,通廊西側為長途汽車站和公車站,東側為計程車、社會車停車場,方便旅客搭乘。南站房兩側(架空站場外)分別為預留的長途汽車站及商業開發。

此層總建築面積約22300㎡,客專部分建築面積14680㎡,城際部分建築面積7620㎡,預留的長途汽車站及商業開發本次未計入建築面積。

②站台層(10.00m標高)

本層主要為軌行區、南北進站區及高架落客平台。

南北兩端均設高架匝道及落客平台與站房銜接,南站房設基本站台候車室,客專旅客可由此候車上基本站台,也可由此處垂直交通設施上至高架候車層;南站房布置進站廣廳和部分候車廳,二側布置售票廳、貴賓廳以及輔助辦公室。

北站房服務於城際旅客,平面主要功能為城際售票廳。

此層建築面積約為9200㎡,南站房建築面積7200㎡,南站房軸線尺寸為:180(開間)*40m(進深),候車大廳面寬100m,共有5個開間;北站房建築面積2000㎡,北站房軸線尺寸為:100(開間)*20m(開間)。

③高架層(19.0m標高)

高架候車層橫跨整個站場,設定廣廳、候車大廳以及為旅客服務的輔助用房(包括問訊、盥洗間、設備和餐廳等)。中部為進站通廊,緊鄰二側為候車區,大廳二側為衛生間及設備管理用房。候車廳兩側的輔助用房上方設商業夾層(標高25.0m),提供休息、餐飲、商業等服務。

此層建築面積約36500㎡,候車大廳(包括客專、城際)軸線尺寸為100*255m,其中客專部分建築面積約25120㎡,城際部分建築面積約11380㎡。

旅客流線分析

旅客進站採用“上進下出”的流線模式,由高架進站,從地面廣場出站。

①進站流線:

客專旅客通過南高架平台進入南站房,通過垂直交通設施可到達高架進站層等候,檢票後下至站台層上車。貴賓及到基本站台的旅客可在站台層通過基本站台直接進站。

城際旅客通過北高架平台進入北站房,在站房內乘樓扶梯上到高架候車室等候,檢票後下至站台層上車。

②出站流線:

客專旅客到達站台層經樓扶梯下到地面廣場層,在出站廳檢票後,通過出站通道離開;旅客出站後分別通過廣場東西兩側的公車、計程車和社會車輛離站。

城際旅客到達站台層,經樓扶梯下到地面層的城際付費區,檢票後離站。

③換乘流線:

客專旅客換乘城際:在地面層可直接由出站廳到南北聯繫通道,進入城際付費區。

城際旅客換乘客專:在站台層可經上行樓扶梯至北側高架候車室,實現與客專的換乘。

主要技術經濟指標

站房總建築面積(客專部分+城際部分):約68000㎡,主體共三層。

其中客專部分(47000㎡):

高架候車室:25120㎡

南站房(二層):7200㎡

南地下出站廳:12400㎡,

併入的設備及生產用房:2280㎡

城際部分(21000㎡):

高架候車室:11380㎡

北站房(二層):2000㎡

北地下出站廳(城際):5900㎡

併入的生產用房:1720㎡

站台無柱雨棚鋼結構覆蓋面積:

客專部分52000㎡

城際部分8000㎡

(3)動車運用所

佛山西站佛山西站
動車運用所位於車站的東北部,分為客專運用所和城際運用所,每個運用所包括存車場和維修車間,存車場和維修車間縱列式布置。

客專運用所近/遠期設存車線24條(1線2列位),4/6線檢查庫(1線2列位),檢查庫除承擔佛山西站始發西部沿海、貴廣客專、南廣線動車組的存放、一二級修外,還可承擔貴廣客專、南廣線、西部沿海引入廣州南站產生的一二級修,以解決廣州南運用所一二級檢修能力不足的問題。設2條進出段線、1套輪對踏面診斷裝置、2套單向洗車機、牽出線兼人工外皮洗刷線1條、1線雙軸不落輪镟庫、1線臨修庫,按動車運用所設備配置標準配置相關運用整備設備。動車組的三四五級檢修送廣州動車基地。

按照珠三角城際軌道交通線網規劃以及自主運營、獨立管理模式,城際動車組運用檢修設施布局按檢修基地、運用所、存車場三級獨立設定。

採納珠三角生產力布局研究結論,佛山西城際運用所結合佛山西站工程新建,緊鄰客專運用所獨立設定。承擔廣佛肇、廣佛環線城際動車組的一二級修以及部分動車組存放。

城際運用所近遠期設存車線14條、一二級修庫線近遠期4/6條。2條進出段線、1套輪對踏面診斷裝置、1套單向洗車機、1線單軸不落輪镟庫、1線臨修庫。按動車運用所設備配置標準配置相關運用整備設備。動車組的三四五級檢修送江門檢修基地。

(4)綜合維修車間(工區)

設城際綜合維修車間1處,負責珠三角城際線相關線路的養護維修,按車間與工區合設考慮。

設客專綜合維修工區1處,負責貴廣、南廣鐵路相關線路的養護維修。

1)城際綜合維修車間下設線路、橋隧、通信、信號、牽引供電、機電、自動化、建築給水等專業工區。承擔工務、通信、信號、牽引供電、車站機電設備、自動化設備、建築給水等設備維修、養護、臨時故障的處理和小型事故的搶修,工作由各專業維修工區完成。內設生產房屋有綜合維修樓(含工區)、軌道車保養間、材料庫等。同時設定大型養路機械及作業車停放線。

2)客專綜合維修工區設線路、橋隧、通信、信號、牽引供電、建築給水、機電、自動化等工區。

綜合維修工區承擔工務、通信、信號、牽引供電、機電、自動化、建築給水等設備日常巡檢、養護、臨時故障處理和配合事故的搶修。各工區具體工作內容如下:

●線路工班主要負責管內線路的經常保養和臨時搶修,同時負責線路的靜態檢測、鋼軌探傷及個別線路病害處理、負責管內線路的巡視以及配合大機作業等工作。

●橋隧工班負責對管內橋樑、隧道、涵洞等構築物的檢查、保養和巡視。

●通信、信號工班負責管內通訊、信號、綜調設備的日常維護、管理及保養。

●牽引供電工班負責管內接觸網及設備的基層維護和事故處理,負責管內接觸網的日常維護、檢修、巡視。

●機電工班負責管內水泵、空調、電機等各種機電設備日常維護、管理及保養。

●自動化工班負責管內管內AFC(自動售檢票)、FAS(防災報警)、BAS(設備監控)、SCADA(電力監控)等各種自動化設備、相關纜線的維護和保養。

●建築給水工班負責管內建築設備、給排水設備、儲備水設備、管道等的日常維護管理。

相關生產用房,主要有綜合維修樓、軌道車保養間、材料庫。配置大型養路機械組停放線、作業車輛停放線。

(5)聯絡線布置

1)城際場與南廣間聯絡線

上行聯絡線由廣佛環線城際左線貫通車站,出站後以路基形式依次跨過3條動車走行線動2、動3、動4後以18號道岔在路基上以5.984‰的坡度與南廣左線接軌(對應貴廣里程DIK798+265.92),設定線路所。上行聯絡線L1全長2.064km。

下行聯絡線由廣佛環線城際右線貫通車站,出站後以隧道形式依次下穿動2、動3、南廣左線、動4、貴廣左右線、南廣右線走行線後,轉至貴廣南廣線右側以18號道岔在路基上以5.984‰的坡度與南廣左線接軌(對應貴廣里程DIK798+265.92),下行聯絡線L2全長2.00km。

城際場至南廣間上行聯絡線里程:L1CK0+000~L1CK2+064.39(對應貴廣DIK798+265.92);

城際場至南廣間下行聯絡線里程:L2CK0+000~L1CK1+999.88(對應貴廣DIK798+265.92)。

2)南廣與西部沿海鐵路反發線

南廣與西部沿海鐵路在佛山西站有部分折返列車,為減少列車對車站西咽喉的切割,提高車站咽喉的通過能力,修建該反發線。

該反發線自車站客專場西咽喉引出後,在南廣下行線左側向西,依次跨過桂丹路,在貴廣DIK793+200處跨過貴廣南廣4條正線後轉至南廣上行線右側,繼續向西以48+80+48m孔跨跨過佛山一環後在貴廣DIK791+400處以18號道岔接上南廣右線,反發線全長2.868km。

南廣反發線里程:NZCK0+000(對應貴廣DIK794+244.87)~NZCK2+868.004(對應貴廣DIK791+400.50)。

3)動車走行線

佛山西站動車運用所分設為客專和城際兩個動車運用所,兩個運用所分別獨立,城際場與城際運用所間修建上下行動車走行線Z1、Z2,客專場與客專運用所間修建上下行動車走行線Z3、Z4。

城際場上行動車走行線Z1起點在城際場到發線上接軌,對應貴廣里程DIK796+099.88,終點里程Z1CK1+785.265,全長1.785km;

城際場下行動車走行線Z2起點與城南下行聯絡線起點相同,對應貴廣里程DIK796+281.53,從車站引出後,上跨城南下行聯絡線,再依次下穿廣佛環正線、城南上行聯絡線,接入城際動車運用所,終點里程Z2CK1+614.6,全長1.614km;

客專場下行動車走行線起點Z3CK0+000對應貴廣里程DIK796+026.21,該動車走行線從車站到發線引出在與貴廣正線並行上跨城南下行聯絡線,再依次下穿廣佛環正線、城南上行聯絡線後,接入動車運用所,終點里程Z3CK1+906.675,全長1.907km;

客專場上行動車走行線起點Z4CK0+000,對應貴廣里程DIK796+092.73,從車站到發線引出後在南廣左線與貴廣左線之間與貴廣線並行一段後,迅速以24.06‰的大坡度下降,採用隧道形式上跨城南下行聯絡線後,在下穿南廣左線與城南上行聯絡線接至動車運用所,終點里程Z4CK1+846.43,全長1.846km。

5.橋樑工程

新建特大橋3座計8025.65m,大橋1座,橋樑長度495.53m。

6.軌道

車站到發線按有碴軌道並按一次鋪設無縫線路設計。高速聯絡線採用60kg/m鋼軌,到發線、動車段出入段線採用60kg/m鋼軌,均採用無縫線路。其它站線、次要站線採用50kg/m有縫線路。

7.路基

佛山西站路基工程均為站場路基,路基全長約1.2km,其中挖方地段正線長度約為1.02km,約占路基長度的85%;

聯絡線路基長度為0.85km,占聯絡線線路總長的16.44%;

走行線線路挖方地段基長度為1.941km,占聯絡線線路總長的53.47%;

動車所場區均為路基全長約2.29km。

8.隧道工程

佛山西站與動車所共有四條走行線,其中動車走行線Z1、Z2、Z3、Z4各分布隧道一座;佛山西站與貴廣南廣線的下行客車聯絡線分布一座隧道。

9.無線通信

新建GSM-R移動通信系統。

10.電氣化

新建佛山西混合變電所1座(貴廣鐵路擬建的佛山西牽引變電所、城際鐵路新建佛山西牽引變電所、電力10kV變配電所三所合建);新建動車運用所開閉所1座。

11.設計時速

引入本站的貴廣、南廣、西部沿海、廣佛肇及廣佛環線城際鐵路按時速200km/h速度目標值設定,但在本工程範圍內限速160km/h;站內的南廣折返線、城際場與南廣線間的聯絡線、動車走行線按時速80km/h速度目標值設定。

12.暖通

車站站房空調系統採用集中空調,冷源採用水冷冷水機組+冷卻塔,室內末端公共區採用組合式空調器,辦公及管理用房區採用風機盤管加新風系統,新風采用全熱新風換氣機;售票室、貴賓室空調採用變製冷劑流量,新風采用全熱新風換氣機;通信信號信息系統設備用房採用基站精密空調。

乘務樓、乘務員公寓設集中式空調系統,冷源採用水冷冷水機組+冷卻塔根據室外氣象條件人工啟停控制;工藝性空調、居住建築和其它場所舒適性空調採用分散式空調系統,採用變頻分體空調、基站精密空調,根據室內環境狀態人工或自動啟停控制。

熱水供應採用太陽能加空氣源熱泵方式,充分利用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根據室外氣象條件開啟空氣源熱泵輔助供熱。

貴廣鐵路採用補償彈性鏈型懸掛,其餘全部採用全補償簡單鏈形懸掛。

地理位置

佛山西站地理位置佛山西站地理位置
根據《佛山西站站區規劃研究》的報告顯示,佛山西站即佛山新火車站,選址在南海獅山與羅村交會處,距離禪城約8公里,距離佛山機場約1.5公里,東鄰羅村大道,南抵桂丹路,西接工業大道,北靠興業路。佛山西站東西跨度約2.2公里,南北跨度約1.9公里,總占地面積約4平方公里。

總圖規劃

工程位置關係詳見出站層平面圖工程位置關係詳見出站層平面圖
建成後的佛山西站綜合交通樞紐設計定位為:集鐵路、城際線、捷運、公交、長途巴士等多種交通方式高效、集成的綜合交通客運樞紐。

根據《佛山西站綜合交通樞紐概念性設計》,本項目配套交通設施布置在鐵路下蓋站房兩側(地面),實現無縫換乘要求。主要包括公交場站、計程車站場、自備車停車場、長途客運站等。配套交通設施現階段僅預留接駁條件,不計入本工程範圍。

(1)外部城市交通環境

佛山西站片區南抵桂丹路、西靠工業大道。北至興業路,東鄰興塱路。快速路與主幹道整體形成“雙環結構”,內環為“疏解環”,外環為“暢通環”。次幹路形成“三縱三橫”結構,“三縱”為規劃縱一路、站場西路、站場東路;“三橫”為規劃橫一路、站場北路、站場南路。規劃與鐵路進站廳相連的高架車道相連,高架車道從車站南北廣場進站廳平台伸出,與疏解環通過上下匝道相連。

(2)站區道路

站房南側站區被站場西路、環站南路及站場東路所圍繞,由這三條路向站房南側車場各設定出入口,作為車流主要交通。站房北側區域被站場西路、環站北路及站場東路所圍繞,由這三條路向站房北側車場各設定出入口,作為車流主要交通。東西廣場通過站場西路、站場東路及周邊道路相互連通。

(3)各類道路交通流線

在外部交通的組織中,我們按照“公共運輸優先”的原則,將捷運出口儘量靠近站房。公車位於東西廣場上近站房位置接送旅客。各類送站車輛自站前主要道路進入車站區,經匝道到達南北兩側的基本站台落客區(高架方案),分類停靠下客後至地面匝道離站,計程車可沿站區內東西兩側道路駛入計程車蓄車區排隊,載客後經出口離站。社會車從站場東路、站場西路分別進入社會停車場,等候接客後離開。長途車站位於廣場西南側,車輛通過站場西路直接進出站。

(4)城市軌道交通

規劃的捷運3、4、11號線將接入佛山西站,以南北方向穿過佛山西站,站台以及站廳布置在捷運專項設計中考慮。站廳層出入口毗鄰佛山西站出站廳,與進出站客流聯繫便捷,方便換乘。

城市樞紐

佛山西站總規劃為10站台23線的佛山重要綜合交通樞紐。其中預留6站台15線規模的高鐵站場,佛山市規劃部門稱,佛山西站將打通西南、西北快速通道,通過沿海鐵路將實現與東部沿海區的聯繫,利用武廣鐵路實現與中原地區乃至首都北京的聯繫,意味著“佛山將融入全國高速鐵路網”。

佛山西站建成後將與廣州、廣州東和廣州南及廣州北站共同形成廣州鐵路樞紐客運“四主一輔”的新格局。

佛山西站:辦理部分武廣高鐵、廣深港高鐵、貴廣、南廣鐵路始發終到A、B類列車,廣佛肇城軌部分始發終到城際列車。

廣州南站:主要辦理武廣高鐵、廣深港高鐵、貴廣、南廣鐵路、廣東西部沿海鐵路大部分A、B類始發終到客車。

廣州站:主要辦理京廣線、廣茂線、貴廣線、南廣線始發終到普通列車,各方向經本站至深圳、惠州方向通過列車。

廣州東站:主要辦理廣深線深圳、惠州方向客車始發終到作業。

廣州北站:辦理部分武廣高鐵始發終到A、B類列車,京廣線過路普通列車。

佛山西站建成後,佛山舊火車站將成為軌道交通的樞紐站。

交通配套

作為廣佛都市圈乃至珠三角地區的重要鐵路客站之一,佛山西站將計畫引入貴廣鐵路、南廣鐵路、佛山西至陽江鐵路、廣佛肇城際、廣佛環城際以及城市軌道交通3、4、10號線等多條軌道交通線路,建成後集鐵路、城際線、捷運、公交、的士、長途巴士及其他客運等各種交通方式為一體,作為廣州鐵路樞紐的主站之一,形成高效能的交通運輸方式,是珠三角連線大西南地區的重要鐵路客運樞紐,也是服務整個佛山市乃至廣佛都市圈的門戶。

佛山西站還有望與珠三角新幹線機場對接。陳衛東介紹,目前機場暫定選址在高明,一旦機場確立選址後,將會結合其建設情況,研究鐵路樞紐與機場之間的聯繫,以規劃、設定佛山西站至機場的快速鐵路通道,進一步輻射、帶動粵西地區發展。

對於有市民關心的公共運輸配套情況,陳衛東表示目前多個部門正在研究相關方案。此外佛山西站還將利用廣珠鐵路客運化改造,在丹灶設定聯絡線,將深茂高鐵引進至佛山西站,將深圳、茂名、湛江等方面的客流,通過改造後的廣珠鐵路連線至佛山西站。

公交配套

公交線路名稱 公交起點站 起點站首末班車時間 公交終點站 終點站首末班車時間
G1路 佛山西站 6:30-22:30 捷運金融高新區 6:30-22:30
G5路 佛山西站 6:30-22:30 南海車站(家天下廣場) 6:30-22:30
G12路 佛山西站 6:00-22:00 嶺南大道公交樞紐站 6:00-22:00
K3路 佛山西站 6:30-19:00 嶺南大道公交樞紐站 6:30-19:00
K340路 佛山西站 8:00-21:30 樂從交通中心(樞紐站) 6:30-20:00
100路 佛山西站 6:15-22:00 東方廣場北門總站 6:15-22:30
158路 佛山西站 6:30-22:30 嶺南大道公交樞紐站 6:30-22:30
165路 佛山西站 6:30-19:00 佛山家博城總站 6:30-19:00
佛200路 佛山西站 6:30-22:30 滘口客運站 6:30-22:30
206B路 佛山西站 6:00-22:30 官窯汽車客運站 6:00-22:30
225路 佛山西站 6:30-22:30 西樵汽車客運站 6:30-22:30
238路 佛山西站 6:15-22:30 和桂工業園A區 6:15-22:30
241路 佛山西站 6:30-22:30 丹灶汽車客運站 6:30-22:30
242路(臨) 佛山科技學院北院 6:30-19:30 佛山科技學院北門 6:30-19:30
249路 佛山西站 6:00-22:30 九江汽車客運站 6:00-22:30
261A路 獅山公交換乘中心 6:00-22:30 南海萬科廣場(南桂路捷運站) 6:00-22:30
500路 佛山西站 8:00-20:30 高明客運站 6:25-18:30
600路 佛山西站 8:00-22:30 三水汽車站 6:30-20:30
610路 佛山西站 8:30-20:30 樂平鎮行政服務中心 6:30-18:10
616路 佛山西站 6:30-19:00 百威大道 6:30-19:00
620路 佛山西站 7:00-17:30 三水萬達廣場 7:00-17:30
南高05路 佛山西站 6:30-22:30 紅沙生活區樞紐站 6:30-22:30
南高14路 獅山公交換乘中心 6:30-22:30 華南電光源市場 6:30-22:30
快1路 獅山大學城 6:30-19:30 桂城捷運站 6:30-19:30

建築方案

據介紹,此次設計方案競賽共吸引了9家設計單位報名,其中7家拿出了競標方案,規劃部門經過初期篩選確定三家設計單位參加昨日的專家評審,三家設計單位分別推出“生長之樹”、“嶺南庭院”和“花開並蒂”三個方案。經過專家三輪投票後,最終一號方案“生長之樹”的得票數最多。市城鄉規劃局副局長顧耀輝表示,1號方案在與城市功能對接利用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而其他兩個方案則基本上沒有涉及。

規劃部門相關負責人還透露,西站目前暫未有動工時間表,但根據此前計畫,佛山西站一期工程將會貴廣、南廣高鐵同步投入使用,因此佛山西站工程將需要儘快啟動,希望能同步建成。

方案1:生長之樹

生長之樹生長之樹
“生長之樹”,改變以往強調飛機景觀的大屋頂的設計理念,以交通之核(綠化轉換中庭)為根,打造所有交通參與者都可以享用的視覺盛宴——“生長之樹”車站建築,進一步向兩側延伸,形成車站片區景觀之林和南北生態軸線。

“生長之樹”整個建築採用低碳概念,建築頂端採用玻璃的材質,晶瑩剔透,有如一朵白玉蘭。

專家點評:

1號方案土地容積率高達6.2,在土地資源寶貴的現代社會很有必要,此外,方形結構也易讓人產生方向感。

嶺南庭院嶺南庭院
方案2:嶺南庭院

“嶺南庭院”採用了嶺南特色建築常見的庭院式設計,從正面看去,整個佛山西站核心建築的頂端有如祖廟的頂部,重檐起伏,又蘊含了“佛韻”如雙手合掌略開,而從側剖面看去有如“百舸爭流珠江競帆”的龍舟,建築左右兩側採用的檐式翼展,暗喻佛山“崇文尚武、禮儀之邦”的精神理念,而架空層的設計可以讓乘客候車區形成通透的視線空間,也有利於嶺南地區氣候下建築內的採光和通風。

專家點評:

2號方案中,只有停車場有上蓋,而公交站場卻沒有,應考慮到公共運輸設施的便利性和人性化,市民才樂意使用公共運輸資源。

花開並蒂花開並蒂
方案3:花開並蒂

並蒂蓮寓意著廣佛同城化的理念。該方案將佛山西站的頂部為兩朵盛開的蓮花,這兩朵蓮花之下是蓄水層,蓄水約40~50厘米深,通過自循環在蓄水層進行緩慢流動,可以隔開太陽的熱量。每朵蓮花上各有一滴“露珠”,起到通風透光作用。據設計方介紹,透過水滴,夜晚,在下面候車的旅客可以看到點點星空,白天,由於水的流動,折射夢幻的光影效果。

專家點評:

在功能發揮上,3號方案做得最為出色,95%的乘客200米範圍內換乘,車輛在5分鐘內可上周邊高速或快速路。

建設歷程

2012年6月21日佛山市政府常務會議會議通過了《佛山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前期工作方案》,決定立即啟動相關前期工作。佛山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分為國鐵車站與樞紐兩個部分。其中國鐵車站部分由鐵道部主導開展規劃設計、建設工作;樞紐部分包括城際(城市)軌道、各種交通接駁設施、車站廣場、樞紐物業、配套市政道路等,以地方政府為主導並組織開展相關規劃、設計、建設及運營。

根據方案,佛山市將在2012年7月底前完成前期諮詢,8月底前完成總體設計單位招標,並啟動項目建議書、工程可行性研究報告、初步設計的編制工作,爭取年底前完成所有項目的立項審批工作。

作為珠三角地區及城際主要客站的佛山西站於2013年2月26日正式開工建設,2017年6月底全面建成。

2017年3月30日下午,佛山西站建設現場,佛山南海組織廣鐵集團、佛山市軌道辦、南海區相關職能部門及建設單位200多人,召開誓師大會。南海區各相關部門、單位,佛山西站各建設單位均簽下確保佛山西站如期投運的“軍令狀”。

2017年8月18日,佛山西站正式開通客運功能。

社會影響

高新區:欲借站造城

沿著招大路向科技東路進發,沿途有很多工廠,尤其到科技東路一片時,附近有不少高端廠房,跟之前招大片區的低端廠房形成鮮明對比。這裡是南海高新區南園工業區,有多家大型企業在此,比如雪萊特光電也在這一片區。從科技東路再轉入佛山一環,再進入桂丹路,沿路還看到有華南國際光電產業城、省新光源產業基地等多個大型行業聚集地。佛山西站正好位於獅山佛山國家高新區核心園區。

按照近期公布的《佛山國家高新區創新發展三年行動計畫》,佛山西站成為高新區最佳化產業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根據該計畫,佛山高新區南海中部片區加快構建“三城四園三基地”的產業布局。所謂三城,指以佛山西站為核心的交通樞紐城、產業智庫城、佛山汽車產業城。圍繞佛山西站,高新區將主要打通獅山與羅村、大瀝主要交通節點,藉此進一步完善一汽大眾項目為核心的汽車產業城的路網。由於目前佛山國家高新區核心園區的管理人員職位未定,相關人士表示具體的佛山西站的計畫等人事確定後再告知媒體。

電光源企業:會帶動產業發展

規劃中的佛山西站,位於羅村大道旁,這裡電光源產業發達,集聚了眾多燈具、LED等電光源企業。“最為顯著的影響,就是這裡的商業氣氛會越來越濃。商業的發展會帶動產業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