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化禪寺

佛化禪寺

安徽省九華山五大古寺之一的佛化禪寺,初名景福院,又名福海寺。

簡介

1965年寺院尚住有僧人,後來易為民宅。1994年寂雲法師不忍佛地遺棄,發願重建古剎,行持地藏大願,修法治病收回寺產,並改寺名為佛化禪寺。寺內有釋照法真身一座。

生於清朝同治年間的釋照法比丘尼,因年老生病,由游僧轉交佛化禪寺住持釋寂雲法師贍養,即禮寂雲法師為師。寂雲法師為其消災超度治病,四個月後康復,即能精進念阿彌陀佛。平時少言寡語,心地清晰,三年後面顏返童。照法師太心地慈悲,凡來朝看她的善信,均為其拍頂加持,病苦者為其按摩推揉解痛,行菩薩道濟世間疾苦。

1996年8月,寂雲法師已知秋稻黃,照法師太要走,即祈禱佛菩薩,為其消災延壽,增壽六年,精進修行至2002年11月20日子時圓寂,年136歲。11月26日始坐蓮花缸中,五年後開缸,肉身不壞,後人即裝金供奉。

禪寺依山傍水,風景秀麗,為八葉蓮台之勢。昔時,相傳寺前有唐僧手植二棵松樹,今已無存,山門題唐僧記云:“唐時種松松不古,到今雖古亦無松。五釵萬樹無人看,好古空勞說老龍。”宋朝時印度悉檀大和尚來朝山講經傳法,曾贊此寺勝景曰:“路入轉幽處,渾疑別有天。虬松雖變幻,牛石尚睡眠。驟過一陣雨,鳴飛七步泉。望中千點雪,白露立平田。”傳聞宋代法海大和尚在寺講經時,突由天空飛來巨鍾一口,當地眾所周知,鐘上有梵文,三個漢字為:“飛來鍾”。宋代朝廷賜額名為“福海院”,是千佛道場,屢開三壇大戒。

如今大雄寶殿已重建。前廊八根青草石龍柱,上雕十八羅漢,滿堂白色花崗岩柱。大殿已完成彩繪、千佛頂裝金,現正在建造三尊11米高大銅佛像、文殊普賢菩薩銅像及十六尊者銅像。按照整體規劃待建地藏寶殿、圓通寶殿、天王殿、藏經樓、釋照法肉身寶殿、鐘鼓二樓、大寶塔、大雄寶殿前如來八塔、僧寮、齋堂等建築。

荷擔如來家業,行菩薩道濟世間疾苦,弘法利生,佛化禪寺建設工程浩大,如有海內外高僧大德、善信同仁,發菩提心,植大福田,樂善資助,福聚無量,佛力攝受,同生極樂,大覺成佛。

佛化禪寺現任住持為寂雲法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