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田鄉

余田鄉

余田鄉位於桂陽縣西北部,鄉治余田圩距桂陽縣城37公里。轄余田、鐵爐、上塘、海塘、虎子帶、下沖、金坪、覺山、槐江、樟龍、上橋、下橋、鍾家、碼頭、大良、吉利、小田、江里、增家、力坪、匡家21個行政村,總人口2.4萬人。2012年湖南省行政區劃調整公告(3號),桂陽縣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如下:將飛仙鎮、余田鄉、十字鄉、古樓鄉成建制合併,設立舂陵江鎮。以原飛仙鎮、余田鄉、十字鄉和古樓鄉的行政區域為新設舂陵江鎮的行政區域,舂陵江鎮轄62個建制村、4個居委會,總面積258.09平方公里,總人口9.34萬人,鎮人民政府駐飛仙橋(原飛仙鎮人民政府駐地)。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余田鄉位於桂陽縣西北部,鄉治余田圩距桂陽縣城37公里。轄余田、鐵爐、上塘、海塘、虎子帶、下沖、金坪、覺山、槐江、江龍、上橋、下橋、鍾家、碼頭、大良、吉利、小田、江里、增家、力坪、匡家21個行政村,總人口2.4萬人。鄉境內交通發達,有餘田河壩1處,小水庫6座。烤菸是該鄉的支柱產業之一,每年生產優質烤菸3萬擔以上,又是桂陽縣玉米、黃豆主產區,年產量均達1000噸,有馬尾松基地4500畝,有珍稀名貴的柔毛油杉,該樹為湖南省內外罕見。

經濟發展

余田鄉境內基礎設施完善,文教衛事業發達,2002年投資近1000萬元建成了余田新市場,為把余田建成桂陽縣西部地區的物流中心之一打下了良好基礎。全鄉國內生產總值每年增長率均在15%以上,經濟實力逐漸增強。

境內主要礦產有錳、鐵等儲藏豐富,極具開採價值。鄉西南一天然湖泊“鑑湖”旁有一清鹹豐年間建的古書院,保存完好,經招商投資裡面建有青雲寺,是集旅遊、休閒、宗教文化於一體的農村風景點。

舂陵水流經該鄉西、南、東三面邊境,沿岸有仁和圩、孫家、何家、馬頭、叟村、下沖、上汾、石壁下等交通、生產渡口,歷史上雖有航運之便,但河床低、無灌溉之利,故該鄉屬老旱區。

1966年,余田河壩建成後,乾旱面貌有所改變;河壩發電,大部分村組已有電燈照明。

該鄉婦女素有勞動習慣,除帶小孩和做家務外,田土中的農活無不參加,故舊志有“婦女勞動類男子”之稱。

鄉境西南有鑑湖書院,清末至民國時期為西河、三正兩大團(鄉)文化搖籃,現仍為余田鄉中學校址。

鄉鎮發展

余田鄉黨委、政府把發展生豬養殖作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突破口,強化服務意識,採取各種措施,通過鼓勵農戶規模養殖,全鄉養殖大戶大幅增加,標準化養殖場不斷擴大,並組建了全縣第一個生豬養殖合作社——“大蓮生豬合作社”,以合作社為載體,全鄉“合作社+農戶”的養殖格局基本形成,養豬專業戶發展到36個,年出欄3000頭以上的有4戶,1000頭以上7戶,生豬養殖小區2個,全鄉全年出欄生豬30000多頭,促進了全鄉生豬養殖業健康快速發展。

一、主要做法

1、領導重視,措施到位。鄉黨委、政府按照“一村一品、一片一品”原則,把發展生豬養殖作為農民除種植烤菸外另一項創收重點來源來抓,成立了生豬養殖發展領導小組,建立了領導責任制,大蓮、余田、海塘等村都制定了發展規劃。同時加大宣傳力度,營造氛圍,讓幹部民眾了解政府扶持政策,做到發展有規劃,養殖有規模。

2、多方籌資,加大投入。政府多方籌資,採取集體、個人集資以及信用社貸款等多渠道融資方式,大力扶持生豬養殖和養殖新技術推廣,助推了全鄉養殖業的發展。2010年,信用部門對養殖大戶共發放貸款230餘萬元,組織農民自籌資金1400餘萬元。

3、科技養殖,提高效益。品種改良是發展養殖業,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手段。一年來,我們組織畜牧及動物防疫等部門竭成為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和服務,並幫助他們引進了優良品種,實行檔案管理,引導農民轉變“粗放飼養”方式,確保了養殖戶養殖牲豬口種優良,經濟效益提高了20%。。

4、成立養殖合作社,提高組織化程度。鄉政府牽頭全鄉7名養殖大戶成立了桂陽縣第一個生豬養殖合作社——“大蓮生豬合作社”,形成利益共沾、風險共擔的內部機制,並且動員和鼓勵分散養殖戶加入合作社,做到養殖戶之間的互相幫助、自我管理,提高了養殖業的組織化程度和整體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

二、取得成效

1、基地建設初具規模,市場化生產快速提高。初步形成了以大蓮生態園、余田—海塘為中心的2個養殖基地,註冊了“大蓮生豬合作社”。全鄉飼養生豬常年存欄達15000萬餘頭,年出欄3萬頭,2010年全鄉生豬養殖總收入5000萬元,純利潤550餘萬元,為生豬養殖產業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生豬養殖過程中科技含量提高。依靠科技,生豬養殖水平得到較為全面的提高,許多先進的養殖技術如人工授精、良種引進、配合飼養等得到有效的推廣,從而提高了畜產品的質量,進而增加了其附加值。

3、生豬防疫工作和畜產品安全意識有所加強。余田鄉自大力發展生豬養殖業以來,民眾對動物的防疫、檢疫工作重視程度有了很大提高,鄉動物防疫站也全力以赴,增強了工作責任感,春秋防疫密度均在99%以上,生豬病死率在0.1%以下,畜產品安全有保障。

4、民眾的養殖積極性得到很大提高。由於鄉政府的大力宣傳和效益促動,那種“養牛為犁地,養豬為過年,養雞為多零花錢”的傳統觀念得到改變,走上了一條由單純養殖向效益養殖的路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