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曉鵬

余曉鵬

男 漢 畫家。1944年出生江蘇南京人,南京市擁軍模範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哲經系名譽教授。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書畫客座教授,師承南京著名書畫大師李味青,得李味青真傳為其高足。青出於藍而別於藍.59年在南京藝術學院深造一年。為當今畫壇又一畫菊名家.

簡介

男 漢 畫家。1944年出生江蘇南京人,南京市擁軍模範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哲經系名譽教授。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書畫客座教授,師承南京著名書畫大師李味青,得李味青真傳為其高足。青出於藍而別於藍.59年在南京藝術學院深造一年。為當今畫壇又一畫菊名家.
其代表作“奔馬墨菊”南京日報88年11月2日“余曉鵬和他的百馬圖”作了宣傳報導。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劉勃舒見其畫後連聲稱好,當即揮毫相贈5尺巨幅飲水馬。著名畫家陳大羽題字“騏驥千里”。當代草聖書法大師林散之題字“八馬奔風 雄駿向前”。91年1月9日人民日報國內版,93年8月2日人民日報國內版,98年3月12日人民日報國內版,97年6月13日解放軍報,98年2月27日解放軍報,99年5月14日解放軍報,97年8月23日中央台宣傳介紹作品及事跡,99年7月29日中國書畫報作了大幅報導。各地電視台及全國各種報刊雜誌宣傳報導近百次。有“江南墨菊王之稱”。周恩來紀念館、徐悲鴻紀念館、林散之紀念館收藏其代表作松菊圖和雙鉤墨菊圖,個人傳錄
被收入《世界華人文
學藝術界名人錄》。

媒體報導

余曉鵬:八馬奔風 雄駿向前

2010年09月21日 上午 08:22:52 來源:中國報導網
“八馬奔風,雄駿向前”是當代草聖林散之看了江蘇著名畫家余曉鵬的八駿圖後欣然題詞。余曉鵬除了墨菊自成一家,被譽為“江南墨菊王”外,其筆下駿馬造型準確,筆墨簡潔 ,生動活潑,別具一格,觀之讓人精神振奮,思緒萬千。

余曉鵬紮根傳統,深入傳統,以全身心融入中國水墨畫的沃土中去吸取營養,在傳統基礎上去開掘自己的藝術空間。他用自己的筆墨風格去書寫內心豐富的情感世界。他敢於創新,敢於釋放筆墨,敢於在畫面中注入更多心靈煥發的東西,用自己的理念去感悟筆墨,喚醒筆墨。在筆墨運用,色彩運用和畫面構成結構上,都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余曉鵬的奔馬,清新,高雅,流暢,明潔。無論單馬,雙馬,群馬,每幅都用筆極簡,既追求飄逸和飛揚的韻致,又富有強烈的時代特徵。他筆下之馬放筆直取,乾淨利落,一氣呵成,每匹馬都龍騰虎躍,氣勢逼人。作品不取任何襯景,明暗對比強烈,構圖均衡飽滿,近馬肌肉健滿,清晰可見;遠馬簡單幾筆,形體盡顯,呼之欲出。
余曉鵬的奔馬是他內心情感之馬,是毫無做作的自然之馬。他的作品突出筆墨瀟灑自由發揮,突出畫面簡潔純淨之美,突出構圖虛實張弛之妙,突出馬的自由奔放。他的作品雖然沒有襯景,卻在大片空白中營造出微妙的意境變化,仿佛在空曠遼闊的草原中自由馳騁,含蓄地傳達出不盡的幽思與濃濃的畫意。難怪著名書畫家林散之、沈彬如、陳大羽 以及中國畫研究院院長劉勃舒等看了余曉鵬的馬後,均讚嘆不己,紛紛慷慨留墨讚美。
“七十而立,八十而變,九十而化”。余曉鵬藝術上正值而立之年,在此成就上日臻化境,定能為中國畫的創新增添精彩一頁。余曉鵬:墨海丹青抒情懷

2010年08月12日 上午 10:33:34 來源:新華網
讀了余曉鵬的畫,我的思緒不但在畫家營造的藝術氛圍中激情蕩漾,而且一股清新、高雅之風撲面而來。他的作品意境新穎,氣脈相通,情懷感人,每件作品熱情洋溢,內涵豐富,細部描繪與整體構圖相互結合,用筆有法,取墨成意,使花草樹木,奔馬雄鷹,蜂鳥蟲蝶等充滿靈性,流淌出空靈的生命氣象和無盡的精神境界。

余曉鵬1944年出生,師承著名書畫家李味青。余曉鵬重視傳統繪畫,師承經典,博採眾長,以豐厚的繪畫傳統作為自己藝術生長之根。他學古而不泥古,而是取古人之法,融入當代的情感和審美意識。在吸取傳統精華基礎上,深入生活,走進自然,借古開今,不斷創新,使他的作品呈現出一種新鮮感,哲理感,從而彰顯出從傳統中蛻變出的筆情墨韻與生機盎然景象。
余曉鵬的畫,既沉穩、厚重,又活潑、潤澤。其筆下奔馬,豪情萬丈,精神激昂,群馬奔騰如排山倒海,一瀉千里之勢;雄鷹大氣磅礴,盡顯高瞻遠矚,英雄奮發之氣;雄雞仙鶴更是氣韻傳神,栩栩如生;他的墨菊別具風格,風搖影移,清香怡人,讓人觀後愛不釋手,浮想聯翩,其中�含哲理讓人情感滌盪。《自古丹青都點染,此中清性有誰同》筆力雄健,墨韻生動,構圖新穎。整幅作品勾線乾淨利落,墨、色乾濕相間,呈現一種氣貫通神的藝術效果。畫家以簡約、通靈的筆法,用閒淡、超逸的境界將自己的情感、意緒、心境融於筆端,顯於紙上。此時的菊花,畫家所表現的已不是它的外在之美,而是通過畫家的內心世界,把自己的個人素養,思想境界,哲學觀念,審美意識,道德品格等全部寄於筆墨之間,讓人領悟到的是藝術之外的一種境界:百花已凋零,菊花依然燦爛,它雖無出人頭地之念,卻讓人永遠銘記於心。自古以來,文人墨客,以菊詠詩作畫不計其數,以菊隱其品格人皆為之。而余曉鵬把人們的審美欲望,精神追求全部融於一體,呈現出一種大雅大美之風。盛夏觀其墨菊,洗去心頭火氣、燥氣;冬日看其墨菊,那花葉茂盛,鮮花盛開,讓人精神倍增;春觀其作,百花齊放,心情開朗;秋菊盛開,更如身臨其境。能讓人從此作品中體悟如此妙境意趣者,此非藝術之升華而不為,“江南墨菊王”余曉鵬,此美譽果不虛傳。
清人石濤曰:“墨非蒙養不靈,筆非生活不神。能受蒙養之靈而不解生活之神,是有墨無筆也;能受生活之神而不變蒙養之靈,是有筆無墨也;兼而得之,是謂有筆有墨也。”余曉鵬筆精墨妙,筆墨恣肆靈動,其筆墨布局已不是簡單的點、線、面的堆砌。處處體現出他對簡而愈厚,艷而不俗,縱而不亂,靜而愈動的追求。賞其作品,可領略到畫家從大自然的雄渾、奔放之中求索靈秀與真誠,清新與奇趣,感受到畫家既守望筆墨的傳統家園,又積極創新展現時代精神面貌,努力創造出新的筆墨表現形式,揭示中國畫的深層內涵。難怪一代大家林散之、陳大羽等生前看了他的畫後深有感悟,紛紛留下墨寶予以鼓勵。
花香自引蝶紛飛。余曉鵬的作品在中國畫這一傳統領域中營造出一塊屬於他自己的陣地,贏得了人們廣泛讚譽。《人民日報》、《解放軍報》、《新華日報》等近百家媒體報導過他的藝術事跡,僅《人民日報》就達10次之多,這在書畫界是屈指可數的。面對榮譽,本來就不喜張揚的余曉鵬更加謙虛謹慎,戒驕戒躁,在追求與創新中不斷激發自己,省悟自己,提升自己。無論國家高幹還是市民百姓,部隊首長還是普通士兵,只要向他索取作品,他都認認真真,一絲不苟,視藝術為生命,不搞半點馬虎,不搞應酬對付,其人品藝品,皆為 余曉鵬現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南京政治學院哲經系名譽教授,解放軍國際關係學院書畫客座教授。其作品廣泛刊登於《南京日報》、《解放軍報》、《中國書畫報》等眾多媒體;周恩來紀念館、徐悲鴻紀念館、林散之紀念館等許多團體(館)個人收藏其作品;個人傳錄被收入《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等眾多大型藝術專輯。

圖文記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