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家

余家,重慶市萬州區轄鎮。清代至民國初為大周里一甲,1927年置余家鎮,1942年改余家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於區境西北部,距區府37公里。面積78.2平方公里,人口3.4萬。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薯類。特產柑橘。養殖桑蠶、生豬、家禽、淡水魚。余家柚為省名優水果。原中顧委委員曹禮周、解放軍某基地司令員李少白將軍、廣西軍區司令員劉文亮將軍均出生於此。

重慶市萬州區轄鎮。清代至民國初為大周里一甲,1927年置余家鎮,1942年改余家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復置鄉,1992年建鎮。位於區境西北部,距區府37公里。面積78.2平方公里,人口3.4萬。公路與318國道連線,達(川)萬(縣)鐵路過境並設有火車站。轄萬安、民安、柏桐、白竹、安平、百園、白洞、九龍、饒家、余家、氣陽、大地、清明、團地、鑼灣、關龍、鳳池、五鳳、五一、白池、百福、三河、馬桑、李埡24個村委會和趙家壩、老街、岔路口、關龍4個居委會。企業有建材、農產品加工等廠。農業主產水稻、小麥、玉米、薯類。特產柑橘。養殖桑蠶、生豬、家禽、淡水魚。余家柚為省名優水果。原中顧委委員曹禮周、解放軍某基地司令員李少白將軍、廣西軍區司令員劉文亮將軍均出生於此。
余家鎮位於重慶市第二大城市萬州區西北部,距萬州主城區50公里,東與開縣毗鄰,西與梁平連界,北與開江接壤,幅員面積139.8平方公里,轄20個村,5個居 委會,總人口5.8萬人,其中城鎮人口1.73萬人,城鎮規劃面積4平方公里,現建成區面積1.8平方公里。系重慶市中心鎮、萬州區經濟強鎮。
余家是萬州、梁平、開縣、開江四區縣結合部的交通、文化和經濟中心,也是毗鄰八鎮鄉的物資集散地,現已形成三個專業市場(工業品、農產品、手工製品)、四條特色街(餐飲文化娛樂、建築建材、汽車機車修理、家用電器批零),有個體工商戶470戶,企業65家,城鎮基礎設施配套,功能完善。
●歷史沿革
余家鎮成立於1992年,由原橋亭區公所下轄的余家鄉、關龍鄉合併而成,是原萬縣橋亭區公所的主要承襲者;同年,原橋亭區公所下轄的邵家鄉併入鐵爐鄉。2004年萬州區再次進行建制調整,鐵爐鄉併入余家鎮形成現在的大余家鎮。
●地形地貌
余家鎮位於鐵峰山脈和南華山脈之間的寬闊地帶,地勢南、北高,逐次由中山、丘陵過渡為平壩,最高海拔1270.9米,最低海拔251.8米。
●氣候條件
余家鎮屬亞熱帶濕潤氣候區,冬暖春早,夏熱秋涼,四季分明,降雨充沛,溫濕適度。年均氣溫21℃,年均降水量1278mm,常年平均日照1228小時、無霜期304天。
●資源狀況
土地資源:擁有耕地5.5萬畝、林地6.9萬畝、荒山7800畝、灘涂3500畝,土壤多為紫色土, PH值介於6—7.2之間。
農產品資源:余家是萬州區主要的優質稻、油菜、菸葉、蠶桑和畜禽生產基地之一,主產水稻、玉米、小麥、油菜、花生、豆類、薯類、柚子、臍橙、李等;盛產蠶繭;豬、牛、羊、雞、鴨等畜產品豐富,商品化率高。
水利資源:浦里河、關龍河流經全鎮,年總徑流量約3.89億立方米,落差820米,適宜梯級發電。
礦產資源。區域內有煤炭、硫鐵礦、石灰岩和大量可供開發利用的頁岩,煤炭、頁岩已進入規模開採階段。
旅遊資源:余家鎮幅員較廣、地貌豐富,于山川、河谷間造就了一大批奇特亮麗的自然景觀,“蘑菇雲石”、“犀牛望月”、“白洞岩瀑布”、“曬古灘古橋”、“黑漆洞竹海”等久負盛名。
●投資環境
交通:境內出境幹道全部實現硬化油化,距萬渝高速公路入口13公里,距達萬鐵路火車站20公里,距318國道28公里,距萬州深水港50公里,距萬州機場58公里。
水電:擁有125千伏供電所1個,自來水日供能力3000噸。
郵政通訊:鎮內已實現電話程控化,有行動電話地面接收站11個,郵政中心1所。
金融保險:境內現有金融機構2家,保險公司3家。
社會事業:擁有萬州區重點中學1所、萬州區農村示範中心校1所,九年一貫制學校1所,片區中心衛生院1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