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大鈞

余大鈞,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原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所副教授。1936年4月7日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省寧波市,漢族。1958年8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分配在山西省大同市第六中學任教。

余大鈞簡介

簡 介原名余大君,曾用筆名孔大鈞。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原內蒙古大學蒙古史研究所副教授。1936年4月7日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省寧波市,漢族。1958年8月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系,分配在山西省大同市第六中學任教。在其父余元???影響和指導下,對蒙古史產生濃厚的興趣。從1953年起,利用課餘時間自學了大學各門歷史課程及有關蒙古史的專業知識。

主要著作

協助父親翻譯俄文歷史資料、論著,如:《布里亞特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民族出版社,1955年)以及《普蘭·迦兒賓行記》、《史集》、《金帳汗國興衰史》。1963年2月調到內蒙古大學歷史系蒙古史研究室(今蒙古史研究所)從事蒙古史教學與研究工作,歷任助教、講師,1981年6月晉升為副教授。1985年4月調到北京大學歷史系,1989年晉升為教授。側重蒙元史、北方民族史、中亞史研究。
主要論著《論耶律楚材對中原文化恢復發展的貢獻》,《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集》,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80年12月《論阻卜與韃靼之異同》,《歷史研究》1981年第6期《〈蒙古秘史〉成書年代考》,《中國史研究》1982年第1期《史集》第1-3卷〈譯著由俄譯本譯出〉,前2卷一周建奇合譯,[波斯]拉施特著,商務印書館,1983-1986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