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華春[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講師]

何華春[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講師]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何華春1975年11月出生,祖籍湖南省長沙市人,是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講師。

個人簡介

何華春[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講師] 何華春[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講師]

何華春,女,漢族,博士,講師。1998年、2002年在中南林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獲學士和碩士學位,2005年在南京大學城市與資源學系獲博士學位。2005年1月~2005年5月作為訪問學者赴加拿大University of Waterloo 進行合作研究。2006年3月至今,任職於南京大學地理與海洋科學學院海岸海洋科學系,承擔科研教學工作。

研究領域

海岸帶資源環境遙感套用研究

海洋水色遙感與環境演變

教學工作

主講本科生課程《衛星海洋學與GIS》

參與研究生課程《海洋遙感與地理信息系統製圖》

科研項目

參與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重大橫向項目及地方性項目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0271004)“河海互動作用與蘇北平原成因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41071006)“江蘇圓陀角附近潮灘近期快速淤漲的沉積記錄與形成機理;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BK2007149)“江蘇圓陀角附近岸灘動態、海岸侵蝕風險與對策研究”; 江蘇省海洋局“江蘇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JS90專項)第一專題:近岸海域基礎調查”(2006-2009); 江蘇省海洋局“江蘇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JS90專項)第二專題:海岸帶與海島調查(2006-2009) 江蘇省海洋局“江蘇近海海洋綜合調查與評價(JS908專項)第五專題:南黃海輻射沙脊群專項調查與評價”(2006-2009); 中國南海研究院(外交部項目)“數字南海”項目; 唐山市曹妃甸工業區發展改革局“唐山市曹妃甸信息系統研製與建設”、“曹妃甸工業區GIS系統與海洋監測”項目; 主持完成江蘇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太湖流域一級保護區土地利用遙感分析”項目 指導本科生完成江蘇省高等學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畫項目(091028405) “如東紫菜養殖對潮灘地貌以及沉積作用的影響”

發表文章

范亞民,何華春*(通訊作者),吳濤等. 2010. 淮河中下游洪澤湖水域動態變化研究. 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 19(12):1397-1403 何華春,李海宇,高萱等. 2009. 渤海曹妃甸深水港老龍溝潮流通道穩定性研究—數字海洋技術的套用.海洋通報, 28(4):154-163 范亞民,何華春,崔雲霞等.2008.洪澤湖水域的環境演變遙感分析.污染防治技術,21(6):29-34 何華春,許葉華,楊競紅等. 2007. 洪澤湖流域沉積物重金屬元素的環境記錄分析,第四紀研究, 27(5):766-774 何華春,鄒欣慶,李海宇. 2005.江蘇岸外輻射沙脊群爛沙洋潮流通道穩定性研究.海洋科學, 29(1):12-15 何華春,丁海燕,張振克等. 2005. 淮河中下游洪澤湖湖泊沉積物粒度特徵及其沉積環境意義.地理科學, 25(5):590-596 何華春,王穎,李書恆.2004.長江南京段歷史洪水位追溯.地理學報,59(6):938-947 何華春,石軍南.2003.基於GIS系統的旅遊區研究.經濟地理,23(6):840-843 Zhenke Zhang, Huachun He, Haiyan Ding,etc. 2007. Discovery of Miocene Aeolian Sediments and its Paleoenvironmental Significances at Lingyan Hill of Nanjing. East China. Quaternary International, 167–168(suppl):472 (INQUA 2007 Abstract) LI Shuheng, GUO Wei, HE Huachun. 2007. Environmental changes during modern period from the record of Gaoyou Lake sediments, Jiangsu,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17 (1):62-72 張振克,謝麗,叢寧,何華春等. 2010. 近期長江北支口門圓陀角附近潮灘地貌動態變化.地理研究, 29(5):909-916 張寧,殷勇,潘少明,何華春等.2009.渤海灣曹妃甸潮汐汊道系統的現代沉積作用.海洋地質與第四紀,29(6):25-34 張振克,李彥明,孟紅明,王萬芳,何華春等.2008. 江蘇圓陀角附近潮灘沉積岩芯粒度變化及其環境意義.第四紀研究,28(4):690-694 張振克,何華春,李書恆等.中國東部中新世風塵沉積的發現及其研究意義.沉積學報,2007,25(1):116-122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