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綺蘭

何綺蘭

何綺蘭,1983年生於廣東佛山,2005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油畫系,學士學位。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2003年在廣州美術學院的新松園組辦三人油畫作品展.《風景》獲廣州美術學院王嘉廉獎學金一等獎
2005年 《大花球》、《交流》、《桌面》參加第二屆成都雙年展—新人特展《大花球》
2006年 《探頭笑》入選嘉德06冬季大拍(最年輕畫家),成交1.1萬元(90X130cm )
2007年 《一點一滴地豐盛》《發芽》參加北京798正當代藝術會展; 《一點一點地豐盛》入選上海百人油畫展;
2008年 《暖火》《歡樂頌》《由心而發》入選“光與鹽”主題藝術大展。入選廣州知名藝術推廣機構原子空間畫廊主辦的“畫姿招展”——青年女畫家作品聯展。

人物介紹

來自神的啟迪 ——何綺蘭的油畫

文、熊斌

上帝造每個人都很公平,也非常奇妙。有些人擁有驕人的外表,有些人擁有很好的口才,有些人則擁有超人的智慧……而那么一小部分被造者則擁有其獨特的個性優勢,同時又失去大多數人的共性,何綺蘭便是一位非具備大眾優勢人群的“另類”的年輕女藝術家,很多了解何綺蘭的朋友對她的評價是:除了畫畫很難想像她能還能幹其它的職業。主要是因為她單純、善良、無私的個性到了極致,擔心她會被人欺負。初識綺蘭,她其貌不揚、不善言談,說起話來需要誇張的肢體動作協助,才能較完整地表達其具體意思,但是交往一段時間後,你便會被她的真誠、坦率、付出所感動。
何綺蘭是一位虔誠基督徒,在每畫一張畫之前都要為自己即將創作的作品祈禱,聆聽來自神的聲音,潛意識中將靈感流露到畫布上,咋一看,很難發現她的畫面有具體的情節,仿佛都是鬱郁生長的樹木,燦爛的百花、清淡的小草……。再一看,你會發現畫面呈現出來很多神秘的宇宙密碼,常人難以真正破解。也正是這種莫名感才會讓更多人以不同角度去解讀畫家豐富的內心世界。這就是綺蘭所說的“讓神親自來駕馭我的畫筆”。

何綺蘭採用極為細膩的顏色,像中國刺繡般密集編織成各種抽象符號,疏而不漏的按著她心靈深處特定的規律布局於整個畫面,她的畫面沒有任何政治導向,沒有高深的思想,沒有傷痕病態、沒有嫉世憤俗,但給人直接地感受到平安、喜樂、活力、健康、真善、自然,絢麗多姿而又不失輕盈細膩,壯觀卻又與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她希望用畫筆揭示物體中潛在的語言,將之變為線與色的密碼,將軟弱的變為剛強,把悲痛演變為喜樂,化腐朽為神奇,調動觀畫者的情感與畫面積極互動,她勇敢地打破了學院派三大面、五大調子的傳統繪畫形式束縛,作品採用了平面裝飾性手法、多種語言:時而吶喊、時而低語,率真坦露式的創作給予觀眾無限的遐想空間。除此之外,又蘊含著千絲萬絮的語言、中國傳統圖式及其個人心靈深處的來自神的啟迪。

以積極、健康、良善為主題思想的藝術作品總是能吸引人、感染人、鼓舞人,並展現其強盛的生命力,這才應該是當代藝術發展的最終主流趨勢。“美好的比腐朽的更有吸引力,善良的比邪惡的更有效,真實的比偽裝的更可靠。既然我們的心底靈魂深處都渴望這個世人共識的理想,就不要再靜默。”原子空間藝術總監兼策展人阮藍慶如此評價她的同學何綺蘭,“阿蘭畫中線的柔轉、游穎著的形體、色彩的主導建築物、圖像的突顯類別都運行在一個主旋律里。有韻律、有意趣地串聯著,它們之間維繫著一種純真的、愛的關係。你會發現,畫面的每一根線、每一塊顏色,都不是在顯耀自己,反而,它確定自己的存在是為了更好地幫助身邊其他的線和色更美!由始至終在整幅畫面彼此相愛!正因為線與色放下了自我,選擇了柔和謙卑,選擇了順服在一個美好的主旋律當中,才有畫面中作者無意碰撞出來的精彩絕倫處!原本看到的是活潑絢麗的線與色,卻出現了引人入勝的幽幽的小徑、神秘林園;本來聽到的是一個個跳動的音符,卻出現了讓人意猶未盡的天籟之音……這正是綺蘭為人處世的獨特品格。”

作品賞析

何綺蘭作品 何綺蘭作品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