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志平[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主席]

何志平[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主席]

何志平(英文名Patrick Ho Chi-ping),男,1950年生於香港,籍貫廣東順德。何志平學生時期曾醉心小提琴,中六時奪得電台舉辦的音樂節獎學金,1968年赴美國進修音樂,其後改念化學、物理,最後在田納西州溫德寶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1984年回港任教香港中文大學,先後歷任國內多所著名大學眼科醫院教授,為國內頂尖眼科醫學界專家。曾擔任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現任中華能源基金委員會主席。曾擔任全國第八、九、十屆全國政協委員。何志平對推動文化藝術發展作出不少貢獻,曾任藝術發展局主席及香港管弦樂團監察委員會委員,並創辦多個管弦樂團。其夫人是著名影星胡慧中。2017年11月涉嫌與塞內加爾前外長加迪奧(Cheikh Gadio)代表一間總部設於上海的中資能源公司賄賂非洲官員,以獲取生意利益,先後在美國紐約被捕。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何志平(英文名PatrickHoChi-ping),1950年生於香港;美國田納西州溫德寶大學醫學博士。先後歷任國內多所著名大學眼科醫院教授,曾任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港區政協委員。是著名息影女星胡慧中的丈夫。

何志平在港接受中學教育之後,赴美留學及受訓十多年,於1976年取得醫學博士學位。1984年,他回港任教大學中文,到1988年任眼外科教授,其後歷任國內多所著名大學眼科醫院教授。1993年,擔任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1998年任全國第九屆政協委員。

何醫生對推動文化藝術發展作出不少貢獻,現任藝術發展局主席及香港管弦樂團監察委員會委員,並曾經創辦多個管弦樂團。

何醫生為香港政策研究所副主席。還曾服務於中醫藥發展籌備委員會及臨時市政局等機構。

2002年7月任香港特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2003年任全國第十屆政協委員,現任港區政協委員。

何志平先生五年勤政期間的文章與講辭彙集成了《文化政策與香港傳承》一書,該書以“一國兩制”為大背景詳細闡述了作為中西文化融合前沿的香港文化特點,進而討論了傳統文化在香港的發展情況,同時從香港的文化政策與管理模式中提出了借鑑與反思。

任職履歷

1984年,回港任教香港中文大學;1988年任眼外科教授,其後歷任國內多所著名大學眼科醫院教授。
曾任香港特區籌備委員會和選舉委員會委員、藝術發展局主席、管弦樂團監察委員會委員;曾服務於中醫藥發展籌備委員會及臨時市政局等機構,2002年7月,出任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民政事務局局長。

相關信息

香港與內地文化產業合作的前景

香港作為一個自由貿易區和獨立關稅區,加上自由的市場政策、獨立的司法制度、自由流動的信息網路、國際化的生活方式以及豐富的海外市場開拓經驗,一定可以在內地現代化過程中發揮獨特的作用。而內地各地擁有不同的優勢,包括豐富的文化資源、巨大的市場空間、豐富的人才儲備以及雄厚的文化產業基礎,也是發展文化產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我們兩地互相合作、結構互補,一定可以為中國文化產業發展拓展新的領域,增添新的內容。

在全球化形勢下,中華文化必須尋找新的擴展方式。文化產業是一條流動而開放的產業鏈條,可以將各地的文化創意、生產要素和銷售市場連線起來。中華文化區幅員遼闊,地大物博,包容性強,每個地方都有獨特的文化色彩。我期望我們中國人可以利用創意產業的金色鏈條,將整個國家各方面的優勢都結合起來,再將中國與周邊的區域市場結合起來,進而與世界連線,發展中華民族的先進文化,也讓世界分享到中國的先進文化,從而增進區域和平,確保中國的長遠利益。

中國是個大國,在開放政策方面必須要考慮社會穩定和國家安全,因此開放需要有秩序地逐漸進行,例如貨幣改革和金融市場開放,必須審慎而行。香港則歷來是自由社會,而且是城市經濟,沒有太大顧慮,可以全方位對外交流。然而,香港缺乏經濟腹地,而且對外談判等國際角力,則需要國家在背後支持。

香港回歸後,正好解決了國家和香港以上兩方面的問題。這就是“一國兩制”的優越性和威力。目前只是在金融合作等方面較能展示,其他方面仍有潛力,需要時間來摸索工作的模式。

香港回歸後,各界相當關注如何在香港推行國民教育的問題。為此,公民教育委員會聯同青年事務委員會於2004年中成立了“國民教育專責小組”,目的是制訂在學校以外推廣國民教育的策略及計畫。專責小組於2004年國慶節開始推出“心繫家國”電視宣傳短片,每天在各大中文電視台的主要新聞前播放一次。這是香港首次貫以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宣傳短片。

短片的主題,即“心繫家國”,旨在表達國民關心家庭和國家這份自然的情懷,我們希望藉著短片提高市民的國民意識及對國民身份的認同感。

文化

短片推出初期,我們收到不少市民的意見,當中包括讚賞湴批評的意見,其中較多人提出的意見是在短片中加上國歌的歌詞。因應市民的訴求,國民教育專責小組於2004年底為短片配上了國歌歌詞,讓公眾更熟悉國歌的內容。

為進一步提高市民對國歌的認識,國民教育專責小組於2005年5月底開始加強改進"心繫家國"短片的內容,由嘉賓講解有關國歌的歷史、制定的時代背景及歌詞的精神等資料。

“心繫家國”短片自推出至今已有大半年,我們收到的公眾意見數目逐漸減少,顯示市民逐漸理解播放短片的目的,也普遍接受我們因應市民的意見對短片做出的改動。我很高興現時我們收到的意見,較多是有關對國歌歌詞及背景的查詢,可見短片引發了市民進一步了解國歌的興趣。我們現正製作新一輯貫以國歌的電視宣傳短片,短片將以《祖國近貌》為題,預計於2005年下半年推出。
這個過程給我一個很重要的經驗,即如果你堅信一件事情是對的,是應該做的,你就要堅持到底,不怕批評。只要本著愛國之心和大多數人的利益,就一定可以逐步得到認同。

在家裡不談政策方面的事,何志平不把公事帶到家裡去。何志平的工作受到她默默的支持。由於夫人以前工作的關係,何志平同電影界很多導演、製片、演員以及其他方面的文藝家很熟悉,使何志平有機會深入了解文化事業,以及他們的需要和想法。

振興香港電影業

香港曾有“東方好萊塢”之稱,港產片曾是香港欣欣向榮的標誌,也是香港文化的最佳展示平台。發揮和利用這一優勢,渴望為香港經濟注入新動力。

何志平希望透過CEPA,為香港電影業打開國內(尤其是珠三角)的市場。

通過康文署電影資料館舉辦的各項活動,提高市民對電影欣賞的興趣,並突顯電影作為本土文化的重要性。每年撥款超過100萬港元,資助香港電影金像獎頒獎典禮、香港國際電影節在添馬艦舉行的戶外播影活動,其中包括一晚播映港產電影,向市民推介本地的優秀電影作品。

康文署轄下的電影節目辦事處,為推廣香港的電影和錄像文化,常年舉辦和贊助約900場電影和錄像節目、工作坊及研討會等,並通過舉辦各種專題電影節目及相關活動,例如“世界電影經典回顧”、“兒童電影合家歡”、“微波國際媒體藝術節”等,以推動本地電影及媒體藝術的發展。

何志平還積極尋求與各領事館、文化機構及電影組織合作舉辦不同類型的電影節目,以提供公眾欣賞多元電影文化的機會,並促進文化交流。2005年的節目包括“中國電影展”、“德國電影精選”、“南非電影節”和“法國電影節”等。

通過香港演藝學院的電影課程,為電影界提供技術人才。舉辦“第三屆大中華地區大學生影視獎”及青少年講座等推廣活動,提高香港作為亞洲影視娛樂中心的地位。

香港藝術發展局屢獲民政事務局轄下藝術及體育發展基金撥款進行獨立電影拍攝計畫,鼓勵創意,發掘並培育有潛質的本地電影製作人,提高電影工業的藝術素質。

民政事務局的工作

中國自從周朝以來就是文明大國,很多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古人也曾面對,也有概括性的論述。現代的中國人必須繼承這些知識,面向現代社會才有根底,也才有自己的民族視野。香港成功爭得協辦奧運馬術比賽,是特區政府和有關方面努力的結果。您說協辦馬術比賽“有危也有機”,為什麼?

能夠有一個奧運項目在香港舉行,就算不說是千載難逢的機會,至少也可說是百年難得一遇,至少在我有生以來,是第一次以主人翁的身份協辦一個奧運項目,也是將奧運精神、體育精神帶來香港,我希望能做到全城沸騰、全城投入這個項目,凝聚社會的力量,也可向國際社會顯示香港作為國際城市的氣魄,以及我們做主人翁的好客活力。這個對提升香港的國際地位很有幫助。當然,國家能夠舉辦2008年奧運,我們能夠分享其中的光榮,這種參與感和投入感更是不用說的了。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香港可藉著舉辦馬術比賽的項目,將體育政策的發展提升至另一台階,使香港市民都關注香港體育發展,關心我們的運動員,使我們這些站在運動員一邊負責體育政策的官員能大聲點講話,爭取資源,為體育發展謀求更長遠、更有力的推動,為精英運動員和普及化的運動項目,能大聲講話。這個對體育發展來說是莫大的裨益。

我們會儘量推動、推廣及宣傳馬術。由於現時馬術在香港仍然是一個小眾活動,所以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我也希望香港馬術聯會能夠把握今次機會,將馬術這個項目推廣給香港市民認識。我知道亞太區、澳大利亞,甚至日本及馬來西亞均對馬術非常有研究,市民對這方面也很熱心,所以我們有很大發展空間。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機會。

《論語·學而》說:“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論語》開首就是這三句話,都是講做人如何達到心境愉快的。首兩句意思都知道,第三句是別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惱怒,不也就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嗎?作為政府官員,有時候要做一些艱難的工作,能夠與民眾或者傳媒溝通,得到宣傳當然好,但在香港目前的氛圍里,往往不能盡如人意。不被別人所了解,或被人誤解,甚至遭受不公正的對待,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依法施政,以民為本。

《論語·里仁》還說:“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意思是不怕沒有職位,怕的是自己沒有能夠任職的才能;不怕人家不了解自己,問題是要使自己有可以為別人知道的才能本領。

政績,不是何志平我一人的功勞,是整個特區政府的同事和相關民間團體的合力。做必要的政治宣傳,不是要為自己爭取政績,而是要肯定整個團隊的努力,提升士氣,令施政暢順。

“為政不在多言”,政績不政績,宣揚不宣揚,要看政策的本身需不需要民眾理解、或者諒解,需不需要支持。個人榮譽是其次,重要的是基於工作性質的考慮。

“不是一個很成功的父親”

香港地區工作具體煩瑣,市民的需要也很細微。何志平不厭其煩,微中入手,為市民做了一件件實事。振興粵劇、籌辦2009東亞運動會、成功爭取協辦北京奧運馬術比賽、解散康體發展局成立體育事務委員會、保護文物古蹟、恢復搶包山民俗活動和國際龍舟賽等,看起來雖多少有些龐雜,卻無一不是市民關心的話題。

何志平是特區政府中最早力主推動與內地融合的主要官員之一。他上任以來,不僅與泛珠三角地區簽訂了一系列文化體育合作協定,而且與國家體育總局就體育合作達成協定,還與內地許多省市建立了文化交流與合作的關係。

中學時代一起就讀香港男拔萃書院的同學說,何志平是個奇才,他是讀完音樂再讀醫的,居然成了眼科權威。何志平學生時期曾醉心小提琴,中六時奪得電台舉辦的音樂節獎學金,1968年赴美國進修音樂,其後改念化學、物理,最後在田納西州溫德寶大學取得醫學博士學位。博士學位完成後,他在美國當了一段眼科醫生,之後在哈佛大學任教,1984年返港在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當教授,1994年起私人執業。據他當年的助手說,他把音樂融入醫療,“同病人做手術時一定會播古典音樂給病人聽”。

而音樂還使他體悟到如何從政,初期接觸時可能感到辛苦、氣餒或艱難,但只要堅持下去,就會有不同的體會。在九龍油麻地板房裡長大的何志平,12歲那年在學校第一次觀看管弦樂表演,就愛上了小提琴。但由於家景不寬裕,當他提出想學小提琴時,遭到了媽媽的反對。後來,在他的苦苦哀求下,媽媽終於答應他借學校的琴來練習。當時的何志平個子小,手也小,拉弓時很吃力。幾經辛苦,才找來一把相當於成人用琴四分之三大小的小提琴來練習;等到長大後改拉成人小提琴,又要重新調整所有的姿勢。為了克服這些困難,當時確實吃了不少苦頭。

棄醫從政,何志平失去的不僅是豐厚的收入,還要承受從專業權威到每天面對責難甚至人身攻擊的落差。但對他來說,最大的損失莫過於冷落了家中至愛的妻小。2005年6月18日父親節前夕,他在題為《寄女兒》一文中寫道:我並不是一個很成功的父親。最失敗的就是沒有很多時間陪伴我5歲的女兒。有時候半夜回家,帶著內疚靜靜地倚在床邊,看熟睡的女兒,是那么美麗,一日的疲累減去大半,更會決定明天一定要抽時間陪她玩,但這是一個很難實現的承諾。

因為公務繁忙,很多時候都覺得對不起她們。但太太非常支持我的工作,我要向她說一聲多謝。可能只有零碎的時間在一起,所以更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相聚時間,彼此的感情都顯得特別濃烈。每天最快樂的時間,就是早上上班之前與太太和女兒圍在一起的時光,在完全屬於我們的私人空間裡談談情,說說笑。

多年前,何志平與前妻生下一子一女時,正專心為事業衝刺。“當時還年輕,以為還有很多日子,對與子女的相處沒有現在這樣珍惜,心思也沒有花那么多。”1997年他與影星胡慧中結婚並生下愛女後,一家三口非常恩愛。筆者2003年初第一次採訪他時,他特意從辦公桌的抽屜里拿出和太太及女兒的影集給筆者欣賞,還一邊不停地介紹拍攝的時間和地點。如今,有心多些時間陪伴妻女,卻由於公務繁忙成了奢望!“現在要為整個香港服務,加上民政範疇很廣闊,特別是周末社會活動特別多,差不多一星期要做足七天。”話語中帶著莫大的遺憾和歉疚。

新時代的中國高官

何志平的直覺感受,是善良有誠意的人,覺得一個新時代的中國高官,最主要的是具有品格和文化內涵,而不是像西方政界那種無人格又滿口正義的政客。何志平起碼在先決條件上,似是具備這些特質。過去我只和他下屬高官交往過,發覺均能開明而聽民意,對海外關係也做得不錯。

因一個巧合,卻有機會認識這位香港高層人士。他的太太胡慧中走過來介紹我們認識,就是如此會面了。

與何太胡慧中已有多年未見面,從前在藝人之家認識,她曾和我討論《左傳》與四書,使人驚訝這位藝人的才學知識與眾不同。後來一別多年,知她嫁了何醫生,如今再見面,風采依然,而其先生亦非等閒之輩。與何志平談,發覺沒有官僚味,似乎甚有真誠而不具心機,像朋友多過高官。

特區政府高官中,何志平也是一位敢於公開表明自己政治觀點的人。2005年母親節,他在香港媒體上有感而發撰文說:“親恩如大地,寬厚慈祥,不論你如何作為,大地都支持你,包容你,不計較你坐在肩上,踏在身上。一家如是,一國又何嘗不是如此?祖國在香港回歸後,何嘗與香港計較過?香港的吵鬧喧譁,只要是兒女發出的聲音,我想國家都不會覺得難聽,都會包容,畢竟是剛回家的孩子,歡喜還來不及哩。孩子病了,或者生活有了困難,國家馬上出手援助,救子女於水火脫離災難……”

在香港多元化的環境裡,為官不易。對此,何志平有自己的認識:“不被別人所了解,或被人誤解,甚至遭受不公正的對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依法施政,以民為本。”

在美國被捕

2017年11月22日,據香港媒體報導,前香港民政事務局局長、前全國政協委員何志平,涉嫌與塞內加爾前外長加迪奧(CheikhGadio)代表一間總部設於上海的中資能源公司賄賂非洲官員,以獲取生意利益,先後於上周末在美國紐約被捕。法務部門於周一(20日)公布有關訊息,案情指,何志平及加迪奧的行賄目標包括查德總統及烏干達外長,由於過程中透過紐約銀行匯款,因而被捕。案件涉及數以百萬計美元,兩人面臨最高20年監禁。何志平現時正還押候審。
何志平的太太是台灣女星胡慧中,網易新聞就此事查看到何志平本人的香港網站,但網站已突然關閉,並標出需“升級維護”字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