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奎

何奎,,安徽南陵“十里三峰”名臣,是明代著名散文家歸有光的弟子。

概述

何奎,號郎峰,安徽南陵“十里三峰”名臣,明代著名散文家歸有光的弟子。

生平

何奎(1517~1569),字文明,一字贊文,號郎峰。祖籍江西廬陵,元時遷安徽南陵何灣定居。幼家貧,有志操,與堂兄何燮(字贊元,明嘉靖三十八年貢生)受業于歸有光門下3年,深得震川先生器重。《震川文集》卷九有《送何氏二子歸南陵序》。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何奎中舉人,十年後37歲中進士,除官行人司行人。後遷兵科、戶科、禮科給事中,多所建樹,遂進吏科都給事中,司都諫之職。其時,首輔嚴嵩,專國弄權,殘害忠良。奎乃條陳五事,請“寬民力,懲贓吏,重糾察,正士風,禁奢靡”,以解國之殆危,得旨允行。嘉靖四十一年,罷嚴嵩官。朝廷將“寬民力”事下戶部,規定“每歲錢糧,各給信票,不得別派,亦不得多納”。其餘四事,亦下有關部院從實舉行,並詔示全國:“凡大臣科道,各加儉約,以為眾先”。鏇又就國庫空虛,歲用益繁,上疏世宗請“早賜計處,以濟時艱,以固邦本”。疏凡數千言,辭情懇切。穆宗嗣位,正欲擢用奎,遽以病卒於官。
以上可見,何奎性格剛直,能和權奸嚴嵩鬥法,應該是一個敢於直言進諫的好官。其著述多散佚,存稿百餘篇,由孫兒何彤文(姚鼐弟子)於清道光二十九年(1839年)整理付印,名《何都諫遺稿》。
《南陵文化叢書》以為何朗峰首開信票制度,其墓葬於黃塘巷口何村,鄉民稱之為“天官墳”。墳與墓中石砌的壙藏“深穹”一起在“文革”期間被挖毀,今已無碑文可考。當年左都御史仙居吳時來有七絕《挽何朗峰都諫》一首卻傳了下來:
故人鄉里偶過臨,宿草萋萋馬自停。 
苦抱半生憂國淚,含淒忍復說南陵。
佘敬中亦有《挽何都諫朗峰》五絕:
黃葉西風急,青山落日昏。
百年桑下淚,萬里為招魂。
譽其忠貞,意有招魂耳!

評價

在南陵林都圩畔,池湖岸邊,向以物阜民豐、人傑地靈而名聞遐邇。明之何朗峰(名何奎)、許印峰(名許夢熊)和劉工峰(名劉有源)三人均曾居於此,且相隔不足十里,可謂炊煙相連,雞犬聲聞,又同是政聲顯著的名臣,字號里恰巧都有一個“峰”字,因此有“十里三峰”之謂。

鎮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何奎,男,漢族,甘肅慶城人,1967年2月出生,大學學歷。1989年6月參加工作,先後在華池縣職業中學、教育局、原慶陽縣委統戰部、監察局工作。2002年10月至今任鎮原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