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塞·多諾索

何塞·多諾索

何塞·多諾索(José Donoso),1924年10月5日出生,智利作家。他一生大部分時間住在智利,但也自願流亡至墨西哥、美國、西班牙了一些年。他參與了魔幻現實主義文學運動,最出色的作品是《淫穢的夜鳥》。,1996年12月7日智利著名作家何塞·多諾索因患癌症在智利首都聖地亞哥去世,享年72歲。

基本信息

出色的作品

何塞·多諾索何塞·多諾索
《污穢的夜鳥》

污穢的夜鳥》里的那座修道院也真是頹敗得可以,《污穢的夜鳥》那座修道院裡的溫貝托·佩尼亞洛薩更是頹敗,頹敗得一無所有,包括姓名、身份、地位和模樣等等。所以,他不斷地尋找,尋找是何塞·多諾索這部小說的主題,遺憾的是,他總也找不到……何塞·多諾索用八個月寫就的這部小說,我一口氣用了八個鐘頭就讀完了,讀得大汗淋漓,仿佛剛剛爬過了一座山,那山是坎坷的。
何塞·多諾索在創作《污穢的夜鳥》的時候,正在忍受著胃病的折磨,他似乎一輩子都在被胃病所折磨,有幾次甚至由於胃出血而昏厥在公眾場合,多諾索把這都歸咎於他小時候逃學總以胃疼為藉口,報應呀!大概是他對胃病痛苦的印象太深刻了,在他小說中,凡是患病者,幾乎患的都是胃病,《污穢的夜鳥》里的主人公溫貝托·佩尼亞洛薩也是這樣,作家還特意描寫了他因為胃潰瘍而做切除手術的場面。
何塞·多諾索雖然是智利人,但《污穢的夜鳥》卻不僅僅是發生在智利的故事,你可以說它發生在阿根廷,也可以說發生在巴西,甚或可以說是發生在秘魯或任何一個拉丁美洲國度。它是一個寓言,一個怪誕的寓言,一個在修道院被修女們叫作“小啞巴”的人講的寓言。
德國的佛朗茨·羅是最早給魔幻現實主義定性的評論家,他說:神秘色彩不是用來再現世界的,而是把它隱藏和顯露在後面。這正是何塞·多諾索作品的一個鮮明特徵,也是拉美文學特有的元素。神秘是整個美洲大陸的圖騰。墨西哥作家富恩特斯所說的另外一句話:什麼是文學?文學就是暴露歷史所掩藏、遺忘或閹割的東西。正好可以拿來概括何塞·多諾索的這部小說。
不錯,《污穢的夜鳥》不是一部可以一言以蔽之的小說,它太龐大了,龐大得猶如一卷大百科全書,自1970年問世以後,就成為“爆炸文學”的代表作而被讀書界所矚目。遺憾的是,這樣一部巨作,在我們這裡卻沒受到足夠的重視。
小說里的人物大多是呆滯的,今天早晨是昨天早晨的重複,明天下午又是今天下午的重演。反正我早就有思想準備,想要從拉美作家那裡讀到陽光明媚的故事恐怕很難,難於上青天。在這個故事中,從修道院裡長大的小啞巴溫貝托·佩尼亞洛薩也是這么一個呆滯可憐的人,可憐得無父無母,一出門就會有一大群餓狗狂吠著追趕他。就是透過這個可憐蟲的眼睛,我們可以看到那些怪誕的女巫,看到那些被縫上眼睛、嘴巴、肛門、生殖器、鼻子和耳朵的醜八怪與形形色色的神話傳說……真真假假、神神道道,用何塞·多諾索的話說:這部書幾乎純屬想象。
其實,何塞·多諾索在這裡要表現的不僅僅是貧困者的艱辛和痛苦,更是要表現資產者的沒落和崩潰,比如那個富有的堂·赫羅尼莫,權利和地位什麼都有了,卻沒有最起碼的生殖能力,只好去藉助一無所有的溫貝托·佩尼亞洛薩來幫忙。在作家看來,資產階級已經徹底陽痿了,儘管作家本人也出身於豪門,他也曾說過:我一腳踏在寡頭階級,另一腳踏在中產階級,但同時又被雙方摒棄……《污穢的夜鳥》簡直就是一個神經錯亂的盒子,裡面裝滿了妖魔鬼怪,何塞·多諾索把這個盒子的蓋子打開,讓它們跑出來在字裡行間興風作浪。他似乎有意顛覆由他的文學前輩布萊斯特·加納所開創的現實主義的社會風俗的手法,反其道而行之,重筆去寫醜陋,而不是美好。這真應了一句雕塑家常說的話——破壞也是藝術。

其他作品

何塞·多諾索何塞·多諾索
《加冕禮》(1955)

《別墅》(1978)

《旁邊的花園》(1981)

《失望》(1986)

《避暑》

《查爾斯頓舞》

《精彩的晚會》

《桑特利塞斯》

《沒有界限的地方》

《這個星期天》

《大象將死之處》(1994)等十幾部長篇小說和中短篇小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