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伊諾爾

何伊諾爾,是世界最大、最著名、最古老的鑽石之一。

經文詮釋

印度教經文中有這樣一段文字:“誰擁有它,誰就擁有整個世界;誰擁有它,誰就得承受它所帶來的災難。惟有上帝或一位女人擁有它,才不會承受任何懲罰。”
它說的就是世界最大、最著名、最古老的鑽石之一:何伊諾爾鑽石,在波斯語中意為“光明之山”
今年4月9日,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隆重舉行的王太后葬禮上,舉世目睹了“光明之山”光芒四射的魅力

寶石背後的故事

“光明之山”,財富和權力的象徵,也是流血和死亡的禍根。根據文獻資料記載,700年來,這顆鑽石引發了無數次的血腥屠殺和爭鬥。許多一度擁有它的君主,最終厄運當頭。
傳說“光明之山”是在印度南部的礦山中被發現的,有關它的最早記載可以追溯到1304年。現在一般認為,它於1655年發現於印度戈爾康達地區的科勒爾礦山。名鑽沙赫也發現於戈爾康達,但何伊諾爾比沙赫要大很多,它的原石重達800克拉。第一次琢磨後重186克拉,呈橢圓形。英國王冠上面鑲嵌了2800顆鑽石,其中最奪目的光芒就來自王冠頂部十字架上的“光明之山”。
"何伊諾爾"的流傳遭遇了幾個世紀的洗禮
孔雀御座上頻發血案
16世紀,印度莫臥兒王朝開創者巴卑兒成為第一個擁有“光明之山”的君主。他得到“光明之山”後,把它藏在象徵權力的孔雀御座里,並向世人宣布,自己得到了一樣無價之寶,它“相當於全世界所有人一天的口糧”。
但是,在得到“光明之山”不久,巴卑兒的親生兒子發動政變,把老子投入牢籠,自己登上了孔雀御座,巴卑兒成為第一個在得到“光明之山”後遭受厄運的君王。
時光流轉,因修建泰姬陵而聞名於世的莫臥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成為“光明之山”新的主人。從此,皇宮裡變成了爭權奪利的戰場,沙賈汗的十幾個兒子為了爭奪王位和這顆價值連城的鑽石不惜自相殘殺。其中一個兒子用沾滿了兄弟鮮血的利刃逼著父皇從孔雀御座上走下來。沙賈汗此後被軟禁在莫臥兒王朝舊都阿格拉的皇宮“紅堡”中,至死不見天日。
伊斯法罕城永失安寧
“光明之山”在莫臥兒的皇宮中藏身近百年。1738年,莫臥兒王朝首都德里陷落在波斯人納迪爾·沙阿手中,但納迪爾·沙阿把德里翻了個遍,也找不到他垂涎已久的那顆鑽石。
莫臥兒皇帝穆罕默德·沙阿的一個妃子偷偷告訴納迪爾,皇帝把他最珍貴的東西藏在了裹頭的頭巾里。對古代禮節非常熟悉的納迪爾立即向穆罕默德提出交換頭巾,以表示雙方對戰果的嚴肅態度和互結友好的意願。失去了城池的穆罕默德無奈只好當場解下頭巾。
當天晚上,納迪爾打開頭巾,看到了躺在裡面的大鑽石。當他把鑽石舉過頭頂的時候,一道七彩光芒劃破夜空。納迪爾不禁脫口而出:“何-伊-諾爾!”“光明之山”的名字從此被叫響。
納迪爾帶著“光明之山”回到了伊斯法罕城。據說,除“光明之山”外,納迪爾還把印度另外一顆名鑽“沙赫”也掠到波斯。之後,伊斯法罕城永失安寧,納迪爾成了殺人不眨眼的暴君,害死了很多無辜的人。1747年,納迪爾在熟睡時被仇敵暗殺。
納迪爾死後,他的繼承人阿迪爾繼承了“光明之山”,也繼承了納迪爾的殘暴性格。阿迪爾的兄弟廢黜了阿迪爾,自己後來又被另外一個兄弟廢黜。波斯王室陷入了自相殘殺的連環套里,幾乎每個君主都死於非命。
錫克邦主獻諸英女王
傳說,伊斯法罕城一片混亂的時候,貴族阿馬錫阿貝德爾企圖爭奪王位,但沒能成功,只搶到一批珍寶東行至坎大哈,當上了阿富汗的君主。在他搶走的寶物中,就有“光明之山”和泰米爾紅寶石。但幾經周折之後,“光明之山”又回到印度境內的拉合爾城。
在拉合爾城,擁有“光明之山”的印度王子似乎預感到鑽石可能給自己帶來厄運,就帶著它逃到旁遮普,把它獻給了錫克人統治者蘭吉特·辛格。辛格號稱“拉合爾之獅”,他非常喜歡這顆鑽石,經常把鑽石放在馬背上,好在騎馬的時候欣賞它的光彩。
好景不長。辛格死後,錫克戰爭於1840年爆發,混亂的局面使得旁遮普血流滿地。戰爭爆發時,錫克王位的惟一繼承人杜利普·辛格只有9歲,被英國人監護了起來。戰爭結束後,他成為印度眾多土邦主中的一個。
杜利普一生娶過一百多個妻妾,但卻沒有一個子女繼承了“光明之山”鑽石。這是因為,杜利普還沒有成年,就得知了“光明之山”血淋淋的歷史,害怕同樣的命運降臨到自己身上。因此,他決定遵循古老的經文,把鑽石獻給一個女人———英國維多利亞女王。
“光明之山”進入英國並非一帆風順。在杜利普與英國駐印度總督的周密計畫和安排下,鑽石被交給了英國東印度公司委託的一個信使。但這個信使可真不是一個急性子,“光明之山”在他的背心口袋裡呆?個星期才進入了英國海關。
這裡還必須要提到另外一個小插曲。1997年,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在印度訪問時遇到了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旁遮普邦的錫克教徒要求女王歸還“光明之山”鑽石。
提出這個要求的是比安特·辛格·桑德哈瓦利阿,時年71歲,是旁遮普省的一個普通農民,他自稱是杜利普·辛格的後裔,並曾給白金漢宮和布萊爾首相寫信,要求歸還鑽石,他說:“英國人是有禮貌的人,他們會回信,我並不是為自己要‘光明之山’,我要把它獻給大金寺(錫克教聖地),因為它是我們民族遺產的一部分。”
當然,英國人不會承認桑德哈瓦利阿是鑽石的真正主人,甚至懷疑他是想藉此染指其他辛格的財產。據稱,1997年瑞士銀行發現了一個屬於杜利普·辛格女兒的財寶箱子。但錫克族歷史學家庫什瓦特對此持懷疑態度,他認為丟失了領地的杜利普·辛格實際上已一貧如洗,在瑞士銀行不可能有大筆財產。
倫敦塔里珍藏傳世

倫敦塔里珍藏傳世

維多利亞女王熱衷於收藏,從各地搜羅來的奇珍異寶令她陶醉不已。得到“光明之山”之後,她先是派人把鑽石鑲嵌在胸花上,後來又被用作王冠上的主鑽。“光明之山”還激發了威爾基·科林斯的靈感,寫出《月亮寶石》這部經典作品。鑽石的捐獻者杜利普·辛格也受到了英國的禮遇。英王室把他帶到了英國,為他請了家庭教師,還給他提供豪宅和高額薪水。杜利普後來表示,他並不後悔放棄“光明之山”的擁有權。
1851年,“光明之山”在倫敦公開展出。專家們認為,這枚寶石在印度寶石工匠手下所磨成的形狀,閃光較差,不夠美觀。1852年,英國宮廷礦物學家丁·坦南特再次磨礪了這顆鑽石,令它更加美艷照人,重量則減到了現在的105.6克拉。它從此成為英國女王王冠上的主鑽。王冠上面鑲嵌了2800顆鑽石,其中最奪目的光芒就來自王冠頂部十字架上的“光明之山”。
維多利亞女王死後,“光明之山”被瑪麗王后鑲在了自己的王冠上;瑪麗王后死後,英王喬治六世繼位。1937年,喬治六世的妻子,即不久前去世的王太后得到了這顆鑽石。
不過,“光明之山”雖然最終按古老的印度經文所言,被女人所擁有;但它仍然沒有被看成是一塊吉祥石,就連維多利亞女王也曾因“光明之山”鑽石遭到兩次襲擊。而且,擁有“光明之山”的英國皇家貴胄幾乎沒有真正戴過它。“光明之山”一直被珍藏在倫敦塔里,象徵著英國君主至高無上的地位,也無言地記錄著它染滿血腥的漫漫歷程。

人類歷史上最珍貴的八顆鑽石

黑王子紅寶石

“黑王子紅寶石”是一塊紅色尖晶石,重約170克拉。寶石已被拋光,但是仍保留了大致的原始形態。產地不太詳細。
黑王子是英王愛德華三世之子,他從該寶石的原持有者堂·皮德羅手中得到寶石,因此命名為“黑王子紅寶石”。
英王亨利五世在一次對法作戰中,頭部受到法國奧倫康的重擊,由於頭上有頭盔的保護才未受到傷害,鑲在頭盔上的“黑王子紅寶石”也沒有破碎。1653年,在克倫威爾統治期間,以“大紅玫瑰尖晶石紅寶石”的名字準備將它出售,標價40萬英磅。1660年,在英王查理二世統治時期,寶石又重新回到皇冠前面中心最顯眼的地方。至今,“黑王子“紅寶石”仍然是英國皇冠上的主要寶石之一,保存在英國王室內。

“非洲之星第1”

“非洲之星第1”,也叫做“庫利南第1”。因為它是由世界上最大的寶石金剛石“庫利南”切割而來的。“庫利南”總重量3106克拉(公制),共被琢磨成 105粒鑽石,共重1063.65克拉,其中“非洲之星第1”最大,形狀似水滴,重530.2克拉。非洲之星第1”外型為水滴型,共74個面。
1961年英王查理二世舉行加冕時製成英王權杖。1910年,在權杖上端鑲嵌了世界最大的鑽石“非洲之星第1”。

“德勒斯坦綠”

相傳1743年,奧古斯塔花了六萬提拉(約合9000英鎊)購買到一顆藍綠色重41克拉的梨形鑽石,純正無瑕,是已知世界上較大的綠色鑽石,藏於法國的德勒斯坦寶庫中,故而得名“德勒斯坦綠”,是綠色鑽石的代表,現在的價值難以估量。

“希望”

有鮮艷深藍色的透明鑽石,是稀世珍品,大粒者世界上僅有幾顆,名鑽“希望”,就是其中之一。現存於世的鑽石“希望”,重45.52克拉,具有權其罕見的深藍色。據說,它不僅藍得美麗,而且似乎發射出一股兇惡的光芒,這可能是因為在它那像迷霧一樣的歷史中,充滿了奇特和悲慘的經歷,它總是給它的主人帶來難以抗拒的噩運之故。

“何伊諾爾”

世界上最古老而又保存到現在巨大鑽石,要算是“何伊諾爾”(又名“光明之山”)了。傳說它已有了3000年的歷史,但這不可信;又說最早有關它的記載是 1304年。現在一般認為,它於1655年發現於印度戈爾康達地區的科勒爾礦山。名鑽沙赫也發現於戈爾康達,但何伊諾爾比沙赫要大很多,它的原石重達 800克拉。最早,何伊諾爾盪到印度莫臥兒皇帝的手中。在莫臥兒的皇宮中保存了近百年。又是和名鑽沙赫一樣,在1739年波斯的納狄爾沙赫攻陷德里時,將這顆“何伊諾爾”和沙赫一起動到波斯的伊斯法罕城。納狄爾沙赫於1747年被暗殺,他建立的帝國陷於分崩離析。

“世紀”

世紀鑽石,重273克拉,僅次於克利蘭一號及二號。1980年在南非發現,原石重599克拉。

經過專業的切磨師耗用三年的時間,精心研究琢磨,這顆毫無瑕疵的巨鑽終於展露萬丈光芒!
戴比爾斯鑽石公司成立於1888年,在其成立100周年之際,即1988年3月11日,在南非著名的盛產寶石級寶石級大金剛石的“普列米爾” (Premier)金伯利岩管發現了一顆重599.00克拉的特優質寶石級金剛石,被命名為“百年”。這顆金剛石純潔無暇,顏色極佳,呈淡玫瑰色,異常美觀,是難得的稀世珍寶。 
“百年”金剛石,經過高級專業切磨師耗用三年的時間,精心研究設計,被切割、加工和琢磨成一顆重273.85克拉的巨鑽,被命名為“世紀”(The centenary diamond)鑽石。該鑽石頂部有75個面,底部有89個面,腰部有83個面,總計有247個面,致使這顆毫無瑕疵的巨鑽終於展露萬丈光芒。按重量來說,“世紀”鑽石僅小於Cullinan-1鑽石(530.20克拉)和Cullinan-2鑽石(317.40克拉),居世界第三位。目前“世紀”鑽石由戴比爾斯收藏,估計價值1億美元。“金綠石貓眼

金綠寶石的英文名稱為chrysoberyl,源於希臘語的Chrysos(金)和Beryuos(綠寶石),意思是“金色

綠寶石”。金綠寶石在珠寶界亦稱“金綠玉”、“金綠鈹”,屬尖晶石族中的一種礦物。
金綠寶石具有貓眼效應的變種叫貓眼石;具有變色效應的變種叫變石,二者都屬於高檔寶石的品種,都是極為罕見和貴重的。在所有寶石中,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品種很多,但在國家標準中只有具有貓眼效應的金綠寶石才能直接稱為貓眼,其它具有貓眼效應的寶石都不能直接稱為貓眼。
金綠貓眼產量稀少,堅固耐久,靈活美觀而顯得特別珍貴,是高貴的寶石。在東南亞一帶,貓眼石常被認為是好運氣的象徵,人們相信它會保護主人健康長壽,免於貧困。貓眼石常被人們稱為高貴的寶石。它和變石一起屬於世界五大珍貴高檔寶石之一。貓眼石主要產於氣成熱液型礦床和偉晶岩岩脈中。世界上最著名的貓眼石產地為斯里蘭卡西南部的特拉納布拉和高爾等地,巴西和俄羅斯等國也發現有貓眼石,但是非常稀少。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鑽石

世界上最大的有色鑽石。原石890克拉,切磨出407.48克拉的梨型鑽,在1988年拍賣會中以1250萬美元成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