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是而非

似是而非

好像是對的,實際上不對。指事物似真而實假,或似正確而實錯誤,也指似針對此實針對彼。《莊子·山木》:“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示例】漢王充《論衡·死偽》:“世多似是而非,虛偽類真,故杜伯、莊子義之語,往往而存。【故事】 戰國時期,莊子帶學生遊學各地,見伐木工人砍樹問為什麼不去砍大樹,工人說因為它已沒有用處了。莊子對學生說:“應該處於有用和無用之間,似是而非,這樣才誰也抓不住把柄。

基本信息

成語典故

出處

《莊子·山木》:“周將處夫材與不材之間;材與不材之間,似之而非也。”戰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下》:“孔子曰:‘惡似而非者,惡莠,恐其亂苗也。’”

示例

【示例】漢王充《論衡·死偽》:“世多似是而非,虛偽類真,故杜伯、莊子義之語,往往而存。”晉葛洪《抱朴子·對俗》:“或難曰:神仙方書,似是而非。”葉聖陶《文心》:“同學們的講解,有的~,有的簡直錯得可笑。”

典故

【故事】 戰國時期,莊子帶學生遊學各地,見伐木工人砍樹問為什麼不去砍大樹,工人說因為它已沒有用處了。到了朋友家,僕人問殺雞的事,主人說殺不會打鳴的雞。莊子對學生說:“應該處於有用和無用之間,似是而非,這樣才誰也抓不住把柄。”

詞語辨析

【近義詞】以假亂真、張冠李戴、模稜兩可

【反義詞】天經地義、不刊之論、似非而是

【語法】複句式;作謂語、定語、狀語;含貶義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