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蘇特姓

伯蘇特姓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族古老的博爾蘇特氏,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

基本介紹

伯蘇特[伯蘇特、白蘇特、別速惕、博蘇特、博爾蘇特,讀音作bó sū tè(ㄅㄛˊ ㄙㄨㄊㄜˋ),突厥語為“Bésut”,滿語為“Baisute”]

姓氏淵源

單一淵源:源於蒙古族,出自蒙古族古老的博爾蘇特氏,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為氏據史籍《皇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蒙古族伯蘇特氏,亦稱白蘇特氏,源於元朝時期的別速惕部。別速惕部,出自成吉思汗六世祖海都子察剌海領忽,他收嫂為妻,生一子,取名別速台,別速台後來組織了別速惕氏族,其部族人以別速惕為姓氏。著名蒙古將領哲別、迭該、古出古兒闊闊出,均出自別速惕氏,後稱伯蘇特氏。元朝時期,即有女真族引為姓氏者,滿語為Baisute Hala,成為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佛阿拉(今遼寧新賓)。
蒙古族、滿族、達斡爾族伯蘇特氏,在清朝中葉以後多冠漢姓為鹿氏、白氏、蘇氏等。

得姓始祖

乞顏·別速台(Kiyat.Bésut)。

遷徙分布

伯蘇特氏是蒙古族、滿族共有的古老姓氏,歷史悠久,今仍在稱呼使用,亦多漢化為鹿氏、白氏、蘇氏、康氏等,分別融入各氏大家庭,多以遼西、喀左旗為郡望,後裔子孫大多分布在今遼寧省的朝陽市喀喇沁左翼、建平縣、內蒙古自治區的赤峰市喀喇沁旗一帶。

郡望堂號

郡望

遼西郡:即以今遼寧省朝陽市為中心向西北延伸的一帶地區。戰國時期燕國初設遼西郡,秦朝時期將治所設在陽樂(今遼寧義縣),其時轄域在今河北遷西、樂亭,遼寧松嶺山以東、長城以南、大凌河以西地區。西漢時期屬幽州遼西郡,轄境漸小。東漢時期屬幽州遼西郡柳城縣。魏、晉兩朝屬昌黎郡。東晉十六國時期的前燕國、前秦國、後燕國時期屬昌黎郡,治所皆在龍城(今遼寧朝陽),前燕國曾移治於令支(今河北遷安);北燕國時期屬昌黎尹龍城,曾移治於肥如(今河北盧龍),北齊時期廢入北平郡,其後治所逐漸北遷,最後仍以龍城為中心。北魏時期屬營州昌黎郡龍城(和龍城)。東魏、北齊時期屬營州。隋朝時期屬柳城郡柳城縣,即今遼寧朝陽、義縣一帶。朝陽地區古代文化源遠流長,其境內的“鴿子洞”古人類遺址證明,早在十多萬年前朝陽大地已有人類祖先繁衍生息,境內的牛河梁遺址也證明早在五千年前就存在一個具有國家雛型的原始文明社會,這一重大發現,把中華民族的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
喀左旗:即今遼寧省朝陽市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歷史悠久,民族文化源遠流長。該地區在商王朝時期為古孤竹國地。周王朝時期屬燕國,隸右北平郡和遼西郡。戰國初期為東胡民族屬地。秦朝時期沿惜燕置。西漢初期為匈奴左地,漢武帝以後為塞地,境內有白狼等縣,為境內設縣之始。東漢時期屬幽州,為鮮卑烏桓部屬地。東漢建安十二年(丁亥,公元207年),曹操北征烏桓,農曆8月登白狼山(今白塔子鄉大陽山),斬烏桓首領蹋頓。魏、晉時期屬鮮卑之地。東晉十六國時期屬於前燕、前秦、後燕和北燕地。南北朝時期為北魏、北齊地,北魏時期屬營州轄地。隋朝初期為建德郡龍城縣地,後為遼西柳城縣地。唐朝事情屬營州柳城縣地,後與庫莫奚、契丹雜居。遼國時期屬中京道大定府地,遼統和四年(壬午,公元982年)置阜俗縣,遼統和十六年(戊戌,公元998年)置利州,南境為潭州龍山縣,北境為富庶縣。金國時期屬北京路利州。元朝時期屬大寧路利州龍山縣。明朝時期屬大寧都指揮使司的營州中衛地,後改屬諾音衛地。後金天聰九年(乙亥,公元1635年)置喀喇沁左翼旗(治所初在官大海,後遷至南公營子)。清朝乾隆三年(戊午,公元1738年)在旗境內置塔子溝廳,清乾隆四十三年(戊戌,公元1778年)改塔子溝廳為建昌縣並開始實行蒙漢分治:漢族歸縣管轄,蒙古族歸旗管轄,一抉土地上有兩套行政建制,旗、縣並立。民國三年(甲寅,公元1914年)將建昌縣又改為凌源縣,民國二十年(辛未,公元1931年)分設凌南縣,民國二十六年(丁丑,公元1937年)凌源、凌南二縣合併為建昌縣,民國二十九年(庚辰,公元1940年)撤縣,將喀喇沁左翼旗改為喀喇沁左旗,統歸喀喇沁左旗管轄,民國三十五年(丙戌,公元1946年)8月成立喀喇沁左旗人民政府,從此結束了蒙漢分治的歷史。1949年,旗政府由南公營子遷至大城子。1953年設建制鎮。1957年10月,國務院58次會議通過撤消喀喇沁左旗建制。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至今。

堂號

遼西堂:以望立堂。
龍城堂:以望立堂,亦稱建昌堂、喀左堂。

歷史名人

伯蘇特·者別

(公元?~1222年待考),蒙古族,亦稱別速惕·哲別。著名蒙古汗國將領。隨從成吉思汗鐵木真,參加了統一蒙古諸部的戰爭,南征北戰,以驍勇善射著稱。公元1204年征乃蠻部時為先鋒,歷任下戶長、百戶長、千戶長,是蒙古汗國十大功臣之一。成吉思汗六年(金衛紹王完顏永濟崇慶元年,公元1212年)攻伐金國時,別速惕·哲別為先鋒,迭破烏沙堡、烏月營、東京,兩資取居庸關,進抵中都(今北京)。成吉思汗十三年(金宣宗完顏珣興定三年,公元1219年),別速惕·哲別統兵擊斃屈出律(乃蠻部太陽汗之子),盡得蓁篡據之西遼故地。成吉思汗十五年(金宣宗完顏珣興定五年,公元1221年),別速惕·哲別與速布台一起追擊花剌子模汗摩訶末。次年越太和嶺(今高加索山),敗欽察、阿速,繼破斡羅斯與欽察聯軍,後於返軍途中病逝。

伯蘇特·迭該

(公元?~1222年待考),蒙古族,亦稱別速惕·迭該。著名大蒙古汗國將領,四大元老之一。鐵木真在成吉思汗元年(公元1206年)的春天,於斡難河上游召集了一個大忽里台。他升起了九尾的白尾纛——新蒙古帝國的旗幟,並為自己再次加上汗的尊號。在這次大會上,成吉思汗宣布了一系列對主要將領的“升級”、賞賜和“敘功”。木華黎受封為國王這個頭銜,源流自中國,相當於親王的名義。哲別受領一軍。此外,成吉思汗創立了九十五個千戶,分別分配給八十八個開國功臣,並從將領裡面選擇最優秀者充任。其中,就有他一向信任的別速惕·迭該。
千戶記錄
據史籍《元朝秘史》記載,當時大蒙古汗國的九十五個千戶是:
1.孛兒只斤·蒙力克
2.阿兒剌·博爾朮
3.札剌亦兒·木華黎(親王)
4.兀良哈·豁兒赤
5.孛兒只斤·亦魯該
6.兀魯兀惕·主兒扯歹
7.孛兒只斤·忽難
8.八魯剌·忽必來
9.烏梁海·者勒篾
10.孛兒只斤·禿格
11.別速惕·迭該
12.速勒都思·脫欒
13.伯牙吾惕·汪古兒
14.篾兒乞惕·赤勒古台
15.孛兒只斤·孛羅兀勒
16.塔塔兒·失吉忽都忽
17.曲出
18.別速惕·闊闊出
19.別速惕·豁兒豁孫
20.孛端察兒·兀孫
21.孛兒只斤·忽亦勒塔兒
22.失魯孩
23.者台
24.塔孩
25.察合安豁阿
26.阿剌黑
27.鎖兒罕失剌
28.不魯罕
29.和剌察兒
30.闊闊搠思
31.速亦客禿
32.那牙
33.冢率
34.古出古兒
35.巴剌
36.斡羅那兒台
37.歹亦兒
38.木格
39.不只兒
40.蒙古兒
41.朵羅阿歹
42.孛堅
43.忽都思
44.馬剌勒
45.者卜客
46.余魯罕
47.闊闊
48.哲別
49.兀都台
50.巴剌扯兒必
51.客帖
52.速不台
53.蒙可
54.哈勒札
55.忽兒察忽思
56.苟吉
57.巴歹
58.乞失里黑
59.客台
60.察忽兒孩
61.翁吉蘭
62.脫歡貼木耳
63.篾格禿
64.合答安
65.抹羅合
66.朵里不合
67.亦都合歹
68.失剌忽勒
69.倒溫
70.塔馬赤
71.合兀蘭
72.阿勒赤
73.脫撒合
74.統灰歹
75.脫不合
76.阿只乃
77.禿亦迭格爾
78.薛赤兀兒
79.者迭兒
80.斡剌兒古列堅
81.輕吉牙歹木合古列堅
82.忽鄰勒
83.阿失黑古列堅
84.合歹古列堅
85.赤古古列堅
86.阿勒赤古列堅(管轄三個翁吉剌惕千戶)
87.不禿兒古列堅(管轄二個亦乞剌惕千戶)
88.阿剌忽失的吉惕忽里(管轄五個汪古千戶)
成吉思汗在分封完千戶後,向他的主要功臣感謝。成吉思汗豁達大度地向蒙力克稱謝,他曾經可以說是成吉思汗的監護人,但是後來當這位英雄在少年時代患難的時候,蒙力克並為表現的忠於職責。但是成吉思汗似乎只記得蒙力克對他的極大的勳勞,當客列亦惕人設計隱憂它的時候,蒙力克曾經阻止他前往。成吉思汗以更加持久的原因聲謝博爾朮,他從成吉思汗最艱難時候起,一直不變,是一個忠誠的模範。成吉思汗對博爾朮大加讚揚:“我的博爾朮啊!在危險的時候,你是我的忠誠伴侶,你的心裡永遠沒有恐懼。我的戰友呵,戰爭之中,死亡時時降臨我們面前,而你卻視死如歸,這裡沒有人敢嫉妒你。聽啊,我的一切親王和貴人,聽啊,我的人民,你們都來作證,這是他,我叫他位在你們之上!”
對於木華黎,成吉思汗回溯從前在豁兒那黑主不兒的一顆大樹下——忽圖剌罕曾在樹下慶祝被推舉,木華黎憑天意預言這位未來的征服者必登尊位。成吉思汗封他為國王,並叫他統領左翼,直到合剌溫只敦山。主兒扯歹的巨大戰功沒有被忘記。成吉思汗當眾讚揚他,在合剌合勒只額列惕戰役(1203年)中擊退客列亦惕認得進攻,並親手射傷桑昆,隨後掩護軍馬後撤。成吉思汗讚揚他“如高山一樣”掩護著自己。成吉思汗繼之以讚美忽必來、者勒篾、哲別、速不台“是他的四條猛狗”。成吉思汗在這裡說:“無論派你們到哪裡去,你們總是將堅石擊碎,深水橫斷!”成吉思汗最後命牧羊人迭該,將分散的各部落人和無籍人收集起來成為一軍,以他為乞列阿兒克。
以上的“升級”和“敘功”展開歷史上的一件大事,因為這不但是蒙古在軍事上的統一,也是這個國家的所有部落在精神上的統一,形成為一個新的民族,成吉思汗把它命名為“青蒙古人”,就是屬於青天的蒙古人。

伯蘇特·闊闊出

(生卒年待考),蒙古族,亦稱別速惕·古出古兒闊闊出、別速惕·帖卜騰格里。著名大蒙古汗國薩滿,四大元老之一。伯蘇特·闊闊出在成吉思汗元年(公元1206年)的庫里勒台上所起的作用鮮為人知。伯蘇特·闊闊出之父、賢者老懞力克是成吉思汗生涯中的重要人物,他可能娶了成吉思汗的母親遺孀月倫額格,雖然此事尚未明確。伯蘇特·闊闊出的魔力(人們說他常乘一灰斑色馬至天上,並能與神通話)使蒙古人尊畏他。他在庫里勒台上宣布長生天命指派成吉思汗為宇宙之可汗。這一來自天國的任命是新皇帝權力的神權基礎。利用長生天的權力和命令,或者說是威力,成吉思汗採取了可汗(更準確地是罕,合罕)稱號,這是在他的繼承者們統治下保留下來的禮儀,例如,在他的孫子貴由大汗寫給教皇莫諾森四世的信上蓋有這種稱謂的印。符拉基米爾佐夫提到,對成吉思汗的旗幟“纛”,即九尾白旄纛,有一種特別的崇拜。把它看成是帝王,或者黃金氏族的保護神的象徵物和居處。符拉基米爾佐夫說:“正是旗之神靈,即保護神,領導著蒙古人去征服世界。”薩滿伯蘇特·闊闊出為成吉思汗的權力奠定了“宗教基礎”。 伯蘇特·闊闊出由於他的巫術和其父在皇族中的地位,無疑他認為自己是不可侵犯的。不久他的舉止變得傲慢無禮,並且欲用他在超自然領域中的威望挾制皇帝和統治帝國。他與成吉思汗的弟弟哈撒兒發生爭吵之後,為除掉他,他對成吉思汗宣布了一個別有居心的怪誕的天命。“長生天的聖旨,神來告我說:‘一次教鐵木真管百姓,一次教哈撒兒管百姓。若不將哈撒兒去除了,事未可知。’”此預言使成吉思汗內心產生疑惑,他把哈撒兒抓起來,摘下了作為統帥的徽章、帽子和腰帶。他們的母親月倫額格得知這一訊息,急忙趕來解救哈撒兒,像《元朝秘史》上描寫的那樣,她敞開胸脯悲哀地喊道:“這是養育你們的乳房,哈撒兒犯了什麼罪,你要毀掉你的親骨肉?你鐵木真吮吸的是這一個乳房,你的兄弟哈赤溫和斡赤斤吸的是另一個;而哈撒兒是兩個乳房餵養的。鐵木真有才幹,而哈撒兒有力氣,他是最好的弓箭手,每次部落起義,他的弓和箭都能平息它們。但是,現在敵人已除,他不再有用了。”成吉思汗羞愧地恢復了哈撒兒的榮譽和稱號,只是奪走了他的少部分人。然而,薩滿伯蘇特·闊闊出仍竭力想控制王室。轉而對付成吉思汗的幼弟,公開侮辱他。成吉思汗的妻子、明智的孛兒帖提醒她的丈夫:“你今見在,他晃豁壇人尚將你檜柏般長成的弟每殘害,爾後你老了,如亂麻群馬般的百姓如何肯服你小的歹的兒子每管!”這次成吉思汗醒悟了,允許鐵木哥除掉這位巫師。行動非常果斷。幾天后,當伯蘇特·闊闊出與其父蒙力克前來拜見成吉思汗時,鐵木哥掐住了他的脖子,成吉思汗命他們出廷帳解決。伯蘇特·闊闊出剛出大汗營帳,在成吉思汗默許下,鐵木哥布置的三個衛兵折斷了他的脊骨,以不流血的方式處死了伯蘇特·闊闊出。蒙力克在知道兒子死後,沒有退縮:“呵,大汗,在你為大汗以前我效勞於你良久,我將一如既往……”
成吉思汗任命八鄰部的長老兀孫取代伯蘇特·闊闊出為別乞(薩滿巫師),他“騎白馬,著白衣”,是一位穩重而偉大的薩滿。這樣,草原上兩個氈帳內部發生了一場實質是宗教與國家、巫師與大汗之間的鬥爭。然而,當大汗實際上是在這位巫師的背部給予一擊時,這種鬥爭突然結束了。

伯蘇特·廣東

(生卒年待考),滿族;滿周正白旗人。著名清朝雲騎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