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家宥

伍家宥

伍家宥,字仲密,石門縣雁池鄉蘇家鋪水晶廟村人。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1895)陰曆3月13日,1982年2月7日病逝於台北。終年88歲。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出生於書香門第,祖父伍傳綬,晚清舉人,任教多年。父親伍經堂,字賓初,晚清拔貢。先生自幼隨父蒙學,仰慕先賢。1912年入縣立高等國小堂乙班。1917年,赴長沙就讀明德中學。民國九年(1920)3月15日夜,單人乘船往漢口,轉京漢鐵路,歷兩夜三日抵北京,於是年初錄入北大史學系。

政治經歷

值“五·四”運動方興未艾,家宥積極參加愛國-。

1922年加入“-實踐社”,與李大釗、丁惟汾等被推為執行部成員。

1923年冬,與在京各高校同鄉鄧文輝、肖忠貞(伯亨)、許孝炎等百餘人組成“湖湘學社”,發行“湖湘半月刊”,以砥礪學行,討論時局,改革桑梓為主旨。

1924年,又與慈利人張沈川(時為北師大學生,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中央組織部顧問,)肖忠貞等發起組織“甲子社”(進步學生組織)。

1926年3月18日,伍家宥參加北京高校學生舉行反北洋軍閥大遊行-,遭殘酷鎮壓,死民眾47人,傷150餘人。家宥被衛士槍傷背部。

1926年秋,家宥大學畢業後,赴粵參加國民0北伐工作。時值國共合作時期,家宥先生等近百人經中國-北京執行部執行委員李大釗、於樹德(以0員個人名義加入-)遴選前往莫斯科孫中山大學留學學習革命理論。

1927年底,廣州爆發工人起義,中俄斷交。先生未竟學業,經海參崴繞道日本回到到上海,步入政界。1928年任-中央組織部幹事,1930年升任總幹事。

1933年選為-湖南省黨部第四屆監察委員;1935年兼任-武(昌)長(沙)株(州)萍(鄉)鐵路特別黨部特派員,次年任-中央組織部指導處處長,1938年改任普通黨務處處長。

1941年任中央組織部專門委員室主任。

1944年調任-貴州省黨部-長兼代主任委員,次年任中央黨務委員會委員。

1946年被選為國民0“制憲-”代表和主席團成員,旋被聘為--實施促進委員會常委委員。

1948年3月,被選 為--。1949年4月,由南京赴廣州參加-善後會議後,攜繼室及次子去台灣,從此與大陸兒女隔絕,直至謝世。

1929、1931、1936和1945年曾先後被指派為-第3至第6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

人物生平

家宥先生幼承家訓,熱心公益,雖頻年宦遊,但故土情深。1926年夏在北京大學畢業返鄉暫居期間,曾與縣教育局長陳國謨先生等創辦“石聲月刊”,啟迪民智,革新桑梓,為本縣現代期刊之始。早在1922年11月在北大求學時,在蔡元培校長的倡議下,與近百位同學參加由校方接收的中國歷史博物館所收藏的明末及清代內閣檔案(如奏本、謄黃、報銷冊、試卷等)的整理工作,直至1924年才基本結束。1933年,伍先生還曾與朱岳峙、歐陽紹興等聯合開辦過慈石雄磺廠,並成立雄磺公司,正式掛牌為“慈石雄磺局”。其辦礦宗旨,意在振興家鄉經濟,造福鄉里,經濟興國。在辦礦期間,先生是三位經理之一,在湖北漢口設有“漢口雲龍公司”,獨家經理慈石雄磺的銷售業務。

家宥先生赴台後的20餘年間,始終對故土、親人懷著深深的眷戀,自1955年1月-1976年3月23日,寫下了15本近百萬字日記。字裡行間,對故土地的一草一木,對每一位親朋戚友,對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從筆端留下如身臨其境的發自內心情懷的記述。

家宥身居台灣20餘年,始終銘刻台灣與大陸同根不可分離的堅定立場,對“-”論十分痛恨。他在1970年5月15日日記中寫道:“據云不少台籍青年大搞其所謂‘-’運動,近在台灣全省各地時有活動,擾亂人心。蓋島內內外情勢日轉複雜以致然也,此誠為0來台後教育失敗之惡果,對此狂悖行為既堪警惕,更切憤恨。而美國、日本重要政要俱希望實現-之陰謀,不異暗中扶持-分子的活動,我堂正中國人一致反對,並稱-分子為新漢0……”。

家宥博學多識,長於文史,從政之餘每日與古籍為伴。上世紀70年代病臥之際,一再叮囑家人親屬:“一生兩袖空空,身無長物,惟有這一屋子書籍。是我終生所愛所積,我死之後,你們要想辦法運回大陸,捐給家鄉的圖書館,幫我完成這個心愿。”先生辭世後,執教美國波士頓東北大學的次子伍法岳將遺贈書共11件420冊於1989年3月安全運抵石門圖書館。所贈圖書中,有136冊線裝古籍,大多系清末民初大陸版刻本。不少屬善本古籍。在家宥藏書中,幾乎每冊書中均有先生親筆圈點、品評、眉批,有的長達千言,皆蠅頭小偕恭錄。足見先生尊中華傳統愛書之篤,愛鄉之深。

家宥先生一生為政,卻不善官場應酬。1970年5月,先生75歲生日之際,-元老陳立夫先生書贈:“志道以公,律已以誠,待人以仁、處事以中,成物以行。斯五者為中華文化道統之經義,亦即仲密(家宥)兄立身處世之準則也,恭讀壽言,益增敬仰!”言語不多,如聞先生聲見其人。

家宥先生生生三子,長子法帝,次子法岳,國際著名物理學家,(立傳介紹)三子法同。

伍法同1951年1月15歲國中畢業後,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從小熱愛文學,寫下了不少有濃重生活氣息的散文與小說。1959年11月調至貴州三線建設腹地的郎岱縣,一乾22年。1982年1月,調至昆明市雲南省衛生防疫部宣傳科任《雲南衛生防疫報》編輯、宣傳科副科長。1989年調任省健康教育所任副所長,破格提為副主任技師。1995年5月退休後,被省衛生廳聘為省衛生志辦公室副主任、副總纂、副主編。

法同,1982年2月加入中國0。長期從事文字編緝和健康教育研究工作,近10年來,有數百篇健康教育論文、科普文等及散文、小說、連環畫腳本,在全國、省、市級報刊上發表。參加編輯、撰寫、校審兩部《雲南衛生志》書稿約250萬字。1991年6月、1993年9月先後去芬蘭赫爾辛基及美國出席第14屆世界健康教育大會及考察美國的愛滋病健康教育。2003年9月,被中國健康教育協會聘為“全國相約社區行健康巡講活動專家”稱號。2005年9月,參加昆明市“諾仕達杯”健康老人大賽,又獲得昆明市百位明星老人榮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