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里安鱷

伊里安鱷

伊里安鱷(又叫紐幾內亞鱷)是吻部較窄的較大型鱷,體長可達4米,生活於伊里安島(紐幾內亞島)近岸的淡水湖泊、河流和沼澤中,食性廣泛,捕食可以捉到的任何食物。

基本信息

外形特徵

伊里安鱷為雙顳窩類,是最高等的爬行類。體長大,尾粗壯,側扁。頭扁平、吻長。鼻孔在吻端背面。指5,趾4(第5趾常缺),有蹼。眼小而微突。頭部皮膚緊貼頭骨,軀幹、四肢覆有角質鱗片或骨板。顱骨堅固連結,不能活動;具頂孔。齒錐形,著生於槽中,為槽生齒。舌短而平扁,不能外伸。外鼻孔和外耳孔各有活瓣司開閉。心臟4室,左右心室由潘尼茲氏孔溝通。有頸肋、腹膜肋。無膀胱。陰莖單枚,肛孔內通泄殖腔,孔側各有1個麝腺;下頜內側也各有1個較小的麝腺。
伊里安鱷是一種小到中型的鱷魚,雄性最大長度3.5 米,雌性2.7米。外觀與暹羅鱷很相似,特別是這兩個物種的幼鱷。口鼻部比較狹窄,體色棕灰色,身體和尾巴有黑暗雙帶,幼鱷更為明顯。替牙期:前上頜骨5枚, 上頜13-14枚,下頜15枚;牙齒總數=66-68枚。

棲息環境

生活於伊里安島紐幾內亞島)近岸的淡水湖泊、河流和沼澤中。

生活習性

在夜間捕食,食性廣泛,捕食可以捉到的任何食物,主要食物是魚類,水鳥和其他脊椎動物,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幼鱷吃水生無脊椎動物和昆蟲。

分布範圍

伊里安鱷分布圖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伊里安查亞)。也許在阿魯群島的已經滅絕。

繁殖方式

伊里安鱷修築堆起的巢,雙親都負責照看,北部的種群在旱季,反之,南部的種群在雨季繁殖。雌性達到性成熟時長從1.6到2米,雄性2.5米。在繁殖季節,雌建設丘巢,交配2周后左右產卵,每次產2至45枚卵,通常在雜草叢生的河的支流上築漂浮的植被墊。南方鱷魚在陸地上建巢穴,孵化期約80天。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199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註:伊里安鱷圖冊網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