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迪卡拉紀

伊迪卡拉紀

伊迪卡拉紀(又譯作埃迪卡拉紀)是新近發現的地球的新地質年代,時間為6.35億年前到5.43億年前,在寒武紀之前,成為新的最早有多細胞動物出現的年代.

命名

(圖)伊迪卡拉紀水母群伊迪卡拉紀水母群

2006年初,科學家們決定在寒武紀之前加上一個新年代:伊迪卡拉紀.

由於此類動物最早在澳大利亞伊迪卡拉地區的岩石中被學者斯普里格發現,所以稱為伊迪卡拉動物群(埃迪卡拉動物群),此年代稱為伊迪卡拉紀.

詳細發現過程

1947年,學者斯普里格在伊迪卡拉地區的岩石中發現了一些生物的軟軀體的痕跡.但他受過去寒武紀前不存在多細胞動物的思想誤導,以為這些動物——伊迪卡拉動物群——劃到了寒武紀,認為它們是寒武紀的化石,也將那裡的岩石認定是寒武紀的地層.

直到1966年,另兩個澳大利亞學者經過研究,在英國的《古生物學》上發表了他們對伊迪卡拉動物群的研究成果:

1.這些動物中沒有以前所知的寒武紀動物的成員;

2.該地層中的微體化石也與寒武紀無相同之處;

3.寒武紀地層覆蓋在發現動物群的地層之上,且二者不連續.

於是得出結論:伊迪卡拉動物群早於寒武紀.由此推之,在寒武紀之前就已出現了大量多細胞動物.

雖然他們得出了正確的結論,但由於以前的錯誤觀念太強,人們並不相信這些動物是在寒武紀之前的.

通過對岩層中鋯石的同位素測定,伊迪卡拉動物群的年齡最終定在了6~5.6億年前,比寒武紀開始更早.

此後,人們相繼在加拿大,納米比亞,巴西,俄羅斯,中國等地發現了伊迪卡拉紀化石.越來越多的證據撼動了人們頭腦中的陳舊觀念.

2004年3月,國際地質科學聯合會正式批准,在地質年代表中增加一個新的伊迪卡拉紀.

動物

伊迪卡拉動物已知的最古老的海洋後生動物群,由最早的海生軟軀體化石和遺蹟化石組成。1947年由澳大利亞地質學家R.C.斯普里格首先在南澳大利亞伊迪卡拉山前寒武紀晚期的龐德砂岩內發現而得名。伊迪卡拉動物一般生活在水下6-7米以上區域.它們種類繁多:有漂浮在海面上的浮游生物,如似水母動物;有在海水中游泳的動物,如似甲殼動物;有在海底生活的動物,如似海鰓動物

發現

(圖)八臂仙母蟲還原圖八臂仙母蟲還原圖

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所新元古代研究組今天宣布,他們在貴州江口縣翁會村的一個小山坡上,發現了大約5.8億年前的伊迪卡拉紀八輻射螺旋動物化石,這是迄今為止最早的螺旋輻射動物實體化石,該物種為多細胞動物。該成果以《華南伊迪卡拉紀的八輻射螺旋動物》為題在2008年《地質學報》英文版第一期上發表。

該研究小組於2004年在貴州江口縣翁會伊迪卡拉系陡山沱組上部頁岩段發現大量宏體化石,其中包括八輻射螺旋的碳質壓膜化石。經數次詳細野外發掘,終於發現了保存完好的實體標本,直徑近3厘米。研究小組經與瑞典國家自然博物館早期動物專家本格森進一步合作研究,最終確定其為八輻射螺旋動物,具有輻射對稱的屬性,可能為腔腸動物和螺旋動物的共同祖先,定名為“八臂仙母蟲”(新屬、新種)。

八輻射螺旋動物實體化石在相當於“廟河生物群”的層位首次發現,不僅重新認定了“廟河生物群”中的八旋痕跡化石為八輻射螺旋動物化石的真實屬性,而且,由於輻射對稱動物為典型伊迪卡拉動物群的重要成員之一,從而為我國震旦紀陡山沱晚期出現的生物群與澳大利亞典型伊迪卡拉生物群對比提供了重要依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