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泰普水壩

伊泰普水壩

伊泰普水壩位於巴西西南部與巴拉圭和阿根廷的交界處,全長7744米,高196米,比埃及的亞斯文水壩還大六倍。

簡介

伊泰普水壩伊泰普水壩

伊泰普水壩位於巴西西南部與巴拉圭阿根廷的交界處,全長7744米,高196米,比埃及的亞斯文水壩還大六倍。巴拉那河被其攔截後形成深250米、面積達1350平方公里、總蓄
水量為290億立方米的人工湖。自上世紀70年代經歷兩次電力能源危機後,巴西政府決定同巴拉圭合作建造當時世界上最大的水電站。大壩於1975年10月起開始建造,1991年5月全部工程完工,耗資183億美元,水電站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1260萬千瓦。
伊泰普水壩對於這兩個大量依靠外國石油作為能源的國家來說,在能源供應和經濟發展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伊泰普水電站不僅能滿足巴拉圭全部用電需求,而且能供應巴西全國30%以上的用電量,聖保羅里約熱內盧米納斯吉拉斯等主要工業區38%的電力來自伊泰普。

建設原因

伊泰普水壩伊泰普水壩

20世紀60年代,發展中的巴西迫切需要大量能源。否則就會面臨經濟危機。巴西國內沒有足夠的石油和天然氣,但擁有世界上近10%的淡水,長達4萬公里的河流。巴西政府決定建一座巨大的水壩,以解決部分能源需求。而選址確非易事。大壩座落必須能夠滿足河流水量的動力、河床的硬度所能承受壩牆巨大重量等必要條件。工程師們先後勘查了50多個地點,最後,選中了伊泰普。但峽谷座落在巴西及其宿敵巴拉圭之間的邊界上。兩國曾在19世紀經歷過一場鏖戰。那場戰爭使巴拉圭失去了半數國土,一半國人不幸喪生。儘管戰爭已過去了一百多年,兩個國家仍然互不信任。1966年,兩國開始複雜的談判,最終無法抵禦大量能源供應的誘惑,於1973年4月26日簽訂了協定,伊泰普水壩計畫可以實施了。

建設經過

伊泰普水壩伊泰普水壩

1975年5月2日,伊泰普水壩動工。第一項任務用了3年時間,開鑿了導流渠。與此同時,另外一些人正在計算修建這種大壩的環境成本。伊泰普水壩建成後,2個芝加哥那么大的地方將被淹沒在100米深的水下。一些環保顧問也應邀來到這裡,任務是看看從即將到來的洪水中,可以拯救哪些野生動植物。這是同時間的一場賽跑,如果在河谷被淹之前救援計畫尚未完成,成千上萬種動物就會遭到滅頂之災,一些瀕危物種也將身陷絕境。還有4萬左右居民居住的村莊和小型農場都將永遠沉入水下。10月20日早上8點,導流渠爆破成功。巴拉那河水以雷霆萬鈞之勢湧入新河道。南美最大的河流之一改變了方向。修建水壩巨大壩牆的主體工程可以動工了。1982年6月,離水壩竣工的日子只剩下3個月,工程接近尾聲時,速度越來越驚人。眼看就要淹沒河谷了,環保人員開始疏散野生動物。他們必須和時間賽跑,才能儘可能多救出一些動物。與此同時,8500個家庭的重新安置工作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著。在永遠離開家園的那一刻,許多人感傷不已。長達7公里的水壩終於竣工了。伊泰普水壩成為了全球最長、也最壯觀的水壩建築之一。1982年10月,興奮的人群和全球媒體聚集在這裡見證這一重大事件。第一次開啟溢洪道,先是涓涓細流,很快,水就傾瀉而下。成功了,溢洪道承受住了水壓,巴西擁有了全球最大的人工瀑布。

相關資料

歷時16年,耗資170多億美元,1991年5月建成舉世界矚目的伊泰普水電站,大壩全長7744米,196米,攔腰截斷巴拉那河,形成面積1350平方千米、庫容290 億立方米的人工湖。電站安裝了18台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1260萬千瓦,年發電量可達750億度。

高峽出平湖

伊泰普水壩伊泰普水壩

這座雄偉的大壩將巴拉那河攔腰截斷,形成深250米、面積達1350平方公里、總蓄水量為290億立方米的人工湖。大壩的西側是水庫的溢洪道,十幾道閘門敞開,庫水能以每秒4.6萬立方米的流量傾瀉而出,飛卷的波浪高達幾十米,形成一道壯麗的人工瀑布,蔚為壯觀。從近處看,全長7744米的大壩就像一座鋼筋混凝土鑄就的長城,在浪花掀起的霧氣的籠罩下,顯得雄偉壯觀。壩高196米,相當於65層樓房的高度。大壩外壁,18個巨型管道——18個發電機組的注水管一字排開,每根管道的直徑10.5 米,長142米,每秒注水645立方米。
伊泰普水電站是當之無愧的“世紀工程”。水電站18台發電機組總裝機容量為 1260萬千瓦,是當今世界上已建成水電站中的巨無霸。
在伊泰普水電站修建期間,開挖的土石方達6385萬立方米,是連線法國與英國的歐洲海底隧道土石方的8.5倍。如果將其用普通卡車裝運,可排成長達12.8萬公里的漫長車隊,能繞地球赤道3周。澆築的混凝土達1257萬立方米,用這些混凝土可以再建一個人口達1700萬的里約熱內盧城,可修建210座世界上最大的可容納20萬人的里約熱內盧馬拉卡納足球場。所使用的鋼鐵可建280座艾菲爾鐵塔。伊泰普水電站曾占據世界之最的地位由此可見一斑。

新景觀

伊泰普水壩伊泰普水壩

大壩還形成了著名的人文景觀。從巴西著名旅遊城市裡約熱內盧乘飛機向西南飛行約三個半小時,會看見機翼下方的熱帶叢林深處,有一個煙波浩淼的巨大湖泊,一道大壩在湖泊的一側巍峨矗立,這就是舉世聞名的“世紀工程”——伊泰普水電站。這曾被稱為“人類第七大奇蹟”的世界第一大壩,挽斷1350平方公里的浩淼煙波,氣勢宏偉壯觀。溢洪道最大泄洪能力每秒6.2萬立方米,相當於 40個伊瓜蘇瀑布。從壩底仰望,它們好似18根擎天巨柱,頭抬得再高,也難望其全貌。大壩成了當地人巨大的旅遊財富。附近原來只有四五萬人口的小鎮福斯杜伊瓜蘇已變成一座頗具規模的城市。市內道路寬闊,商店櫥窗里商品琳琅滿目,遊人川流不息,一派繁榮景象。伊泰普水電站的建成也改變了當地的自然景觀,河道上游的風景點七星瀑布被淹在水底,下游魚產量減少。但新形成的巨大人工湖,可發展旅遊業並養魚。整個庫區年產魚可達40萬噸。庫區還建有6個生態保護區,總面積為9.2萬公頃。

評價

1991年4月,伊泰普水壩成為全球最大的水力發電廠,電力輸送一直暢通無阻。直到2001年1月21日,伊泰普的18個巨型渦輪機中有13個突然停止運轉,電力供應中斷了。為此,專家展開研究,結果耗費120億美元升級輸電系統,防止以後再發生類似的大停電事故。僅僅一個下午,巴西各城市就體驗到了他們對伊泰普的電力依賴到何種程度。20年來,伊泰普水壩一直是一項非凡的人類工程成就,最近被工程師們評選為現代世界七大奇蹟之一。水壩促進了巴西的城市和工業發展。但是,大量依靠水力發電也要付出代價。近年來雨量減少,導致水壩電力生產下降,政府不得不採取斷電和能源配給措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