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氏利斯特菌

Listeria ivanovii 伊氏利斯特菌。

李斯特菌屬(listeria)現在有2個群7個種,分別是

1、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菌(L。monocytogenes,LM)(亦稱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

2、伊氏李斯特菌(L。ivanovii)(亦稱綿羊李斯特菌)、

3、英諾克李斯特菌(L。innocua)(亦稱無害李斯特菌)、

4、韋氏李斯特菌(L。welshimei)、

5、塞氏李斯特菌(L。seeligeri)、

6、格氏李斯特菌(L。grayi)

7、莫氏李斯特菌(L。murrayi)。

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LM)是引起動物和人類疾病的主要致病菌,伊氏李斯特菌對動物也有致病性。產單核細胞李斯特菌(LM)為短小的革蘭陽性無芽孢桿菌,陳舊培養物有時變為陰性,在含血清的葡萄糖蛋白腖水中能形成多糖莢膜。在20℃~25℃培養時能形成4根鞭毛,在液體培養基中運動活潑,用生理鹽水製成菌懸液後在油鏡或相差顯微鏡下觀察,該菌可出現翻滾樣的運動;但在37℃培養時無鞭毛,動力消失。該菌營養要求不高,兼性厭氧,最適在含有CO2的微需氧環境中生長,生長溫度範圍-1。5℃~45℃,最適溫度為30℃~37℃,能在普通冰櫃冷藏室生長,是一種典型的耐冷性細菌,同時還具有耐鹽性[1]。

特點

1.分布廣:存在於土壤、水域(地表水、污水、廢水)、昆蟲、植物、蔬菜、魚、鳥、野生動物、家禽。

2.生存環境可塑性大:能在2-42℃下生存(也有報導0℃能緩慢生長)能在冰櫃冷藏室內較長時間生長繁殖。

3.適應範圍大:酸性、鹼性條件下都適應。

4.帶菌較高的食品有:牛奶和乳製品;肉類(特別是牛肉);蔬菜;沙拉;海產品;冰淇凌等。

流行情況

1999年底,美國發生了歷史上因食用帶有李斯特菌的食品而引發的最嚴重的食物中毒事件,據美國疾病控制和防治中心資料顯示,在美國密西根州有14人因食用被該菌污染的“熱狗”和熟肉而死亡,在另外22個州97人患此病,6名婦女流產。

1992-1995年法國出產的乳酪及豬肉中發現李斯特菌,2001年11月以來,我國質檢部門多次從美國、加拿大、法國、愛爾蘭、比利時、丹麥等二十多家肉類加工廠進口的豬腰、豬肚、豬耳、小排等三十多批近千噸豬副產品中檢出單增李斯特菌、沙門氏菌等致病菌。

美國疾控中心2011年9月28日說,美國已有18個州72人因食用受李斯特菌污染的甜瓜而染病.美國《僑報》報導李斯特菌已致全美16人死亡。這是美國自1998年以來致死人數最多的一次食源性疾病疫情。李斯特菌潛伏期長,從食用受污染食品至發病,一般間隔1至8周,因此疾控中心估計,隨著10月份更多李斯特菌感染者的症狀開始明顯,確診病例將持續增多。

李斯特菌比常見的沙門氏菌和某些大腸桿菌更為致命。美國上次暴發李斯特菌大規模感染是在1998年,21人因食用受這種病菌感染的熱狗等肉類熟食死亡。1985年,52人死於食用受這種病菌感染的軟乾酪。

經調查,位於科羅拉多州的延森農場是這次大規模感染李斯特菌事件的源頭。這家農場從9月14日起宣布召回其生產的“羅基·福特”牌香瓜。不過,目前仍不清楚李斯特菌是如何污染這種水果的。美國食品和藥物管理局局長馬格麗特·漢伯格說,這是首次發現李斯特菌能進入完整的甜瓜內部,該局正努力尋找其原因。延森農場說他們向美國25個州銷售了該品牌的香瓜,但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認為區域可能更廣,因為疫情爆發地已經超過了這家農場的銷售清單。延森農場說,他們銷售了超過30萬盒問題香瓜,每盒5至15個,因而香瓜召回總數在150到450萬個之間。

疾控中心主任弗里登說,儘管受污染的香瓜已經下架,這種病菌仍可能“作亂”,因為它生命力強,能在低溫環境甚至冰櫃記憶體活。李斯特菌通常在過期速食、黃油、凍肉和乳酪上蔓延滋長。食品和藥物管理局說,全美每年有大約800例李斯特菌染病病例,大多數因為食用上述食品,農產品一般不是使人染病的元兇。老年人、孕婦和慢性病患者等免疫力較差人群最易感染李斯特菌。疾控中心說,13名死者多是年長者,平均年齡為78歲。

據悉,一旦感染李斯特菌,輕則出現發燒、肌肉疼痛、噁心、腹瀉等症狀,重則出現頭痛、頸部僵硬、身體失衡和痙攣等症狀。受感染的孕婦可能出現早產、流產和死產,嬰兒健康也可能受影響。

流行病學

單增李斯特氏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中,不易被凍融,能耐受較高的滲透壓,在土壤、地表水、污水、廢水、植物、青儲飼料、爛菜中均有該菌存在,所以動物很容易食入該菌,並通過口腔-糞便的途徑進行傳播。據報導,健康人糞便中單增李氏菌的攜帶率為0.6-16%,有70%的人可短期帶菌,4-8%的水產品、5-10%的奶及其產品、30%以上的肉製品及15%以上的家禽均被該菌污染。人主要通過食入軟乳酪、未充分加熱的雞肉、未再次加熱的熱狗、鮮牛奶、巴氏消毒奶、冰激凌、生牛排、羊排、捲心菜色拉、芹菜、西紅柿、法式餡餅、凍豬舌等而感染,約占85-90%的病例是由被污染的食品引起的。

該菌可通過眼及破損皮膚、黏膜進入體內而造成感染,孕婦感染後通過胎盤或產道感染胎兒或新生兒,棲居於陰道、子宮頸的該菌也引起感染,性接觸也是本病傳播的可能途徑,且有上升趨勢。

致病性

單增李斯特菌進入人體是否得病與菌量和宿主的年齡免疫狀態有關,因為該菌是一種細胞內寄生菌,宿主對它的清除主要靠細胞免疫功能,因此,易感者為新生兒、孕婦、40歲以上的成人,免疫功能缺陷者。

潛伏期

 在感染後3-70天出現症狀,健康成人可出現輕微類似流感症狀,易感者突然發熱,劇烈頭痛、噁心、嘔吐、腹瀉、敗血症、腦膜炎、孕婦出現流產。

單增李氏菌的抗原結構與毒力無關,它的致病性與毒力機理如下:

1.寄生物介導的細胞內增生,使它附著及進入腸細胞與巨噬細胞

2.抗活化的巨噬細胞,單增李氏菌有細菌性過氧化物歧化酶,使它能抗活化巨噬細胞內的過氧物(為殺菌的毒性游離基團)分解

3.溶血素,即李斯特桿菌溶血素O,可以從培養物上清液中獲得,為SH活化的細胞溶素,有α和β兩種,為毒力因子。

臨床表現

健康成人個體出現輕微類似流感症狀,新生兒、孕婦、免疫缺陷患者表現為呼吸急促、嘔吐、出血性皮疹、化膿性結膜炎、發熱、抽搐、昏迷、自然流產、腦膜炎、敗血症直至死亡。

控制

單增李斯特氏菌在一般熱加工處理中能存活,熱處理已殺滅了競爭性細菌群,使單增李斯特氏菌在沒有競爭的環境條件下易於存活,所以在食品加工中,中心溫度必須達到70℃持續2分鐘以上。單增李斯特氏菌在自然界中廣泛存在,所以即使產品已經過熱加工處理充分滅活了單增李斯特氏菌,但有可能造成產品的二次污染,因此蒸煮後防止二次污染是極為重要的。由於單增李斯特氏菌在4℃下仍然能生長繁殖,所以未加熱的冰櫃食品增加了食物中毒的危險。冰櫃食品需加熱後再食用,如果是生魚片之類的海鮮,專業酒店都會存放於零下40攝氏度左右的大型冰櫃,以確保殺滅寄生蟲及防止病菌感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