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斯法罕皇家廣場

伊斯法罕皇家廣場

伊斯法罕皇家廣場保存了從公元11世紀到公元19世紀的各式各樣的伊斯蘭風格的建築,包括馬斯吉德哈基姆清真寺、伊瑪目•哈默得墓葬群等,1979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基本信息

廣場介紹

阿拔斯一世大帝重建伊斯法罕皇家廣場之前,在廣場舊址周圍分布著一些小廣場。在皇家清真寺入口,就可以清清楚楚地看到這些約500米長、150米寬的廣場。皇家清真寺左側是本世紀經過重建的草坪和大池塘。伊斯法罕皇家廣場最初的紀念碑依然聳立,在廣場公園的門口就有兩塊古紀念碑。右側顯示的是希克斯羅圖福拉清真寺小巧玲瓏的伊斯蘭式的圓屋頂,在廣場的更遠處是皇家集市的入口。據說,該集市是當時伊朗最大的集市,它的南入口處位於伊斯法罕皇家廣場最北邊,往南一直延伸到皇家清真寺。現在,伊斯法罕皇家廣場四周是各式各樣的古蹟,沿著廣場,遊客可以看到尚存的古代皇家集市的一部分店鋪。最引人注目的是廣場上的鐵鋪,在離廣場很遠的地方就能聽得見鐵匠藝人們嘹亮的叫賣聲。在廣場最東邊是一家香料鋪。

主要建築

馬斯吉德哈基姆清真寺

伊斯法罕皇家廣場(伊朗)中其他知名建築有馬斯吉德哈基姆清真寺以及伊瑪目•哈默得墓葬群。馬斯吉德哈基姆清真寺是阿拔斯二世大帝時建成的,根據皇家集市門廊上石刻記載的準確時間為公元1656年至1662年。馬斯吉德哈基姆清真寺最初所採用的建築材料主要是灰泥,經過漫長的風雨剝蝕以後,這些建築很少能夠被保留下來。但所幸的是用同種材料製成的造型優雅別致的象牙塔,卻保存了下來。通往清真寺入口處的建築,也就是現在為人們所稱道的“卓章口”,可能是伊斯法罕皇家廣場最古老的建築。從該建築的風格上可以看出當時工匠建築藝術表現手法發展的特點,工匠們越來越傾向於用更為華麗的建築手法,原來流行的樸素的突角拱已逐漸為較為複雜的尖斗拱所代替,再往後就是半圓形屋頂的普及。這種帶有半圓形屋頂的建築,其屋頂造型的優雅美觀程度並不亞於六百年後的希克斯羅圖福拉清真寺,而為世人所稱道。“卓章口”建築群在1956年被伊朗考古部門發掘出來以前一直被黃土所覆蓋,所以能夠保存至今。

伊瑪目•哈默得墓葬群

伊瑪目(穆斯林的領袖)阿哈默得墓葬群包括兩座神殿,一座是建於1167年的伊瑪目.阿哈默得神殿,另一座是阿亞圖拉(伊斯蘭教什頁派宗教領袖和法學權威)神殿。該墓葬群有著非常有趣的建築風格,在伊瑪目•阿哈默得神殿的窗戶上有一塊高高在上的巨石,俯瞰著整個街道。在墓葬群的庭院中有一座很可能是18世紀較為流行的叫做“巴赫迪阿里雄獅”的雕像,當時這種雕塑是為紀念逝去的偉人而立的。石獅上雕刻著一些描述死者生前事跡的的文字及標誌死者身份的徽章,死者的頭像被放置在石獅的嘴裡。相對於庭院中的其他建築來說,石獅被很好的保存下來。兩座神殿的內部建築風格迥異,伊瑪目.阿哈默得墓葬的內部建築採用的是當時非常傳統的圓頂加天窗式,護牆板的瓷磚上希希疏疏的裝飾著一些大徽標的繪圖。而阿亞圖拉生於1846年,卒於1914年,是一個博學多才的宗教領袖,他的神殿的風格也是別具特色,當遊人一步入神殿內部時,就會為遍布神殿四周的豪華的洛可可式裝飾驚訝不已。

評價

由阿拔斯一世大帝建於17世紀,廣場四邊是紀念碑建築,它們與一組二層拱廊相連。這處遺址以它的皇家清真寺、希克斯羅圖福拉清真寺、蓋塞爾伊耶希華麗的門廊和15世紀的提姆瑞德宮而聞名。所有這些反映了薩非王朝時期波斯的社會文化生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